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离伏剑[汉]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f657094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①。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②,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③,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


  ①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为春秋五霸之一。理:这里指执掌刑狱的官。
  ②傅:通“附”,附着,引申为推及。
  ③听微决疑:听察微理,判断疑难案件。

大意:


  李离是晋文公时的狱官,他错误地听取了下级的汇报而判人死罪并将犯人处死,于是李离把自己关押起来也定了死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别,这件事是下级官吏的错,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是长官,并不让位给下级官吏;我享受的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现在我听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判人死罪,却把责任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他不接受文公的命令。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难道我也有罪吗?”李离说:“狱官应该遵纪守法,错误地给别人判刑,就应该判自己的刑;错误地判别人死罪,就应该判自己死罪。您认为我听察了细微的事情,就能判断案情,所以让我当狱官,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属的汇报而判人死刑,我的罪责就应当死。”于是他仍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点评】


  “铁面无私”历来被看作执法官的形象和品德。细究起来,“铁面无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违法者“铁面无私”,其二是对自己“铁面无私”。“李离伏剑”的故事,体现的就是后者。
  作为典狱官的李离,在处理案件时误听下属意见,错杀了人。此时,他不是推脱责任,更不是找下属顶罪,而是勇于承认过错,并按照法律规定将自己关进监狱,判处死刑,最终伏剑自杀。
  有人认为,李离选择道歉和引咎辭职的方式来惩罚自己,已经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了,而他用生命来谢罪的方式未免有些矫枉过正,甚至是迂腐。其实,古代法官断案,要履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追究制”,“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只不过很少人能够做到罢了。李离的行为是以生命为代价来宣示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有法必依”的原则,正如《史记·索隐述赞》所说:“李离伏剑,为法而然。”此外,他严于律己、勇于担责的精神,也是从政者必备的素质和道德规范,确实难能可贵,足以传颂千古,启迪后世。(海涛)
其他文献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闻鸡起舞”的励志故事,故事的主角分别是刘琨与祖逖。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与刘备同宗,都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爱国将领,著名诗人。年轻时曾与兄长刘舆(字庆孙)并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是著名的政治文學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中的一员。这个团体以石崇(与王恺斗富的那个)为首,包括陆机(三国时大破刘备的陆逊之孙)、左思(以《三都赋》导致
期刊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提到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加个“佳”字,称其为“中秋佳节”。这个“佳”字加得很有道理和意义。  按照传统的历法,农历八月居秋季之中,故日“仲秋”,“仲”即居中的意思。八月十五既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或“仲秋节”。这一天,月亮显得最亮、最圆,月色也最美。正如清明要踏青、扫墓,端午要挂艾草、喝雄黄酒,重阳要登高
期刊
“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又是一年霜降时,处在这个秋末冬初的季节,放眼远眺,江南的深秋依然满眼绿意,桂香菊魅,秋风逶迤,爽而不寒,与家乡黄河流域那千里沃野,枯叶蝶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相比,常常让我有一种季节错落感。唯荷塘里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衰而不败,才让我觅得一丝“霜降”来临时的萎约枯黄,和生命从繁华走向萧瑟的沧桑禅韵。  “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讲话中强调:“干部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的确,领导
期刊
魏文侯问狐卷子曰①:“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  “子贤足恃乎②?”对曰:“不足。”  “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  “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  “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  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③,而丹朱放④。子贤不过舜⑤,而聱瞍拘⑥。兄贤不过舜,而象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⑦。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
期刊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  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  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慇懃。  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  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唐]刘言史《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一、关于作者  这首茶诗的作者刘言史,生平事迹扑朔迷离。总结起来,大致有三不详。  第一,是他的名字不详。 
期刊
廉颇、蔺相如的事迹广为流传,很有教育意义。京剧中有名的《将相和》,就是根据他们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史记》时,设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合传的形式对二人的事迹进行了记述,像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等成语均出自或源自其中。廉颇、蔺相如生活的时代背景  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疆域包括今天的陕西东北部、山西的中部和东部,以及河北的东南部
期刊
萧颖士是唐代名士,以过人的才华闻名于世。然而,据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载,萧颖士除了才华出众之外,还颇有节操与识见。可以说,他是一个高风亮节、有胆识、有抱负的人。  萧颖士的节操,体现在他敢于拒绝权贵方面。  萧颖士担任集贤殿校理时,当时的权相李林甫想召见他。李林甫权倾天下,别的官员恨不得想方设法巴结他,但萧颖士却很有风骨,他看不惯李林甫那一套,就拒绝了召见。李林甫因此非常生气。过了一段时间,李林
期刊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永州北郭有步曰铁炉步,余乘舟来,居九年,往来求其所以为铁炉者无有。问之人,曰:“盖尝有锻者居,其人去而炉毁者不知年矣,独有其号冒而存。”  余曰:“嘻,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  步之人曰:“子何独怪是?今世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门大,他不我敌也。’问其位与德,曰:‘久矣其先也。’然而彼犹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其冒于号有以异于兹步者乎?向使有闻兹
期刊
政德,即为政之德,既指以德作为治国的原则,也指为官者应具有的德行。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天命靡常,惟德是亲”的认识,在政德教育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彳艮多宝贵的遗产。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铭文中有“正德”二字(“正”通“政”,“正德”即“政德”),这是“政德”一词最早的出现。此后,政德思想经由历代思想家、教育学、政治家的不断丰富,贯穿于学术研究、人生修养、治国实践等方方面面,嵌入了中国古代“修身、齐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