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演学习的禁忌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在国内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400余篇,出版论著近20本,代表作有《新课程:生命课堂的诞生》《新课程:教学创新新视点》《新课程:做行动研究者》《理想的语文课》等。
  
  语文学习要在情境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很多时候,阅读教学中依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活动、开展游戏等,是教师容易选择、学生乐意参与的教学方式。但是,通过表演来学习课文,教师要慎重,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宜让学生表演学习的。那么,这表演“不宜”的界线在哪里呢?
  一、庄重气氛不宜表演
  一位教师在教学《开国大典》时,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学习,她以解说员的身份解说“情节”,学生扮演的毛主席及其他伟人、工人代表、农民代表、解放军代表还有外宾代表一一登上“天安门城楼”(即讲台)……“毛主席”(扮演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台下“群众代表”(没有上台的学生)都欢呼起来……
  《开国大典》这样的典礼是无比庄重的,没有非常专业的表演素质,没有营造到位的现场气氛,是无论如何表演(表现)不出庄重之感的。事实上,从教学现场来看,那些学生扮演的伟人哪来伟人气质,除了木然以示“庄重”外,毫无其他感觉可言。“台下”的“群众”呢,有的木然,有的窃笑,当学生扮演的“毛主席”努力用湖南话“庄严宣告”时,台下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忍住笑了。当教师“解说”需要台下“群众”欢呼时,整个教室简直“胡闹”成一片了。表现庄重气氛、表达庄重情感的课文是不宜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来学习的。表演是文本所承载的内在意蕴被学生理解、内化、体验后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情感与气氛庄重的内容能让学生理解、内化就非常不易,要他们表演更是强人所难。表达内容庄严的课文,特别是红色主题的课文,通过让学生读到位,通过补充一些材料、影视镜头来渲染,让学生在理解到位的基础上,努力入情入境地体验,才是较为恰当的处理。
  二、严肃主题不宜表演
  《生命 生命》(杏林子)中写道:“……小瓜苗……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提出:“谁能通过表演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一男生蹲下再缓慢直立起来,大家评说“不像,倒像是伸懒腰”;又一女生先蹲下,双手合掌伸过头顶,再通过腰与合掌反向扭动慢慢而立,大家评说“有点像,但更像妖女舞蹈”。最后大家一起表演,全班学生在座位上扭动身子,姿态各异,简直似“群魔乱舞”。
  《生命 生命》表达的主题是非常严肃的,含义是异常深刻的,简单地外化表演难免浅薄和流俗。事实上,通过这样一连串的“表演”,教学现场成了滑稽和搞笑场所,极大地冲击了本来就不好营造起来的庄严情境。表达严肃主题、承载深刻含义的课文,是不宜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来学习的。因为这样的课文在教学展开中,需要营造一种冷静、凝重甚至庄严的气氛,而学生表演绝不可能达到专业表演的状态,一般都难以准确“入格”,多少有点儿“出格”且不好看,一旦不好看就难免滑稽与搞笑,于是冲淡甚至扰乱了应有的气氛和情感基调。表达“严肃”“深刻”的课文,主要通过朗读、品味(说与议)和想象,努力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才是较为妥当的教学处理。
  三、悲哀情感不宜表演
  《小珊迪》讲的是卖火柴的小男孩儿小珊迪,为兑现诺言,换零钱返回过街时被马车碾轧而死的悲惨故事。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小珊迪的悲惨遭遇,设置情境,让学生表演他去世前弥留之际与作者和他弟弟的对话。表演角色有三:小珊迪、作者和弟弟,教师做解说员表演旁白。为强化效果,教师播放悲怆的音乐作为表演的背景,“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实际上是斜坐靠着课桌),“我”与“弟弟”近身坐着,开始了令人伤感的对话。
  《小珊迪》的故事是悲惨的,情感基调是哀伤的,学生能表演到位吗?尽管教师努力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悲哀情境,还对表演者进行了先期表演训练,但到了现场表演时,无论学生的表演功夫,还是现场的场景状态以及其他学生观赏的入戏程度,都没法达到教师预设的效果。表现悲惨、哀伤的故事,表达悲剧性色彩的课文,是不宜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来学习的。表演是对故事情景全方位、立体式的再现,是将文本叙述非常直观地演绎,就因为太直观,很多可能与课文情感基调不谐调的因素都掺杂其中,影响着现场学习的情绪情感。另外,悲惨、哀伤的情境,在凝重、悲怆中,学生的体验与想象是无比复杂和非常丰富的,但过于直观的表演却将情境单一化、固定化,反而限制了学生想象与体验的丰富性和个性化。这一类型的情境教学重在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包括通过音乐渲染强化情感氛围,完全不必要加入动作性的表演因素,否则,效果更差。
  四、壮烈行为不宜表演
  《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个情节是“五壮士英勇跳崖”。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和牺牲精神,采用让学生表演的方式学习。他请了五个学生上台,讲台当做狼牙山顶峰,要求他们按照课文的叙述,表现五壮士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等。表演是否准确到位,由台下的“观众”依据课文叙述进行评判。于是“五壮士”依照课文记叙进行一系列表演。接下来是大家评议,当然有肯定的,但更多的是批评。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是英勇、壮烈的,英雄人物的英勇顽强和牺牲精神只有在特定情景中才能表现出来,而且这种英雄之气、豪迈之感、壮烈之美,是要与情景和角色的动作、神态、语言乃至心理活动等全方位融合,整体高水平地表现,才能达到那种境界。不言而喻,五年级的小学生是一定表演不出课文需要的状态的。教师以此为凭借,让学生将表演与文本叙述进行对照品读,加深理解,体会语言,似乎也带来了这样的效果,但是问题也来了,“情景表演”成了反面材料,这不足、那有问题,课文所表达的英勇、壮烈、豪迈等情绪氛围和情感状态,自然就被搅扰得不成样子了。表现英雄的故事,表达壮烈情感的课文,是不宜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来学习的。因为表演不到位是必然的,其不伦不类必然破坏英雄人物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等形象。表演不到位,为了品味与理解,对其评说、纠偏与再试等,都会搅乱其故事的情节和情绪脉络,严重影响教学的情感氛围和审美体验,这样的学习效果反而不佳。表现英勇、壮烈的课文,如有影视等手段来营造情境、渲染气氛,以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品悟语言,那自然好。如果没有,就可以看着书上的插图,图文对照体会,通过想象性的朗读,让学生读后畅谈感悟等,也能达到相应的教学境界。
