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知识,达于素养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n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知识、指向素养的数学学习,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通透感以及学科素养的积淀,另一方面要深度观照学生的思维激荡和情感满足。“分数”的首次学习,需要回应学生的认数经验,采取“关系为主,兼顾数量”的思路,借助操作演示,紧扣概念本质,建立数学模型,有机渗透数感的培养。
  【关键词】分数;数学核心概念;数感;儿童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1-0018-02
  【作者简介】1.朱小平,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江苏扬州,225002),高级教师,扬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2.王娟,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南京,210019)副校长,一级教师,南京市建邺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分数是学生“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认识几分之一”作为单元起始课的内容,属于数学核心知识序列中的起点型知识。
  一、课前思考
  “认识几分之一”以什么为主?教材只是以“数量”素材为引子,快速切入到仅有“关系”素材的探索与应用之中,这使得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数量”感严重不足,“关系”感过于强大。比如:面对题目“有10吨煤,用了4/5吨,还剩多少吨?”,总有一些学生列式为“10-10×4/5”。基于学生认识自然数的经验和过程,“关系为主,兼顾数量”应成为本课教学的基调,这也符合学生整体认知的特点和规律,毕竟他们对“关系”和“数量”的认识是有经验原型的,即“一半”或“半个”。
  常见的教学思路是先认识二分之一,然后认识四分之一,再认识八分之一。为什么要故意避开三分之一的教学呢?原因是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将一些模型(如饼干、蛋糕或圆片)等分成三部分。实践表明,通过观看教师的操作演示探索认识三分之一,并不妨碍学生对其含义的正确把握,反而会使他们对“平均分成3份”的认识更为深刻,并为迁移学习四分之一以及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教学实践
  (一)开门见山,逐步切入
  1.揭示课题,提问:分数是数。猜一猜,分数可能与什么活动有关?(分东西)
  2.依次探讨:(1)把4张纸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2)把2张纸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3)把1张纸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
  (二)兼顾数量,建立模型
  1.厘清“半张”与“一半”。(1)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小朋友,你分得的部分在哪里?(2)半张在哪儿?半张是谁的一半?半张比1张——(小)
  2.形成认知冲突。(1)把1张纸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2)分得的结果比半张——(小)为什么?(3)教师操作演示:反复折纸,最终成功将1张纸三等分。(4)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小朋友,你分得的部分在哪里?怎样向别人描述你分得的纸呢?
  3.探索三分之一。(1)数学喜欢用简单的形式表达丰富的内容。(动画演示平均分纸的过程)用长方形表示一张纸,平均分成3份,每个人分得3份中的1份,就用分数“1/3”表示每份的大小。(2)板书“1/3”及其读法,“三分”是什么意思?“之一”呢?(3)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1/3。每个小朋友得到1/3张。(4)把整张纸看作1,1里面有几个1/3?
  4.认识二分之一。(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一半,一半可以用分数1/2表示。板书“1/2”,让学生读一读。(2)数字“2”表示什么?数字“1”呢?(3)呈现多种分法,它是整张纸的1/2吗?为什么?(4)只要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每个小朋友得到1/2张。
  5.迁移学习四分之一。(1)把一张纸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张呢?学生用纸折出1/4张。(2)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每个小朋友得到1/4张。(3)把整张纸看作1,1里面有几个1/4?
  6.归纳与概括。(1)由上面的操作,你还能想到什么?(2)如果每份是整张纸的1/8,表示平均分成几份?1/17呢?1/30呢?1/100呢?
  7.领悟分数大小。(1)这里有7个分数,你认为,它们当中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2)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教师质疑1/2与1/100的大小关系,达成共识:把同样大小的一张纸进行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小。(3)投影7幅图,让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感受每个分数的大小。(4)小结:分数下面的数字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8.认识分数的写法与各部分的名称。(1)师生一起书空练习。(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体会分数读、写的顺序与其意义表述顺序是一致的。
  (三)应用练习,深化理解
  1.课本“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2.看一看(配图):粉色便贴纸是整包的几分之一;绿色便贴纸是整本的几分之一;紫色便贴纸是整袋的几分之一。
  3.想一想(动画):我们身体上的“尺”长多少米?(1)1米大约有7拃,一拃大约长( )米。(2)1米大约有2步,一步大约长( )米。(3)1米大约有5脚长,一脚大约长( )米。(4)提问:一拃、一步、一脚,哪个“尺”长一些?为什么?
  4.估一估(配图):披萨被小朋友们吃掉了整个的几分之一?
