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教学法是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但教师在实际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容易出现指导性不足、体验性不足、发展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关注全体学生、巧用提问、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等相应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法;应用
  小学科学有着数学的严谨,语文的优美,物理的神奇,也有着哲学的道理,小学科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学习好科学,便会为未来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新时代的召唤中,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更新呢?
  一、 小学科学出现的问题
  (一) 指导性不足
  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适当指导很有必要。如果教师放任学生自由探究,不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效率低等问题的产生。不佳的探究效果更会打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皆归因于探究过程过于开放,缺乏适度指导。由于学生自身存在着个体差异,开放性较高的教学方式有益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发展,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开放性较高的课堂,无疑等于浪费宝贵时间,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导致他们展开的探究活动不一定是有效的。
  (二) 发展性不足
  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强调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让他们能获得不同能力的发展。探究式活动中有各种不同的角色(如观察者、探究者、记录者、讨论者等),不同角色决定学生不同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等)的发展。如果教师不能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平等的条件,只给成绩好的学生安排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忽略其他学生的发展需要,则会造成学生整体的发展性不足的问题。
  二、 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法提出的应用建议
  (一) 更新实验的材料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又离不开实验材料。小学科学实验所需的材料大多来自于学校的实验室,也有部分来自于学生的生活,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越来越倾向于让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和自制材料,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创新的能力。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很多教材中的实验材料在生活中已经找不到了,这时候就需要转变思路,更新实验的材料。
  例如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有一单元内容为“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主要通过让学生实践“养蚕”来获取“动物生命周期”的有关信息,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本单元实验所需的材料,但是现如今养蚕的人少了,想要找到蚕种和蚕叶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那么怎么办呢?是加大精力继续寻找,还是放弃材料寻找转向理论教学?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让学生到淘宝网等网站上去收集养蚕的材料,学生会发现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收集的材料在淘宝上应有尽有,大大简化了学生材料收集的难度。此外,科学课堂上还有很多材料需要学生去收集,当学生在现实收集中遇到困难时,不妨换一种思路,更新实验材料的来源,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实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学校很难做到人手一份,这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自行购买一些价格低廉的仪器,这样实验仪器对于学生来说便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二) 加强教学实践,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来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进度设置一定的教学实践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教学实践,还可以在课下利用信息技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所以,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紧跟科学技术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例如,在学习完“种植我们的植物”后,学生对于种子的结构、如何种植植物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时我会在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课下种植属于自己的植物,对于自己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查阅,这样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拓展了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提高了他们的学科素养。
  (三) 更新教学的资源渠道
  传统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教材知识的呈现和教师的扩充,学生在知识获取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很多时候教师想要给学生扩充一些科学知识,下课铃声就响起了,我们难以想象,一节课40分钟,学生能完成几个实验?教师能讲几个知识点?学生能笑几次?所以说如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仅凭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科学课堂已然不是曾经那个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的课堂了,学生拥有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现在的科学课堂是开放的、共享的,只要学生愿意去了解,便可以随时随地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现如今,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各种学习网站和平台,学生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有关的信息便会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学习。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有关养蚕的要求、过程等,学生除了提前阅读教材,很难通过其他方式提前了解養蚕的有关知识,造成了教学的滞后性,现在,学生拥有了更多获取资源的渠道,教师在教学之前便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养蚕的有关知识,由于学生已经提前获取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在新课学习中就不会感到陌生和无从下手,对于教师讲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也会很快掌握,大大提高了科学教学的效率。
  三、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佳丽.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J].山西青年,2018(17):157.
  [2]熊永奇.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114.
  [3]张峰.谈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47.
  作者简介:
  肖华,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浮来春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能够使高中生全面、快速地掌握生物知识,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需要生物教师先认识到当前生物教学中的不足,并基于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本文将主要对当前影响高效高中生物课堂的因素进行探讨,对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效课堂;生物课堂;高中生物  一、 影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因素  (一) 生物教师教学理念尚未完全创新  新课改后很多教师
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很多家长会让孩子从幼儿园便开始接触英语知识,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讲英语的意识,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顺畅。在小学五年级的英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增强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文学审美能力,并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艺术审美角度来完成文学
Assuming the pores in a porous solid to be slit-shaped,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urface chemical thermody-namics,an equation for the calculation of pore si
摘要:本文从小组式作文的“小组”的组建,小组式作文“内容”的选定,小组式作文的“评价”等角度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提炼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从而构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其中以“小组合作式”作文的实践探讨为重点,阐述小组的组建、小组合作写作的活动的开展、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小组合作的收益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合作学习;小组作文  一、引言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throug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However, few people have done in depth and systemati
摘要:众所周知,初中阶段乃是学生与物理知识进行接触的重要时期,而在物理教学当中对实验教学方法加以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与现实生活间的关系加以认识,进而对其物理学习兴趣加以有效激发。基于此,本文在对实验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当中运用的必要性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当中的运用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践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法  一、前言  实际上,物理属于一
摘 要:在小学中、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每个班都常遇到有几个同学动个不停。爱动的他们经常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我把这类同学称为有多动习惯的学生,即所谓的“多动生”。  在课堂教学中这些同学的表现为不能认真上课,不能保持安静,常离开自己的位置到别处进行骚扰其他同学,从而影响他人的训练效果。对教师布置练习任务不能按时、按质完成。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般会采取两种措施:一是高压政策,严加管制。二是采取听之任之
There has recently been great interest in ablative photodecomposition(APD), notably in pulsed UV laser treatment on polymers, for modification of physical and c
The key to software reliability is fault-tolerant design ofapplication software.New fault-tolerant strategies andtheir design methods for application software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