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展现:戏剧的特殊凭据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w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即人学。人类剖析自我,展现自我,很多时候需要通过文学来完成。通过文学的阅读,既让我们认识了别人的人生与人性,也让我们反省自己的人生与人性。阅读文学,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拓宽我们的生命。
  但是,每种文学样式展现人性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我们在阅读不同的文学样式时,所选择的方式也应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学样式,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比如戏剧与小说,其语言表现的方式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人性理解时,应让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从这两种文学样式中寻找不同的凭据。
  《雷雨》(节选)被编进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第一版块“灵魂的对白”当中。通过这个单元及版块的名称,我们知道,编者编入此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探究文学作品中的人性。而这篇文章作为戏剧样式的文本,它的探究分析方法不可能和小说的分析方法一样。要教出和小说不一样的阅读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作出一些改变。
  戏剧教学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呢?新课标在“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指出:“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虽说苏教版教材是老教材,但教材中所选的文章依然是经典,是经典就不会过时,就依然有其教学的价值。
  教材中的“单元提示”中对此单元作了如下提示: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作家们运用小说语言、对戏语言等艺术语言构筑出一个个各具风貌的艺术世界,走进其中,我们与许多性格独特的人物相识。
  每一种文学样式,其语言方式、语言风格是不同的。这就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做出如此改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戏剧作品,在苏教版高中教材中,这是唯一的一篇,非常之少。当然,教材在我们教学中只是一个例子。但因为这是唯一的一个例子,我们就一定要充分地用好这个例子。教戏剧和小说,虽说探讨的主题都是一样,那就是人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雷雨》(节选)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巴黎圣母院》的一个片段)的比较阅读。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探索人性展示的方式,由于这两个文本的文学样式不一样,故其所依据的凭据及探讨的方法是不能一样的。
  课文节选自《雷雨》第二幕,鲁侍萍来周公馆找女儿,意外地遇到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节选了《巴黎圣母院》的一个片段,大致情节是伽西莫多在克洛德的唆使下,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被官兵抓住,判受鞭刑,最后,是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他也因此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这两篇文章中的人物都不是一个单一脸谱化的人物,而是复杂的人,很难简单用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这样的单一词来形容。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经典文本进行阅读分析,分析其展现人性的不同凭据。但由于两个文本的篇幅都较长,很难在一篇论文中讲清楚,所以笔者就舍弃其一,只就《雷雨》的教学为例,来探讨戏据文本展现人性的特殊凭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分析《雷雨》(节选)这一文本,我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式朗读,因为文本所选的部分只有鲁侍萍与周朴园两人之间的对话,所以要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分角色朗读。我告诉学生,学习戏剧文本和小说文本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就单说读这一角度,戏剧是需要用声音来表达,最好用表演式的语言,投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进行朗读。而小说则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不需要读出来,毕竟小说不是用来读的文本,而是一种静思的文本。
  戏剧文本展现人性,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呢?我认为,主要是人物对话与舞台说明。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戏剧中展现人性的两大凭据,即舞台说明和人物对话。
  一、揣摩舞台说明的作用
  所谓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仔细阅读课本中所选的部分,其舞台说明大至有动作及表情两种,且大部分是表情说明,而表情说明所要说明的是角色内在的心理。我让学生自己揣摩,然后进行分享。下面我列举学生的部分分享。
  表情说明类:
  1.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分享:(1)沉思,在回想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情,似乎很遥远,又似乎很近。
  (2)忽而,有一定的警醒,因为三十年前的事对他来说是个阴影,他很怕还会有人知道,他不希望面前的这个女人知道那件事。
  2.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分享:这句话似乎有种答非所问,鲁侍萍问的是“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正常回答应该是“是或不是”,可周朴园却作沉吟状,并说“无锡是个好地方”。沉吟,似乎在深情地回忆有关自己在无锡时的事情,感慨说无锡是个好地方,其实不是在说无锡,而是指在無锡有过自己甜蜜爱情发生,对他来讲,可能是一辈子最幸福最真诚最爱惜的地方。
  3.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
  分享:惊愕,表现周朴园内心害怕担心,担心这个侍萍还活着,会上门来找他算账,会把他以前所做的不光彩的事说出去,会威胁他,会影响他的声誉。
  4.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有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分享:(1)忽然严厉地:“忽然”一词,表明周朴园的变脸极快,他想用严厉地语气、严厉的神情来恐吓鲁侍萍,这是他一贯的手段。用自己的“威严”来维护自己的形象,害怕眼前这个女人威胁自己。所以,接着问“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你有何企图?
