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史料教学更接“地气”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史料教学,就是将史料运用到历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背景下,史料教学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运用。但是在史料教学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曾有学者撰文指出,有些老师经常会忽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在中国古代史学习中选择大量难懂的文言文,对于尚未建立文言文基础的七年级学生而言,无异于看天书,读不懂则不想读,最后只能是历史教师一边翻译一边解读,久而久之,学生对史料产生畏难情绪,而对老师产生依赖,无助于学生能力提高。我认为这种问题就属于史料设计脱离学情,在实际教学中是一个常见问题。
  脱离学情的史料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只是让课堂教学看起来“高大上”而已,实则“假而空”,这种史料教学只剩下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沦为空谈,“论从史出”无从说起。
  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仅仅是史料教学脱离学情的一种表现,这种关乎学生“智商”的问题已得到许多教师的重视。然而,忽视学生的生活阅历,也是其中一种常见表现,这种关乎学生“情商”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很多教师的注意。本文以我自己的一则教学实况为例,对这种现象加以说明和反思,以期让史料教学做到实至名归。
  【案例描述】
  在设计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大跃进”运动的教学环节时,我选择引用两份图表数据介绍“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即工业上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引发大炼钢铁,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竞相“放卫星”。我企图利用这些离谱的数据,让学生深刻体会“高指标”和“浮夸风”,进而了解“大跃进”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这节课首先在一个学生比较活跃的班级上,我设想出示这组数据时,会听到此起彼伏的“哇”的惊叹声,或者“怎么可能,吹牛吧”的反驳声。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当放映出这两张图片时,我请同学读图分析,学生的回答基本都是“炼钢指标一年比一年高很多,各地小麦、早稻亩产量一个比一个高”,可见学生读图能力是有的,只是就数据论数据,而数据背后的问题完全没有发现。结果只能是我告诉他们这些数据是不符合实际的,说明“大跃进运动”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是一次严重失误。这个史料教学环节,我预计是能调动课堂气氛,并能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的,结果却是我无奈地上演了一出独角戏。
  【案例分析】
  我的这段教学设计是失败的,课后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这段教学设计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是我的表述引导有问題,还是这段史料有问题?我反复观看这两组数据许久,反问自己,如果把这两则史料中涉及“大跃进”的信息(包括图表标题和时间)去掉,还能看出这两组数据的不切实际吗?答案是不能,因为我根本不清楚当时中国钢铁和粮食的正常产量是多少。所以,如果只给出这些数据,也许我会将其误认为是哪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的真实数据。而现在我能坚定地对学生指出这组数据存在的问题,是建立在对“大跃进”运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的,我知道“高指标”和“浮夸风”是“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由此反推出这些数据是不合理的。然而究竟为什么不合理,不合理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清楚。我意识到我的这种做法其实已经违背了“论从史出”的原则,犯了历史研究的大忌。
  由己及人,我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我忽略了对教学对象的分析。首先,学生和我不一样,他们对“大跃进”这段历史并不了解,这节课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段历史,所以他们绝不可能通过两组数据的标题和时间轴认识到问题所在。即使部分同学经过预习可以做到这点,我想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史料教学要教会学生“论从史出”的初衷。
  其次,学生和我一样,都不了解钢铁和粮食的正常产量。我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80后”老师都不了解这些,更别提这些从小生活在城市,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10后”们。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经验限制了对这组数据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这组数据脱离了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不够接“地气”,再加上没有正常数据作比较,学生自然无法看出以上两组数据的虚高,由此切入很好地认识“大跃进”运动问题也就成了空想。
  那这两则史料是否就该为我所弃用呢,我想,这些史料无论是从本身的科学性还是从学生阅读难度上都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需要加以修改让其更接“地气”。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学生需要一组参考值以弥补他们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所以我搜集了当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及当时小麦水稻的实际亩产量,在原来两组数据之下列注出来。
  然后,我在另一个班级以此史料重新教授,有了参考值注释后,学生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七嘴八舌说地不亦乐乎,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大跃进”运动的种种表现,进而认识到“大跃进”运动的错误所在。
  史料教学作为一种历史教学手段,其意义在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解释和说明历史叙述,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史料阅读理解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然而,就在我们努力紧跟教学潮流,设计史料教学时,似乎忘记了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学情分析,脱离学情的史料教学是不会引起学生兴趣的,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最后只剩下教师无奈地解释分析史料,这种史料教学更多时候只是教师在教,而不是学生在学。
