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策略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学习共同体是幼儿教师心中期待的和谐精神乐园,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确立共同的愿景、营造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倡导协商、对话的学习方式、提升幼儿教师的个体与群体反思能力是建立学习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建设 幼儿园学习共同体 策略
  说起“共同体”这个感觉就很美妙,它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人们彼此信任、互相依赖。“学习共同体”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定义,大概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一、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社会强化: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信息交流:学习者既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自我学习,也不是表面上呈现的“坐在一起”的学习,而是更为复杂的学习关系,彼此有交流、分享、参与、协商、争论、对话、妥协等各种活动形态。学习中的教师既要有当仁不让的学者风格,又要有从善如流的学习品格,在分享过程发展自己也发展同伴。
  二、幼儿园教师显性的群体特征
  现实生活中,幼儿园教师是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集体,她们智慧灵性、温柔细腻、自尊好强,工作态度认真,对人际关系敏感又有些好猜忌,注意细节但多数视野偏窄。幼儿园工作琐碎,劳动强度大,需要的知识难度相对浅显,但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感性成分比较多,容易形成小群体。以上结论难免偏颇,但幼儿园教师群体确实区别于其它各类型学校,呈现出独特的社会群体特征。有人以为,幼儿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幼儿园教师群体自然等同于学习共同体,其实不然,学习共同体不是一种自然的人的群落,而是有着共同愿景,共同目标,遵循共同的规则的学习集体。设想有这样的幼儿园,如果没有纯正的园风,缺乏正确理论的引导,每日家常里短勾心斗角,就会变成一群小女人嘈杂的“是非窝”,这就与“学习共同体”的要求判若云泥了,“学习共同体”应是充满温情与美好的集体,充满互动与对话,人与人之间在协商中增进了解,提高自己的同时发展伙伴。它是幼儿园期待建立的和谐精神乐园。
  三、建设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一)确立共同的愿景是建立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首要任务
  共同的愿景是共同体显著特征之一,它是幼儿园教师由个体行为变成团体行为的粘合剂,幼儿园教师要确立为园所繁荣和幼儿整体发展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才能增强自觉参与、自觉学习、自觉合作的“共同体意识”。
  (二)营造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是建立幼儿园实践共同体的基础
  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应是独立有尊严的个体,每个学习者的个性都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在这里没有级别与等级的差异,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大家互敬互爱没有人为设置的心的障碍。如果共同体是一艘学习之舟,那么充满温馨、尊重的学习氛围就是鼓动它前进的劲风。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学习共同体不问“谁比谁聪明”,而是不同的学习者所知晓的内容领域不一样,每个学习者都被看作是特别的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要防止长官意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群体中的成员,用人文化的管理模式博得大家对集体的认同;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学会尊重人与人的差异,防止自我封闭与惟我独尊。
  (三)倡导协商、对话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关键
  实践意味着“做”,是在历史与社会境脉下的“做”,这种历史和社会境脉为我们的“做”提供了结构和意义。意义的协商是实践共同体的核心问题。为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需要成员间必须发生联系,这个关系就是相互的介入,确立共同的事业,分享共同的技艺库。
  1、搭建沟通的平台,让幼儿教师愿意协商与对话
  幼儿园是以班级为基本单元的,平时的教育活动围绕着班级进行,只有到了节日或者验收、评比等认为重要的时刻才互相沟通,业务学习时间也相对比较少,所以有人比喻为“蜂巢式”或“蛋盒式”的工作方式,幼儿教师的工作被认为具有孤立的特性,较易陷入孤军奋斗的情景,孤立在自己的教室或教学中,无法在同事之间进行经常性的专业对话,因而产生了自我省思中的盲点,因此我们要打破这种孤立性,不仅寻求彼此间教学上的支持合作,能“独思”进而能“群思”,由“自言自语”进而能“对话”。
  2、以真实的问题为实习场,让幼儿教师有能力协商与对话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需要学习环境提供获取、使用、操控、评价信息,阐释和反思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机会,需要亲身体验与参与真实问题的求解活动及其策略应用。理想的学习环境能“给养”学习者的建构学习活动,既能支持个体知识建构,也能支持协作(群体)知识建构。巴拉布和达菲认为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逼真的情境可以促进学习者体验真实问题的解决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3、以思促行,实现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理想
  幼儿园学习共同体建立的目的就是为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是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理念的确立和专业能力的提高,而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核心就是教师的反思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所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个体与群体的反思能力即是实现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理想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主线是高校科研人员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行为分析,科研项目(课题)的申请人、参与人、企业的立项人之间的行为方式及特点.文章从对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产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能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然而调查发现现在的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很不喜欢上音乐课,产生这
期刊
该文研究了多阶段投资组合选择及资产负债管理.第一章扼要地介绍了部分经典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动态投资组合选择和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状况,并就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沿革及现
本文首先介绍了与养老保险相关的内容、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形成及存在的问题,旨在分析、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深入剖析我国养老保险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我国养老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其中选取了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中最引人关注的G2C(Govemment to Citizen,政府对市民电子政务)来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政府电子政务G2C的
历史课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们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著名的战役、盛世与治世、条款与协定、历史上的国家兴衰等等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是从初中到高中直到大学都要学的一门重要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由传统的课堂转向现代化课堂;由打造“有效课堂”提升为追求“高效课堂”。那么,如何实现历史课堂的“翻转”呢?  一、“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首先, 一直以来,同学们大都把历史课
本文在对"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管理信息化过程进行多次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连锁便利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状况,运用BPR理论思想和EAI技术方法,就连锁便利企业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系统
[摘 要]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绝大部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实际生活融入到学生学习中来,学生才会感到倍加亲近,才会感到数学其实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当数学学习与生活挂上了钩,数学知识就不再是抽象的,不再是个模型而已,而是活生生的有了生命了。  [关键词]走近生活 有价值 自主探究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
20世纪末期,网络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的有机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银行组织形式——网络银行。它是二十世纪金融领域出现的最具影响力的创新之一,这种创新不只是为现有银行销售其产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现代课堂常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本文我将要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以探究理论为指导,尝试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精神;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