  (2)悲愤:悲痛愤恨,不仅仅是悲,更有种愤怒。鲁侍萍愤恨自己的命不好,愤恨命的不公平。而不公平的命又有着丰富的潜台词,如自己做周公馆的下人,而自己的女儿也服侍周家的少爷;自己当年爱上周家少爷,而今自己的女儿也爱上周家少爷;三十年过去,离开了无锡那个痛苦的地方,原以为自己已逃出那个周公馆,没想到今天依然没逃出周公馆。这一切都像一个噩梦轮回,所以对她来讲,是一种不公平的命,且想逃离却又逃不脱的命。
  (3)冷冷地:此时的周朴园并没有任何的同情怜惜,哪怕眼前站着的是“怀念”了三十年的梅侍萍。冷冷地回应她,认为她是有意找到这,是怀着企图找来的。
  (4)愤怨:愤怒怨恨。三十年的痛苦折磨对一个女人来讲本就是沉重的伤痛。原本还怀着一点温情的幻想,希望眼前的周朴园认出自己后会有一些温情的表现,没想到他却冷冷地认为自己是有企图的。她说的话“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这是一个女人的悲痛又无奈的言语,强调来到这是不公平的天安排的。
  动作说明类:
  1.当周朴园听到鲁侍萍讲述当年跳河的经过时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分享:汗涔涔,是指全身冒冷汗,是一种紧张、害怕的表象。之所以这样,一方面可能是周朴园感受到良心的谴责,道德的鞭挞;另一方面,可能是感受到这个事情竟然还会有人知道,这会严重影响他现在在人前的形象与声誉。
  2.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分享:忽然立起,是听到鲁侍萍说那个女人和孩子都还活着,这不是激动地忽然立起,而是内心恐惧的反应。
  3.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分享:望着朴园,这一望,内心怀着希望,希望眼前的周朴园能认出他,毕竟她和朴园年轻时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眼泪要涌出,“涌”字表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很难平静内心,因为这毕竟是三十年后的第一次相遇,内心的矛盾交织,都由这泪给涌出来。
  4.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分享:这是明确了眼前的鲁侍萍就是怀念三十年的梅侍萍后不敢相信的正常举动,因为他心中保留的是三十年前的年轻的梅侍萍。
  5.鲁侍萍 (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分享:苦笑,内心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一是对周朴园用钱来解决这事,以为这三十年的苦用钱就能摆平而笑;二是为周朴园并不是真正懂得自己,原来看到这房间摆设还抱着一丝希望的她,彻底破灭,为自己的想法而可笑;三是为自己的天真愚蠢的想法而可笑。
  6.当周朴园最后签了一张支票给鲁侍萍时,她(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分享:慢慢撕碎支票,这个动作说明,撕碎的不仅仅是手里的支票,也是在撕碎内心的情感,也是在撕掉内心的怨气。
  以上是关于舞台说明的揣摩,通过这些揣摩分享,学生能读出剧中人物复杂的人性。当然,舞台说明对一个剧本来讲非常重要,但人物对话更是剧本的主体,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戏剧教学中,不可回避的就是人物的对话语言。不过,我们知道,戏剧对话的语言,如果只从表面文字去读,是不够的,还应透过这些表面文字,读出其背后的潜台词。通过丰富的潜台词,读出一个丰满的人性。
  二、对话言语背后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是戏剧语言的重要内容,是潜藏在人物台词里面的弦外之音,是潜藏在台词背后的人物的思想、愿望和目的,是台词的真实含意。在戏剧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读出对话言语背后丰富的潜台词,才能更好地理解戏剧中的人性。上课时,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同桌讨论分析,最后进行交流分享。学生分享的结果略举几处如下:
  1.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分享:(1)“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你来我周家肯定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是为了钱还是为了别的目的。(2)“谁指使你来的?”暗示你是受了谁的指使,你的同伙人是谁,是不是就是你现在的丈夫。(3)“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强调你是有意地一直想找到我周家,现在你也终于找到我家,你究竟想要什么?