  对两则史料的资料补充,虽然看似简单,可有可无,但是其实一个小小的注释反映的是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包含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所以在今后史料教学设计中,应该认真分析学情,结合学情让史料教学更接“地气”,从而发挥史料教学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然而乐于实施者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一线教师无经验可借鉴、无模式可参考。作者在明确英语活动课程的核心概念的前提下,在实践中摸索出小学英语活动课程教学的多元范式,即交际活动方式、探究活动方式、表现活动方式,供大家参考,以切实提高英语活动课程教学实施的质量。关键词: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 基本特征 实施范式  一、吁求:课标中“英语活动课程”的呼唤  
摘 要: 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学生个性张扬和创造性解放,是教师精神与知识魅力精彩绽放、专业成长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品味语言,感悟真实与需要;张扬教学个性,激情与智慧、探索与创造并存;以学定教,形散神聚,随机应变。  关键词: 高效性 数学课堂 新理念  好课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永具魅力的话题。新理念下应该有什么样的数学课堂?在课改中我时时
摘 要: 传统科学课堂教授模式较重视学生知识积累,在学生学法指导、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较少重视。尤其是教学难点,教学时往往采用“题海战术”,成绩中等的学生多数是记住解题方法,并没有真正理解,结果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逻辑—数理智能,作者根据工作中总结的几个数形结合法,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期抛砖引玉,让学生努力探索适合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谓的学校管理方式是对学校管理内容与具体管理行为的抽象概括与整体理解。现今学校管理存在课程管理模糊、管理目标不明确的等诸多问题,为此,学校管理者应从管理服务于教学这一理念出发,加快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注意加强学校课程管理,尽快建立服务教学的评价问责机制,切实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方式 中小学  “没有规矩,不成
摘 要: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是新时期课堂评价语改革的主旨。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际,对教师课堂评语改进策略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评语 改进策略  多年来,高中生受升学率这一“指挥棒”影响,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而在沉重的学习重压之下,却是低能生、低质生不断增
摘 要: 商务英语是专业学习和语言教育的有机结合体,是两门学科相互融合的新学科。本文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趋势和课程设置现状,根据学生和市场需求的调查统计结果,对商务英语课程改革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商务英语 课程改革 复合型人才培养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人们学习英语不再单纯是为了应试或应对一般的交流,更多的是为了能使用英语更好地处理商务事宜、获取行业信息、销售和推广产品等。
摘 要: 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无疑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实施具体教学时,教师应当全面考虑到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基本课程为基础,对学生施加必要的科学情感渗透。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首先应当明确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可行性与推进思路,并在亲情与社会等重点角度加强关注。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情感教育 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和应试教育是有区别的,不将分数的高低视为唯一决定因素,而是更关注
摘 要: 本文提出了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数学深化类课程的概念,并分析了设置这些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意义,在南昌大学2013级经济专业本科生中做了现状调查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数学深化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在传统教学方式中适当应用任务驱动、实验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  关键词: 经济学专业 数学深化类课程 教学改革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只有通过量化分析才能完善
摘 要: 游戏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本文介绍了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的意义和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 游戏教学 教学原则 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有活力才有魅力,对人而言如此,对英语课特别是小学英语课更是如此。什么是游戏教学呢?它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
“叮铃铃”下课了,班长毛毛一声:“请大家30秒钟内,整理好桌椅,有序集合,30、29、28、27……”只见孩子们从教室里鱼贯而出,快速、有序地到自己固定的集合位置按标准的军姿站好。这时体育委员顺手递给最先站好队的五名同学每人一张面值“两元”的蚂蚁币。  “老师!老师!您看看我写的哪个字最好。我的字这次可以卖多少个蚂蚁币了?”……  咦,蚂蚁币?这是什么东西?提起蚂蚁币,还得从我们班的班级文化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