让沉默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里你也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课堂中面对老师的提问,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寥若星辰了。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他们已经没有回答问题的欲望了,回答问题的意识也在日渐淡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呢?难道是学生越大越害羞吗?也不全是,我们作为新一轮课堂教学的革命者——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怎样使学生年级越高越想回答问题,让课堂不再沉默,让小手在课堂中如林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起巨大的作用。
  一、面对孩子的回答,教师要多给予表扬
  在课堂中,我们的老师往往对于回答得好的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常说:“你的回答很绝妙!”、“你和老师的想法一样。”、“你真聪明,不愧是个天才!”……这样的夸奖让孩子尝到了回答问题的甜头。然而,面对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的问题,我们老师却生气地说:“你是怎么搞的?”,再加上同学的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久而久之,学生连问题都不想回答了,更不要说有什么问题意识,就更别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这最终将导致教育的失败。
  记得我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我们班的一名后进生把“冶炼”的“冶”读成了“治炼”,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却说:“孩子们,××同学是班里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差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今天这么多老师听课,××同学敢于举手站起来回答问题,你们觉得应不应该表扬?”顿时,教室里想起一片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在平时课堂中回答问题更加积极,尽管每一次他的回答不是班里最精彩的,但是我会说:“你的回答在老师心目中已经是100分了。”渐渐地,这位同学的信心增强了,学习更加努力了,成绩也上升了不少。可见老师的表扬在课堂中提高了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的欢乐,更让学生找回了自信,课堂中自然而然就喜欢发言了。
  二、面对问题的答案,要有开发性和动态性
  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答案只有一个是标准的,许多老师也以此作为标准进行教学。渐渐地在课堂上学会了消极听课,逐渐丧失了自我,养成了不思考问题,等待老师“标准答案”的习惯,自然就不举手了。这样,完全违背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原则。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教师的心思应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因此答案也不能拘泥与课前预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现在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不会去猜测老师的“标准答案”,而是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发表具有个性化的看法。
  三、建立平等对话的窗口,营造宽容、互信的心灵氛围
  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中,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没找到一个平等对话的窗口。记得有一次我和学生学习《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当讲到瀑布浇出的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上的情景时,我让学生说说对“银雨洒金街”的理解。开始还算顺利,一个学生说:“因为瀑布飞溅的水花是白色的,所以作者把它比喻成‘银雨’”。“那么‘金街’呢?”,此问一出,课堂上顿时一片沉寂。此刻,我灵机一动: “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因为老师没有去过黄果树,不知道为什么叫‘金街’。那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没准你们猜想的比真实的原因更合理呢!”这下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说:“黄果树镇上的树多,那里的房子用木头盖的,木头是黄色的,所以叫 ‘金街’。”有的说:“我看到插图上瀑布旁边的山石是黄色的,黄果树镇上的街道也许就是用那些山石铺成的,所以叫‘金街’。”有位男生说得更诗情画意:“一定是夕阳给雨后的小街抹上了金色的光辉。”……学生的回答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取得了意象不到的效果。课堂中,老师不再是教学中的权威,不再处于垄断地位,应该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撕开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面纱,或许可以换来学生张扬的个性、自信和方方面面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有了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难道学生不会畅所欲言吗?
  我相信,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老师给足学生信心和勇气,让学生的思维在平等、互信的氛围中放飞,课堂上的发言一定是精彩的,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名师授课总是给人留下如沐春风,清新自然,每一个点都恰到好处的感觉。他们和孩子虽然陌生,但感觉上却很熟悉,可以交谈得那么自然而融洽,行云流水般顺畅。为什么总感觉自己的课会卡壳,不够流畅?在羡慕名师的同时,自己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渐渐明白其实一堂好的课就犹如一出戏剧,期间的师生对话没有处理好,再好的课文你也上不生动。  关键词: 和谐对话;平等互动;倾听  克林伯格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
期刊
“预设”与“生成”本来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预设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面对教材、面对学生考虑教什么与怎样教这个基本问题。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教材、学生等多方面因素对一堂课精心设计。生成是指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受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个体。他们不一定会按照教师的课前预设进行思考,也不一定会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课前设计的教学思路去走,这就会出现一个个“意外”,需
期刊
摘 要:中国画作为中国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性的传统绘画,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也是一种基础美术教育,一种公民素质教育,那么它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做“园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质,关注每一位学生在美育中的体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策略和手段,力争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国画;面向全体学生  推动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二、教材分析  角平分线是初中数中的重要的概念它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性质。两者在知识学习及内容上都有非常类同之处是学生学习初中几何的很重要基础,教师通过归纳:记忆口诀: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这种辅助线做法很重要,但凡遇到角平分线,都可引导学生记忆并熟练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
期刊
案例背景:近几年我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因为我们是农村中学,离县城还很近,所以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转到县城去上学,一般走的都是小升初的优秀学生,使得现在学优生不多,后进生不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另一部分学生学习认真、努力、踏实,但是每天重复、机械做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这无疑对我们学校开展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改革策略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  一、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优势和作用  1.传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突出的地位。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汉语言文学的现象和文学规律,是现代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一方面需要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则肩负着传承中华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围绕激活创新意识,培养观察能力;营造问题环境。鼓励质疑;提供演练舞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方面作了探究。  关键词:体育思维;观察力;质疑思辨;想象力;创新培养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素质 教育 就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要抓住这个重点,就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
期刊
摘 要:党和国家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共处,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和谐、持续、快速地健康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更是如此,教育是一切发展之本,只有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家长与学校建立和谐的多边关系,才能真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健康和谐的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健康;和谐;平等;发展;环境;教育等  党和国家提倡人与自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的研修学习过程中,每一次的学习都会自己带来新的提高,也学到了很多的教育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能力,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启发,业务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这次研修,使我认识到,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让学生提问,敢于让学生发言,敢于
期刊
摘 要: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数形结合方法的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这里的“数”指数学术语、数学符号、数学公式及用语言文字表现的数量信息和呈现方式;“形”不仅仅指几何图形,还包括各类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