  5.比一比:(1)课本“想想做做”第3题。(2)把一根彩条看作“1”,观察“分数墙”,说说有什么发现。(图略)
  6.辩一辩:小熊取了1/4包A4纸,小猴子取了1/4张A4纸,谁取的A4纸多?
  (四)整体回顾,统整认识(略)
  三、课后反思
  首先,紧扣概念本质,建立数学模型。分数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关注“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总份数”“其中一份”等元素,有助于儿童理解和掌握“几分之一”这一数学模型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其关键能力生成的过程。
  其次,认清内容特质,渗透数感培养。数感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对几分之一的正确描述与表达、大小比较与排序这两个方面,采取的学习形式可以是精确的,也可以是近似的。比如:“估一估披萨被小朋友们吃掉了几分之一”就是基于对分数的近似把握来认识的。培养数感还表现为将几分之一与整数1建立起联系。比如:由“想想做做”第3题想到3个1/3是1,6个1/6是1,进而从“分数墙”获得更多类似的发现和猜想。
  最后,赋予活动意义,实现情智双修。通过把一张纸折成几等份找到几分之一的操作活动,学生对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意义的领悟和大小的认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粉(绿、紫)色便贴纸是整包(本、袋)的几分之一”“我们身上的‘尺’长多少米”等活动,则是以分数视角对生活现象、物体数量的全新诠释。实践表明,联结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可以促成下一次数学意义的良好建构。
其他文献
【摘 要】江苏省基础教育“机器人课程”建设项目在建构、实施与推进过程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建设“北极星科学院”,营造浓郁的科技氛围;“场馆”,产生校园学习新方式。研发、实施机器人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爱动手爱动脑的特质,触发学校“理趣课堂”的教学研究。由机器人课程衍生出学校“活课程”群,“机器人”不仅是课程,更代表“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和“超越”的文化,推动学校进一步优质
【摘 要】曾参是孔门私学中精进修养且孝行突出的弟子。孔子对曾参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曾参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参来勿内”——孔子对曾参“愚孝”言行“以怒示警”的教学艺术;三是“三省吾身”——孔子指导曾参进行自我教育的艺术。此外,曾参为“以友辅仁”而建立的“同学圈”,也值得深入考述并认识其所特有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曾参;孔子;教学艺术;问对;反省;孝  【中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力;Chinese festivals课例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1-0054-03  【作者简介】吉桂凤,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泰州,225300)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学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它主要由显性的知识、技
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它产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实在难以自已。当学生犯了错误,尤其是屡次犯错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教师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视教育本身具有的反复性,利用合适的教育时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1.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日常生活也在悄
综观李昌亮老师执教的《爱之链》一课,师生和谐共处,通过“观、品、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在小说阅读的核心地带建构意象。  一、观:读解人物关系,感受精巧情节,初见小说意象  观,是大略地读,直接地感知,是学生对小说直观、初步的感受和意象重建。教学伊始,教者直接交代课文文体,触发学生已有的小说阅读经验,将学生带入阅读新起点。接着,学生浏览课文,教师通过“人物之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引导,
【设计理念】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下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人散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的形象。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感悟发人深省。  王荣生教授在《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强调:“散文教学要定位‘这一篇’课文,它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
【摘要】用耳朵阅读,是儿童阅读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有助于儿童具备多元化的读书方式。用耳朵阅读,帮助儿童从疏远语言到亲近语言,给童年阅读以丰饶给养。言说,存养儿童的言语天性,满足其言语生命独特的感悟与需求;写作,释放儿童语言活力,使其言语生命得以鼓荡与激扬。  【关键词】儿童阅读;亲近语言;言语生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3-00
【摘 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需要以进一步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为抓手。课程教学的创新实施需要以顶层设计的课程文化为导向,需要以整体布局的知识建构为导向,需要以造型立象的童心视界为导向,需要以工具平台的互动生成为导向,以及以在场学习的体验为导向。只有在这五个导向上下足功夫,特色文化引领教学创新的实践才能坚实落地。  【关键词】课程文化;知识构造;综合体验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
【摘要】几何直观是指借助几何的形象关系来研究问题的方法,线段图便是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几何直观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利用线段图,有助于学生表征问题的成分和结构,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以达到对数学问题结构性的理解。  【关键词】线段图;几何直观;数学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5-0068-02  【作者簡介
【摘要】校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德功能。校园文化应与课堂教学、主题德育活动三位一体,共同建立一体化的德育体系,这样对培养学生良好德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营造校园育德氛围”“创设体验育德场域”“生生互动、生校互动”“橱窗园地宣传”四个方面的活动,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过有责任的生活。  【关键词】一体化德育;校园文化;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