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改进教学理念,活化教学形式成为了初中政治教学活动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众多的新的教学形式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一个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并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政治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发展其他一系列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适当引入。
关键词: 政治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合作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探究中,不仅能够令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活力,同时,在自由的探究合作中,学生还能有效地提升合作能力、思维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由此可见,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以下是笔者结合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实践体会,总结的几点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恰当分组,明确分工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分组是第一个步骤。很多教师为了方便,往往习惯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进行分组,这样做虽然可以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由于相互熟悉而默契度比较高,但是不利于分组过程中“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原则的遵循。因此,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着以座位顺序为基础,然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既考虑到地域的便利性,又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分组结束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分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学习小组在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探究时,其中有些成员总是在旁边“看热闹”,当别的成员经过合作探究得出了结论以后,就随声附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搭便车”现象。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充分地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如果大部分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都“搭便车”,把探究的任务推到少数学生的头上,就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开展的意义。因此,在开展合作探究之前,一定要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谁在探究的过程中负责做什么事情,承担什么任务要事先言明,并且在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随地地进行监督,防止部分学生开小差,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分组合作中有所发挥,有所收获。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内容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的优劣。一般来说,教师在选择内容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和实际探究能力。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内容的时候,既不能选择太简单,没有什么探究意义的内容,又不能选择太难,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的题目,而要难易适中。第二,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想有效地开展,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选择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就可能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都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反之,则可能会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多一些探究的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如,笔者在讲到《相逢在花季》,说到有关“友谊”的问题时,就给学生设计了三个探究的内容,分别是“你和同桌的友谊”、“你身边两个同学的友谊”、“你和你身边小伙伴的友谊”,然后让学生从这三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探究话题,结果经过举手表决以后,班级中70%的学生选择了第三个题目“你和你身边小伙伴的友谊”,由于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探究内容,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得异常积极,从而也使得合作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注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
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习惯于站在讲台上一人主导整个教学活动,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受到了忽视。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加强调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这样,教师的地位相较于以前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一些教师往往无法迅速适应,从而使得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依然秉持着传统的师生观,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这也要管,那也要管,使得合作探究名存实亡,还有的教师则在学生的小组合作中扮演着“透明人”的角色,该管的地方不管,导致合作学习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偏离主题。由此可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定位是否科学也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该出手时才出手。例如,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方向性错误或者个别学生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开小差等,教师就应当发挥指导监督的作用,而至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具体怎样做,教师就没有必要手把手地教学了,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样才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总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很多的优势,在政治课堂上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实现政治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詹加君.小组合作探究引领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2011(10).
[2]张福来.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1(09).
[3]薛道平.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4).
关键词: 政治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合作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探究中,不仅能够令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活力,同时,在自由的探究合作中,学生还能有效地提升合作能力、思维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由此可见,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以下是笔者结合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实践体会,总结的几点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恰当分组,明确分工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分组是第一个步骤。很多教师为了方便,往往习惯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进行分组,这样做虽然可以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由于相互熟悉而默契度比较高,但是不利于分组过程中“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原则的遵循。因此,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着以座位顺序为基础,然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既考虑到地域的便利性,又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分组结束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分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学习小组在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探究时,其中有些成员总是在旁边“看热闹”,当别的成员经过合作探究得出了结论以后,就随声附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搭便车”现象。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充分地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如果大部分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都“搭便车”,把探究的任务推到少数学生的头上,就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开展的意义。因此,在开展合作探究之前,一定要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谁在探究的过程中负责做什么事情,承担什么任务要事先言明,并且在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随地地进行监督,防止部分学生开小差,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分组合作中有所发挥,有所收获。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内容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的优劣。一般来说,教师在选择内容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和实际探究能力。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内容的时候,既不能选择太简单,没有什么探究意义的内容,又不能选择太难,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的题目,而要难易适中。第二,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想有效地开展,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选择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就可能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都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反之,则可能会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多一些探究的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如,笔者在讲到《相逢在花季》,说到有关“友谊”的问题时,就给学生设计了三个探究的内容,分别是“你和同桌的友谊”、“你身边两个同学的友谊”、“你和你身边小伙伴的友谊”,然后让学生从这三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探究话题,结果经过举手表决以后,班级中70%的学生选择了第三个题目“你和你身边小伙伴的友谊”,由于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探究内容,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得异常积极,从而也使得合作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注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
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习惯于站在讲台上一人主导整个教学活动,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受到了忽视。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加强调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这样,教师的地位相较于以前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一些教师往往无法迅速适应,从而使得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依然秉持着传统的师生观,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这也要管,那也要管,使得合作探究名存实亡,还有的教师则在学生的小组合作中扮演着“透明人”的角色,该管的地方不管,导致合作学习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偏离主题。由此可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定位是否科学也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该出手时才出手。例如,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方向性错误或者个别学生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开小差等,教师就应当发挥指导监督的作用,而至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具体怎样做,教师就没有必要手把手地教学了,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样才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总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很多的优势,在政治课堂上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实现政治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詹加君.小组合作探究引领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2011(10).
[2]张福来.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1(09).
[3]薛道平.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