  2.周朴园向鲁侍萍打听当年的梅小姐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的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
  分享:连用了三个“不”字,不是小姐、也不賢惠、不大规矩。言外之言是:她明明是女佣的女儿,你却说她是小姐;她明明与东家少爷有染,你却说她很规矩。你这样美化当年的侍萍不正是为了美化你自己,使自己不失身份嘛?鲁侍萍揭穿梅小姐的身份,一是对周朴园虚荣和虚伪的讽刺,也饱含着对自身屈辱的辛酸。两个“忽然”。第一个“忽然”是说不知道为什么投水死的,推卸责任,掩饰罪责,非常虚伪。第二个“忽然”,当一个纯情少女将青春与爱情、灵与肉都献给了自己所爱的人时,换来的却是对方的始乱终弃。可见他是多么冷酷、自私!   3.四次周朴园问及鲁侍萍的身份时
  (1)周朴园 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2)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3)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4)周朴园 (徐徐起立)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分享:这四次对话是在不断怀疑又不断被确认。周朴园怀疑眼前这个人似乎就是以前的梅侍萍,但又不敢确认。而鲁侍萍却始终没讲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对话,这当然与周朴园的性格及心理想法有关。鲁侍萍关窗的动作很自然,自然得让周朴园一下子就感觉非常眼熟,觉得奇怪,似曾相识又不敢确认。第二次对话中,周朴园抬起头来,这是一个反应。这个反应是在鲁侍萍说出三十年前这件事具体详细情况时的反应。第三次是当他听到侍萍说那个女人和孩子都还活着的时候,他再也坐不住了,突然站起来,脱口而出:“你是谁?”你到底是谁?你怎么知道这些?除了惊恐不安,先前的矜持与礼貌荡然无存。最后一次是当鲁侍萍讲出周鲁二人生活细节——袖襟上烧破的窟窿,补绣的梅花和“萍”字,周朴园肯定眼前的这个人就是梅侍萍。其实,周朴园很希望梅侍萍已经死去,这样对他个人的声誉地位都有好处。所以当他确认眼前这个女人的身份时,在感情上仍然无法接受。这也是他的人性最自然最本真的流露。
  以上是学生关于潜台词的学习分享,笔者只是摘录了几则。其实,潜台词的研究是一门专业很深的学问,高中阶段的学习,我们只要求学生知道有这么回事,知道读戏剧应用力读出人物言语的潜台词就行。换句话说,就是有那種学习意识。当然,在讲解时,可以告诉学生,潜台词的研读钥匙,如关键词的潜在意蕴,关键句的潜在意蕴,甚至包括句意或语气之间的转换等。
  这次的教学,最大的转变就是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在课堂上,我采用了任务学习的方法,给学生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任务,并通过一些可观的成果形式分享出来。通过这次教学的改变,让我明白,学生是有很强的自学能力的,如果多给学生机会和平台,学生的这种能力才能得到释放和提高。
  [作者通联:浙江衢州市江山中学]
其他文献
在寒冷的冬天里,人们往往只注重添衣服,而忽视了手足的保暖。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只图玩时方便,不愿戴上手套和穿上保暖鞋袜,忽略了“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  足部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先天血液供给不良,加上足部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与其他部位相比,两脚最易受寒。尤其足部有许多穴道与上呼吸道黏膜有关,足部受凉,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来说,女生会比男生更容易感觉到寒冷。女生由于生理原因
(接上期)  第十二章 钵兰街  “现在怎么办?”站在钵兰街10号的门前,凌小夕忍不住问钢牙,他还是希望“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当然是敲门进去了!”钢牙边说边敲了敲门。  他的动作很轻,可是门却迅速地自动打开了。钢牙不管不顾地走了进去。  “喂喂,我们就这样贸贸然地闯进去,万一中了埋伏怎么办?”  钢牙不耐烦地说:“我早跟你说过了,钵兰街看起来一个人也没有,实际上在暗处都是人。我们从其他途径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颗明珠。书中,庄子和他的门徒严肃而认真地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宇宙的本质等一些“玄而又玄”的“形而上”的根本性问题,而被人们称为“其辞难知”、玄妙深奥。