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外周型银屑病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fe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约7%~42%的银屑病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关节损害(即银屑病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并干预银屑病患者的关节损害可以阻止病情进展,减轻疾病负担.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银屑病关节炎的研究中,本文就外周型银屑病关节炎的MRI应用做一综述,希望对外周型银屑病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监测疾病进展、评估治疗反应等方面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居民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影响中医药健康技术改变居民生活方式的机制,为改善村民的生活方式提出建议.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2—3月平顶山市某村居民200名及该村周围医疗机构的3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中医药健康技术影响居民生活方式的机制可以从政府、社会和居民三个方面着手,研究三者之间的机制,并对各因素与中医健康技术促进居民健康生活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发放居民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94份(97.0%),工作人员调查问卷30份,有效回收问卷28份(
阿帕他胺是新型口服非甾体抗雄激素药物,可降低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转移性去势敏感前列腺癌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但临床有一定比例的皮肤不良事件报道.为提高阿帕他胺治疗的安全性和用药依从性,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对已经报道及可能出现的皮肤不良事件,按照发病机制进行阐述并给出处理意见,供临床实践中参考.
近年来,杨广中心卫生院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工作思路,以提升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水平为目标,突出抓好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民生工程、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工程等重点工作,努力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荣获第一批“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称号,并顺利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等级乡镇卫生院验收,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黄褐斑发病机制复杂,疗效欠佳且易复发.随着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及祛斑美白类护肤品的迭代更新,为指导皮肤科医师科学、规范选用此类产品,该指南全面阐述了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在黄褐斑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加重率高、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点.发达国家通过慢病管理模式,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已出现拐点,呈下降趋势.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仍持续上升,慢病防控体系薄弱,社区(农村)尤为严峻.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医防控方面主要存在社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利用不充分、健康管理与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不规范、中医慢病管理实施环节缺失等问题,因此,需发挥三级中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对其病因学研究主要围绕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细胞因素和免疫因素.研究表明,瘢痕疙瘩遗传相关的多个致病基因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改变等,能够影响瘢痕疙瘩形成.在此,本文回顾现有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分析了有关遗传和局部微环境因素病因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瘢痕疙瘩的病因学研究带来新的见解,为瘢痕疙瘩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1968年夏,“赤脚医生”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上海《文汇报》的一篇报道中,毛泽东主席在看完这篇文章后,作出了“赤脚医生就是好”的批示.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赤脚医生”红遍大江南北,足迹遍布中国农村大地的每一个角落.1985年,卫生部停止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如今,中国赤脚医生已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分别成为乡村医生、全科医生.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一起被称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为解决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和基本卫生健康服务而诞生的中国方案,被联合国
期刊
目的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把脉农村基层卫生服务问题,促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研究基层卫生服务治理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结果 当下农村基层卫生服务面临诸多困境,治理机制单一是主要因素.结论 需拓展农村卫生服务治理中行政、市场和社群机制互补嵌入性关系研究.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成分复杂,包括DNA和组蛋白及各种抗菌肽等,发挥的作用不仅限于宿主防御,还包括癌症、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产生与嗜中性皮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围绕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成分及作用、形成方式及参与嗜中性皮病的病理过程展开论述.
目的 分析1例中国汉族遗传性羊毛状发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突变.方法 抽取先证者(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DNA进行遗传性皮肤病相关致病基因突变筛查,结合临床表型,筛选可疑致病变异,利用Sanger测序方法验证患儿及其父母相关位点突变,并在阴性对照者及1000 Genomes、HGMD和ExAC基因数据库中进行验证.结果 该家系存在LIPH基因突变,患儿存在第3号外显子c.454G>A(p.Gly152Arg)和第6号外显子c.736T>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