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第二外语德语的自主学习培养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b_c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种转变顺应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类型,在办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上有其特殊性和现实性,本人从第二外语德语的教学研究出发,主要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研究,侧重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等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第二外语德语;自主学习
  一、 应用型大学概念论述
  由于各国不同的国情和历史发展进程,在高等教育方面也呈现不同的大学分类情况,例如,德国大学分为:学术性、综合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专科大学以及职业学院等。其中有60%的大学生在应用型大学学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1997年修订本)中对应用型大学的定义是,“以行业、产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为逻辑体系,培养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应用型大学的内涵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经济大环境中,根据地方需求设置相关应用学科专业;(2)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学术、技术和职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重视应用研究,与当地企事业合作,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经济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正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精英化教育进去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也已初步产生了三种高校类型:“学术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以及职业性技能型院校(高职高专)”。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的、适合经济社会发展又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国际视野的本科人才,这与学术性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性技能型院校培养的人才有很大的不同。“应用型人才是介于传统学术研究型人才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型人才,既有本科人才的学科教育特征,又有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特征。”与传统学术性大学培养的人才相比,应用型大学更强调人才的专精实用和实践能力,它更注重学生将所学知识集成创新,为生产力提高提供智力支持;而与职业性技能型院校相比,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较强的综合设计和研究能力的人才。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足见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视。如何培养国家需要、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应用型大学应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应用性,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人才。
  二、 高校第二外语德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
  德语作为欧盟政治经济体中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言,在日益密切的国际交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德国也成为欧盟中与我国在外贸中交往最频繁的国家,德语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全国目前约有130所高校开设了“大学德语”的教学课程。第二外语德语的教与学在高校中日益普遍,但其中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课时问题。新修订的《德语(二外)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時具备初步的听、说、写、译的能力,并能用德语交流比较简单的消息”,同时大纲提出教材要注意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而且要注意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大纲规定,二外德语一般周学时为四学时,共三到四个学期上完,总共学时为180至240学时。我校开设的第二外语德语课程总学时一般为96至160学时。在课时数量上远远达不到大纲要求,这就增加了教学任务完成的难度。
  2. 教学内容问题。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二外德语教学的三个学期中,主要完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编大学德语》第一、二册的教学任务,在语音、词汇量、语法、文本阅读、口语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是巨大的挑战。要在三个学期中,单凭课堂学习就达到对听、说、读、写、译等五方面能力培养,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势必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这五方面多下工夫。
  3. 学习兴趣问题。二外德语的学习者大多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德语与英语同属西日耳曼语支,在书写和读音上存在诸多相似点,但德语毕竟有其自身的语法结构和读音规则,且这两部分又恰巧是需要记忆的。记忆意味着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而单纯的死记硬背又是大学生学习中最反感的。同时,在课堂上由于课时的局限,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讲授,而学生被动学习。由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4. 教学方法问题。由于课时紧张、教学内容繁多,导致在课堂上往往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觉性。教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给学生,但学生因不感兴趣而学得吃力,由于理论脱离实际,使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应用,而成为了单纯的书本知识。正因知识得不到很好应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成为恶性循环。
  三、 应用型大学第二外语德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初探
  应用性是应用型大学的本质属性和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职责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人才培养。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和思辨批判精神的人才是主要任务。应用型大学侧重应用性,也体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即“它容纳广阔的学术教育,也提供广泛地直接为市民生活服务的教育而不是单纯培养职业人的教育;即使是培养职业人的教育,它也侧重于基层一线人才在智能和技术上养成,而不是单一技能和单一职业操作习惯的养成”。第二、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型大学相较于理论创新更注重实践方面的创新,侧重将实践中得来的规律应用于生产实际。第三、社会服务方面:应用型大学不以培养创新人才和理论知识创新来推动社会进步,而更注重“以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甚至创办公司来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教师应从传统的课堂的主导者解放出来,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也需得到转变,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身学习的需求和兴趣出发,实现课堂的翻转,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教师转变成为辅导者和帮助者。由于第二外语德语课时紧张和教学内容繁重,势必需要学生在课外多利用时间对知识进行预习、复习、巩固和消化,在应用型大学第二外语德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应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语音学习方面。德语虽然与英语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语音方面差异较大,德语是一种拼读性的文字,但在学习初期会借助英语的音标学习发音。在初学德语的几个星期的课堂上一味地教师领读带读,学生跟读,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变得一成不变,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各个读音规则中典型的单词,而该单词本身与德国文化能相结合,详细讲述单词的发音规则,同时结合德国文化介绍。这样既能加深对读音的记忆又能了解德国文化。课前给每个小组同学分配任务,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一来学生既能牢记该读音,又能了解德国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德语的学习兴趣;