《老子》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虽妙不可言,但此等大智慧可作解庄的法门——道的特性就在于回环往复的运动。《秋水》篇当不例外。它并非简单而单纯地讲谦虚、说低调,而是一则衍说生命步骤、追求永恒而富有哲学意义的生命寓言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师:(屏显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两位卓越的科学家,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一个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却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  生(齐):杨振宁、邓稼先。  师:谁能根据自己预习所获,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杨振宁或者邓稼先?  生: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为我们研制发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生:我补充
导弹艇又称导弹快艇,是海军中的一种小型战斗舰艇。它个头不大,但威力可不容小觑,这是因为它装备有导弹武器,具有巨大战斗威力,且航速高、机动灵活,故也被誉为“海洋轻骑兵”。导弹艇非常适合在濒海水域执行突击任务,能强化并提升舰队的整体战斗力,在现代海洋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就和阿诺一起去认识一下导弹艇家族里比较威猛的成员吧!  中国:022隐形导弹艇  022导弹艇是世界上第一款隐形导弹艇,它采用独
还记得小时候,大伯娘常常会告诉我:“当你最爱的人不在了,他就会跑到天上去,然后住在云里面,每一天都会关注着他最关心的人……”  3岁那年,爸爸妈妈因为生意繁忙,把我交给大伯娘照顾,从那以后,我便天天和大伯娘住在一起,也玩在一起。  4岁那年,我常常会跑到日历边,偷偷地提前撕掉一页日历,藏在身后,然后调皮地喊一声:“伯娘,伯娘,快过来,快来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啊?”然后,大伯娘就会匆匆忙忙地跑过来,点
一、整体阅读,捕捉诗眼  师: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酒,更是一种文化。诗与酒,自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抒发的是曹操想要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愁绪;“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抒发的是农家待客想要尽其所有的一片盛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道出了国破家亡时李清照的凄苦、冷寂……可以说,酒可以催发诗的灵感;诗可以增加酒的韵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这首《饮酒》,
这天,数学试卷发下来了,这是期中考试的最后一张试卷。青松和伟斌拿到了各自的卷子。  青松看到卷子上红得格外刺眼的分数,心顿时沉了下去。“怎么会这样?我哪还有脸面见人啊?上重点高中的希望没了。”青松想起在家时父母关切的眼光,想起妈妈特意为她煲的汤,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  伟斌瞄了一眼自己的卷子,双手用力一抓,就把试卷揉成一团,扔进抽屉里:“看到就心烦!没有一科是满意的,看来我真不是学习的料。”  接
2007年5月末的一个夜晚,探险者萨拉斯和医生萨莫斯艰难地行进在墨西哥的原始森林中,暴风雨没能阻止他们寻找玛雅古文明遗迹的脚步。天色慢慢变亮,雷雨也渐渐止歇,然而两个人沮丧地意识到他们已经迷路了。靠着指南针的指引,萨拉斯和萨莫斯沿着西北方向一直往前走,正当两人筋疲力尽的时候,萨莫斯突然跳了起来:“看,前面似乎有座房子!”他们一路小跑来到了木屋前。  屋主似乎被两个不速之客吓坏了,他夺门而逃。萨莫斯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当众吟咏一气呵成的千古华章《腾王阁序》,气象高华、神韵灵动、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全文773字,典故丰厚、辞采张扬,除却少数虚词及以“勃”自称之句外,通篇对仗,雅典天成。宋人胡应麟盛赞此文乃“唐人短歌之绝”。然而,一篇流传千古的华美辞章不可能只有技巧的卓越,更是感情的勃发。如果我们只是解析典故的来龙去脉,感叹文辞的张扬华丽,同情作者的怀才不遇显然还未尽读。隐藏于壮丽恢宏的秋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