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言的学问和魅力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reess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人们仿佛置身于广告的世界,时时受到广告的冲击和影响。成功的广告往往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不但能给商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也能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
  
  一、生活之树常青
  
  1.通俗易懂型。即强调面向大众,通俗易懂。例如:
  娃哈哈果奶的广告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确是老少皆宜;“步步高复读机,学外语更容易”简单明了,打动人心。
  2.间接暗示型。即不直接坦述,用间接语暗示。例如吉列刀片:“ 赠给你爽快的早晨 。” 南方黑芝麻糊:“一股浓香,一缕温暖。”
  3.感情倾诉型。即以缠绵轻松的词语,向消费者倾诉。如一家咖啡厅以 “ 有空来坐坐 ”为广告词,虽然只是淡淡的一句,却温暖了许多人的心;“海尔,真诚到永远”以“真诚”之心从中国走向世界;美加净护手霜的广告词“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更是浓情蜜意;《人民保健报》的“你的健康,就是我的牵挂”,非常有亲和力,可以称得上是感情的倾诉,仿佛是慈爱的母亲对孩子的殷切关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联通的标志是一个中国结的形象,“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是其广告语。广告语本身就充满了亲和力,巧妙地把自己的标志和品牌名称融入其中,自然贴切,反映了企业高人一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理念。
  4.引经据典型。即巧妙引用古诗词,以古套今,以收奇效。具体而言,又分以下几种方式:
  (1)直接引用,一语双关。这类广告除了字面意思外,更重要的是借这些名句来宣传其中包含的商品名称。如: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电视)
  葡萄美酒夜光杯。(西安紫玉牌葡萄酒,钢花高脚玻璃杯)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
  (2)更换主题,巧妙嫁接。
  即把名句加以改造,主要是为了强调商品名称。如:
  春来江水绿如兰。(春兰空调)将“蓝”换成“兰”,强调了“春兰”这一商标名。
  人间共晚情,共享老来福。(老来福口服液)
  举杯邀明月,共饮广寒宫。(广寒宫酒)
  (3)仿古套用,名古实今。
  三十功名创传奇,八千里路驰江铃。(江铃牌载重汽车)
  该句套用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形象地说明了汽车历史悠久,行驶迅速的特点。
  空杯尚留满室香。(贵州茅台酒)
  该句仿照古诗句的格式,用夸张手法表现该酒酒香醇厚,回味绵长的特点,突出了浓厚的文化品位。
  5.诙谐幽默型。即用诙谐、幽默的语句做广告,使人们开心地接受产品。
  例如杀虫剂广告:“ 真正的谋杀者”;脚气药水广告: “使双脚不再生‘ 气’”;电风扇广告:“我的名声是吹出来的”。
  6.爱心祈使型。即通过善意的提醒,让人们行动起来。
  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医院禁烟)
  千万别点着你的烟,它会让你变为一缕青烟(加油站禁烟)
  请不要让你的自私点燃我的大楼——请勿吸烟(商场禁烟)
  停止战争,为了孩子!(“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公益广告)
  用爱心为生命加油!(“公民义务献血”公益广告)
  要使广告词富有创意,必须做到“面向大众、通俗易懂”;“间接暗示、曲径通幽”“感情投入,打动人心”“引经据典,以古喻今”“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由此及彼,让人浮想联翩”“爱心是本,善心呼唤”。
  
