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外阅读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74751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达到80余万字的阅读量,其目的旨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培养阅读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兴趣;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134-01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劳;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兴趣是成长的前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积极推荐图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推荐图书时,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时才会游刃有余。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等。
  (二)围绕读书开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动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富于幻想,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广泛的兴趣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的指示,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供形成中心的可能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为培养读书兴趣,推动课外读书的开展,学校领导和少先队的辅导员应经常利用队日开展读书活动,表扬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等。
  二、提升课外阅读的情趣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提升学生的读书情趣,
  (一)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好书美文如久旱甘霖,酷暑凉风,对人的心灵起着浸润、净化的作用。为孩子寻找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他的第二本教材,人手一份,大家都去寻找,不仅读文学作品,也读科技、历史类的文章;不仅读散文、故事、童话、寓言,也读戏剧、小品;不仅读中国的作品,也读世界各国的作品;不仅读中国现代的作品,而且读中国古代的作品。让这些美文成为他们生活的向导,写作的拐杖,精神的力量,想象的翅膀……
  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根据作者、根据文章主人公、根据体裁、根据单元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引进大量的补充教材,让优美的文章滋润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由于年代久远,生活阅历完全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提前一周让学生搜集有关朱自清生平及他的一些文章,了解他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课后,我们又补充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开展“走近朱自清”的综合学习,通过说生平、讲故事、读文章、听朗读等形式了解朱自清,从而加深对《匆匆》一文所表达的青年朱自清刚觉醒时对前途的迷茫、困惑的理解。再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补充了《今日丹麦》《安徒生之为安徒生》等文章,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解读文本,解读丹麦这个国家,解读作者安徒生。
  另外,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营造读书、爱书的氛围,引进大量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天地,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有计划、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以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
  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从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课外阅读指导中,重视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教给学生学会做笔记也很重要。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总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先进、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多彩,体味中国人思想的广博与深邃,体味民族精神的深邃与永恒。
其他文献
就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目标和内容等方面作了一点思考,希望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能够像一颗颗绿色的种子撒向祖国各地.
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与情绪关系密切,情绪状态佳,必然带来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认知效果一定会好,而好的认知效果又有助于良好情绪的产生和稳定;另一方面,厌倦被动的清绪导致思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教育也面临着不断的挑战,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更是担负着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具有高等技能的人才的重任.但是,中国当前的高等职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血型与其性格息息相关,其实,血型与一个人的身体状态、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样有密切关系.rn研究发现,ABO血型分布有人种地域差异.非洲地区 O型血较多,A型血
期刊
新课程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学习方式.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
摘要:电力行业改革以及电力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力企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随着近年来国资委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与不断加强,国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监管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控,真正落实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让电力企业在保持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巨大的动能,是电力企业当前和未来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电力;人力资源;风险;防控 
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是依靠自己学习而获得知识的能力.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的不需要教,要求达到疑难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