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d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近十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化学教育类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发现,化学学科教育领域行动研究范式最多,思辨研究范式次之,实证研究范式最少。为此,应加强研究深度和广度,提升化学教育研究的思辨质量;开展实证研究,促使化学教育研究更科学化、精致化;从化学教学实际问题出发,继续加强创新性行动研究;鼓励开展交叉研究,促进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新繁荣。
  关键词: 化学教育; 研究范式; 内容分析法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06001907
其他文献
摘要: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衔接除了要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课程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和整合性,更要注重学科认知方式、思维方法以及意义价值层面的融合和联结。在核心素养目标引领下,开展从知识掌握到观念形成、从方法培养到意义发现的深度融合教学,努力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以必修内容“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为例,重点阐释以科学素养培育为主线的衔接式教学实践。  关键词: 核心素养;
2007年,德国柏林州政府出台了科研大师计划(Masterplan“Wissen schafft”),拟在2007年至2011年五年间向柏林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投入3亿欧元专项资金,倾力打造在德首屈一指、并在国际上领先的科研之都。  据调查,柏林是德国对精英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柏林现有3所综合性大学、1所艺术大学、7所应用技术大学、3所艺术学院和1所国际经济学院,在校大学生总数达14.2万人
近日有幸拜读了朱华山先生的大作《传统与变革的抉择:细读法国教育》(以下简称《抉择》),颇有感悟。兹不揣浅陋,谈一点读后感,与作者达成文与思的唱和。   在世界各国之中,法国文化与中国最相契合,因此,教育文化制度对于两国而言最具借鉴意义。蔡元培先生当年的这一论断,敏锐地抓住了中法两国的共性。正因为此,《抉择》一书的作者充分利用先后两次亲赴法兰西对该国教育进行深入交流、访谈、考察的难得机遇,结合自己近
[摘 要] 分析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化特征及影响,有助于探讨大学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中生存与发展。哥伦比亚大学具有高瞻远瞩的国际化发展理念,并推出了一系列打造国际化校园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学校使命与发展规划、学生结构、国际学者结构、课程设置、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等方面。哥伦比亚大学凭借留学生学费收入来增加财政收入,凭借国际教职员工卓越的成绩为学校提升了知名度,并将凭借其国际校友延续奇迹。  [关键词] 哥伦比
[摘 要] 文章从北京教育督导面临的新挑战出发,指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当前北京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使命,对于改进和完善北京市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对北京教育督导部门持续改进和完善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的探索做了历史回顾;重点结合教育发展和教育督导功能,对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学生质量标准和需要不
章兼中,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育学教授,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195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后留校任教。现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上海章兼中外语教学法研究所所长。1958年起,历任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外语教研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法研究所所长、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世界银行贷款师专教育项目专家组组长、国家
《波士顿环球报》近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为了找到好工作现在要做的20件事》,内容如下。  第一,走出图书馆。大学是四年人生经验,不是高学分。在美国的大学,课外活动常常和功课一样重要。  第二,在你的宿舍里开始做生意。雅虎、谷歌都会争先恐后地买你弄出来的网站。谷歌本身就可以归于大学宿舍里诞生的买卖。   第三,不要债务缠身。在普通的州立大学和名牌但昂贵的私立大学之间,最好选择前者。从个人前途上看,
关 注    亚洲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热门  过去5年来,多数到海外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学生选择前往欧洲顶尖大学。近来却有部分学生“弃欧就亚”,选择亚洲学校的新设课程就读,虽然为数不多,但在逐渐增长。  主办商学院入学考试(GMAT)的美国商学院入学审核委员会指出,2009年共有7 796名美国考生将GMAT成绩函送至海外大学,远高于2005年的5 032名。而中国(大陆)首度在2009年跻身为美国GM
一、文化休克的概念与表现  美国人类学家卡勒弗·奥伯格(Kalervo Oberg)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提出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文化休克是因为人们突然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和标志所导致的一种精神焦虑”。[1]  文化休克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休克的主体是人。二是精神状态焦虑,即心理、情绪发生变化,并由此引发行为上的一些变化。三是主体环境
摘要:2011年12月8日至9日,中国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岗计划”政策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十省教育厅负责人、高校及研究机构、特岗教师代表等90余人出席会议。研讨会上,评估调研组从特岗教师构成、特岗教师生活和工作状态、政策满意度等方面报告了调研发现。“特岗计划”政策创新了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为农村学校补充了合格师资,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产生其他一系列良好的外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