  二、处处留心皆学问
  
  为了使广告富有活力,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广告商善于在广告文案上做文章。他们常常巧用修辞格使广告文案押韵动听、朗朗上口、过目难忘,并使其产生一定的鼓动性、号召力,从而吸引公众。下面我们结合常见的修辞格对一些经典广告语作一分析。
  l.比喻
  “牛奶香浓,丝般享受。”(德芙巧克力)“牛奶香浓”——突出嗅觉,“丝般享受”——立足触觉。借“丝”喻“奶”,并运用形象的词语将嗅觉转移,让人联想到丝绸的细腻滑润,从而对该商品产生兴趣。
  “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这是《光明日报》的广告词。运用比喻突出它的品位,没有一点推销商品的痕迹,显示出它的大家之气。
  2.拟人
  “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和农行握手,将农行人格化;和顾客交朋友,拉近了农行与顾客的距离。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奔腾处理器) 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电脑拥有了生命,奔腾处理器则象征了它的心脏,这个“心脏”是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这是多么吸引人啊!这样的广告当然会令人过目不忘。
  3.双关
  “中华永远在我心中。”(中华牙膏)“中华”——中国,“中华”——中华牌牙膏。一语双关,既宣传了商品,又表达了爱国情怀。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大宝化妆品)“早晚”——早晨和晚上;“早晚”——迟早。一语双关,既强调了“大宝’’的重要,早晚都要用,又显示了厂家的自信,相信顾客迟早会用上“大宝”化妆品。
  4.反复
  “集美沙发,牛!真牛!”(集美沙发)“牛!真牛!”——间隔反复,突出商品特色——棒!传给顾客信息——买!
  5.回环
  “万家乐。乐万家。”(万家乐电器)
  “康必得,得必康。”(康必得感冒药)
  巧用回环往复,点明注册商标,突出商品价值。体现产品与消费者的必然联系,强调产品将会给消费者带来的益处。
  6.设问和反问
  “借问仙境何处有?人人遥指桃花村。”(桃花村风景区)
  先问后答,问是铺垫,答是结果;用问提醒注意,用答加深印象;用问吸引受众,用答突出商品。
  “我身如茵,踏我何忍?”(广场绿地标语)
  只问不答,语气强烈,增强了广告效果。
  7.对仗
  “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金猴皮鞋)
  “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可口可乐)
  商标含其中,对仗出效果。节奏和谐,便于记诵,容易产生广告效应。
  “走中国道路,乘一汽奥迪。”字数相等,句式整齐,节奏感很强,读上去琅琅上口。改革开放让中国老百姓富裕起来了,家庭购买汽车已经不是什么梦想了。该广告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富民强的时代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8.夸张
  “不老宣言。”(某抗皱霜) 看似“言过其实”,实则适度夸张,吸引公众注意,增强宣传效果。
  “看《环球时报》,把地球抱回家”。一个“抱”字,让人忍俊不禁,充满情趣。
  9.借代
  “今天,‘老鼠’已成为人类的朋友。”(鼠标器)
  “盼盼到家,安居乐业。”(盼盼防盗门)
  “老鼠”——鼠标器;“盼盼”——防盗门。指代商品,前者借形状,后者借商标,引人联想,加深印象,扩大了商品的知名度。
  10.顶真
  “骆驼进万家,万家欢乐多。”(骆驼电风扇)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
  顶真连环,语气连贯,一气呵成,音律流畅,给广告受众以强烈的感受。
  11.反语
  如:“ 一毛不拔 ”( 牙刷广告词);利用反语,巧妙地道出产品特色,往往给人印象更加深刻。
  “小广告,大语文”,广告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学习探究。
  
  (凌宗辉,山东费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在当今竞争强烈的社会中,说话的艺术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兴趣。口才的好坏已成为一个人生活和事业优劣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成为胜者,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能说会道的口才。  朱永新教授说过:“语文教育上,说比写还要重要。”他说:“人的表现欲望、人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就可以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就有可能吸引人的注意。”人会说,比会写更能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这首诗选入初中语文第五册,关于诗的押韵,在人教版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这样写道:“诗中或两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为之更新”,诗中到底押什么韵?又是如何转韵的?好多教师在备课时迷惑不解,笔者想就此问题略作解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平仄,句数不定,用韵也不严格。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韵脚及押
在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英语以千钧难挡之势闯进中华大地,进而在短时间内繁衍生息形成巨大的文化产业,占据了中国人语言学习的中心位置。英语之所以发展神速,不外乎两个原因:一
湘南地区包括湖南省南部的永州市与郴州市,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处。湘南地区的语言种类繁多,除各种汉语方言外,还有瑶语、壮语等。湘南地区被认为是我国汉语方言最为复杂的地
“以迂为直”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其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在战场上,远而虚者,易攻易进,费时少,虽远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