  2. 语法学习方面。语法的语言学习中最为枯燥却又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将语法课上的生动有趣同时又让学生真正掌握,这就成为难题。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新编大学德语》第一、二册分别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语法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先将本单元语法进行大致总结归纳,采取小组学习任务法,课外教师提供一定帮助,该小组在课堂上讲解语法,教师再进行讲解和总结;
  3. 阅读训练方面。课前布置预习作业,针对主课文列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再辅以课堂讲解。而阅读文章一般作为课后阅读材料,可作阅读理解训练或翻译训练用。每周学习一篇简单的实时德语新闻,扩充词汇量,每月进行一次读书会活动,交流学习心得;
  4. 听力训练方面。将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的听力训练和相应练习作为课堂测验,课外补充符合学生学习程度的德国电影和德语歌曲,作为听力训练中较有趣味性的部分。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片段可以试着让他们进行配音游戏或者学唱简单歌曲等;
  5. 口语练习方面。围绕每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布置学生课外准备相应的对话表演,可以是小品、采访、专题介绍等。使学生将课堂中和课外学习所得的词汇、句型和文化内容都融入口语表达中,并拍成小视频,上载到学习网站供大家交流学习;
  6. 写作与翻译方面。根据每单元给出的主题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写作并结合实际做出相应调整,例如:信件、求租和出租房屋广告、寻物启事、邀请函等的书写。翻译训练方面主要将教材阅读理解文章作为德译汉的材料,同时将旅游德语和日常用语作为汉译德的主要素材。写作与翻译的作业主要采用网站发布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同时也完成互评的工作。
  具体从以上几个教学部分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培养外,还应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进行改革:第一、培養学生的创新性能力,这种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方面。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工程意识”,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以研究的态度观察事物。在第二外语德语的教学中,主要将课程重心放在实践教学中,例如,利用情境教学法,将词汇、日常用语、固定句型和语法融入特定场景,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和再现巩固所学知识。第二、在中德日益密切的贸易往来中,第二外语德语的教学单纯依靠一本教材是不够的,须结合实际,特别是增加经济德语中的商务信函写作和商贸德语等内容,相应可以在课程中加入这部分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更实用。第三、将德国文化带进课堂。国际交流中主要就是文化的交流,如何更好地避免文化冲突?学习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理念是必要的,特别是日常交际和商务贸易中可能会遇到的文化现象。这部分内容 由成立项目小组以小报告的形式在课上完成,既学习了相关知识,又锻炼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 结语
  应用型大学中的第二外语德语教学必须符合应用性这个特点,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选用都必须符合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应用型大学在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外语德语课中,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又促进地方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范捷平.德国教育思想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董海龙.从应用型大学建设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J].职业与教育,2015,(23).
  [3]范捷平,李媛.论柏林模式与外语学科改革[A].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14(1):24-26.
  [4]洪林.国外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
  [5]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9):7-8.
  [6]江小明,张妙弟.应用型大学有关概念和内涵问题的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3).
  [7]李秋梅.德语(二外)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J].飞天,2011.
  [8]李秋梅.德语(二外)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外语论坛,2012,(31).
  [9]徐立清.我国应用型大学的组织特征与体系设计[J].江苏高教,2013,(5).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需要老师不断积累经验,及时反思。  关键词:高中英语;逐节反思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教学十多年,经历了多次的教育改革,本人深深地感觉到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改革与创新。我在教學英语过程中,努力遵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逐步形成并完善新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更快地学习和获取知识。学生如何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老师要在每节课后,要及时反思,反
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要培养,而实现这一标准的基础是语言技能和知识。其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以及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活动理解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技能。“No input,no output.”,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怎么可能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出。  关键词:听读输入;说写输出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是我们英语教师应当加以实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初中英语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以往的单一的黑板教学。多媒体的发展带给了初中英语教学许多有利的条件,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也体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所占比例最少,虽然它只是一节课开始的短短的幾分钟,但却会影响整节课的效率。本文将以一些自身的经验以及参考了诸多人的关于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入;策
当房地产项目在各大城市呈现大规模地毯式铺开的时候,九溪·恒辰这个只有5-6万方、小型苏式园林风格的别墅群却在蒙城这个小县城里拔地而起。蒙城,隶属亳州,建于殷商,庄子故
β氧化铝对钠、钠汞齐有很好的稳定性,能用于氯碱工业汞法制碱中汞阴极的低纳浓度的连续测定,微差温度传感器和固体电解质标准电池.经长期观测对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寿命作了深
文章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化学传感器对葡萄糖的测定及对SPR传感器的改进.
本文用中性烷烃C作为修饰剂制备有机磷农药传感器以对硫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化学传感器对硫磷的敏感机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加入了新的教学元素。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这就促使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出现——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的使用,使初中英语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现代的英语老师要注重分层教学法的使用,将
摘要:初三英语一轮复习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的。一轮复习,容易杂乱无章,担心顾此失彼。如何提高一轮复习的有效性,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英语;初三复习;一轮复习;主要策略  初三进入一轮复习,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知识的关键,为二轮的专项、三轮的模拟做铺垫。而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容易在一轮中犯激进的错误,弃课本于不顾,对一轮复习不以为然,要么一轮复习眉毛胡子一把抓,像上新课一
本文利用聚丙烯酰胺同时包埋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做成酶柱反应器,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二盐酸盐(TMB-d)作为荧光底物,构建了基于可更新微滴的葡萄糖传感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