  五、凶残角色不宜表演
  《狼和小羊》这个故事写的是狼想吃小羊,故意找碴儿。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狼的无赖、凶狠和残忍,让学生表演故事的最后情节,还要求学生将课文没有写出的狼吃掉小羊的情节也表演出来。一个女生上台表演,秀气、柔弱的她,自然表演不出狼的凶狠与残忍。大家评说一番后,又请一个男生表演,优秀、可爱的他,怎么表演都是一只可爱而并不凶残的狼。教师只好启发一番,又示范狼龇牙咧嘴、张牙舞爪、猛扑撕咬等动作,最后,请班上最调皮的男生表演,这一演还真像一只恶狼,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表达的是恶人对好人的残害,不仅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甚至完全就不需要理由。主要角色是狼,是凶狠、残忍的形象,用表演来体验这种角色行为的方式,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来说,表演不成功、不到位(即不像那个角色)是正常的。对情节和角色表现为凶残的内容,是不宜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来学习的。因为表演不到位本属自然,但那样就达不到通过角色体验来学习、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但是为了“到位”,像上述教师那样启发、示范,使学生将凶残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就存在着更严重的问题:教育教学可能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激发出来,让天真、纯朴的孩子获得凶狠、残忍的体验(甚至习得这种技能),这对于学生良好性情的培育是极为不利的。对于凶狠、残忍的体验,只能让学生了解和意会,而且是带着鄙夷和反感的态度来感受,切不可简单模仿,更不要让他们习练到位,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对真善美、假恶丑真正鉴别,丑恶行为的简单模仿、习练可能习惯成自然,那样危害是十分可怕的。
  那么,一般来讲,哪些课文内容适宜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学习呢?那就是承载天真、童趣、诙谐、幽默、游戏等内容,或者表演失当而造成滑稽、搞笑等都不影响课文情境和课堂气氛,甚至会平添现场妙趣、增强学习效果的教学内容就适合让学生表演学习。表演学习宜与不宜,终极的判断标尺是,能否提高课堂言语活动的有效性,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而直接观照的因素是,表演是否影响课堂营造的情感、情绪氛围,是否会对学生身心造成负面影响,以此来掂量表演学习方式的选择和情境应用价值,定会获得好的现场学习效果。(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msdh@126.com
其他文献
学位
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成绩和问题,重点研究了行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分析了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提出“十四五”石油化工行业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进步具有关键的作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计算机具有紧密的联系.就当前而言,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人
当前,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私人交通工具的数量正在迅猛增长,而由此引致的众多城市问题也随之产生:城市无序蔓延,土地利用率下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交通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制造业发生了新的变革,呈现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服务化转型。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来增加
江西省玉山县中小学专家教师培修班80名学员浩浩荡荡向上海进发,拉开了异地研修学习的帷幕。此次的上海培训形式新颖,是我们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我们聆听了专家、名师的讲座,封闭的教育心灵通过洗礼,终于迎来了新鲜的活力。最难以忘怀的是培训期间,我们回归了学生时代,每天晚上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讨论白天的听课感悟,并写下千字以上的反思。第二天一早,专家讲课前的半小时,小组代表的轮流汇报让学员之间实现了心与心的碰撞
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日益重视,绩效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核心,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如何有效评估企业成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持续提高他们的
所谓“以写促读”,就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语言特点、写作特色等精心设计写话或写作练习,使学生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去写作,从而加深对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阅读理解和运用.
“学习维度论”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理论培训应与教师的情感偏好、认知水平相联系,并及时反思。基于此论,教师理论培训应从“异”字着眼,做好“异”字文章。首先,培训内容要“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与教师原有的理论体系不一样。主要体现在培训的课程设置要新颖、丰富。传统的某位专家个体专题讲座的培训内容是无法满足众人需求的,也就无法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培训的内容应该有教学理念的熏陶、教学方法的剖析、教学艺术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