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之我见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利用儿童的认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关键词] 写作;兴趣;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88-01
  
  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表达出来,一句话,作文就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却不总是顺利的。很多小学生很怕写作文,最普遍的回答是“不知道怎么写”,或者“不知道写什么”,作文课上常常呈慵懒状,毫无生气。其实,这些学生是没有写作文的愿望,也就是没有兴趣。
  写作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工作中,我也尝试了这样几种激发学生写作的方法。
  
  一、 巧用导语,营造宽松气氛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写作尤其如此。要谋篇布局,要遣词造句,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推敲,再加上被动地接受教师出的题目,用“苦不堪言”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易苦为乐,营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进入写作,如在指导学生写《二十年后的今天》这个题目时,笔者故布疑局:“今年是2008年,請问各位同学,你多大年龄了?”学生开始交头接耳,露出不解之色。接着,教师再设悬念:“在你的年龄上再加上二十岁,你多大了?”学生兴致盎然。最后,教师摊开底牌:“二十年弹指即过,请大家畅想,二十年以后,你们都长成大人了。那时候,你们会是什么样子呢?学校、家乡、中国和世界又会变得怎样?如果二十年后,你们再相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如此这般,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为写作建立了良好的氛围。
  
  二、把握契机,有所为而作
  
  作文,就是要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以,凡作文,都应该是有所为而作。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话题作文逐渐步入作文课堂。这就是说,教师要尽量设法把作文练习和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每次作文都很有必要,很有意思,都不是奉老师之命而作,而是自己确有表达的愿望。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题目为《难忘的启蒙》的文章,学习时,一学生对其中老师以“打手心”的方式批评学生提出疑问,认为该学生有体罚学生的嫌疑。“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中间引发了一场关于育人态度的激烈辩论。以至下课时,学生仍言犹未尽。此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议学生将自己的见解整理总结,作一次纸上交锋,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下水作文,抛砖旨在引玉
  
  近来,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的呼声一浪高似一浪。下水作文使教师重温写作过程,并从此贴近学生。但如能将下水作文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评头论足,也许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要知道,学生总是好奇的,尤其是对于一度被他们视为权威的老师的“作业”。如在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时,笔者将下水作文《小野鸭》交付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上,学生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毫无顾及。学生享受到了民主、平等、自由地探讨作文写法的权利。当然,作文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开展互评,发挥主体作用
  
  传统作文教学的评议主要由教师独立承担。学生的作文老师改,是一种越俎代庖的作法。即使精批细改,也还是老师的思想,不一定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学生的作文在教师头脑中成为固定的印象,学生便很难以从教师的评语中得到新鲜的感受,免不了会淡化写作文的兴趣。创新教育教师与学生要由传统的“布道者”与“信徒”的关系转变为“导游”和“游客”的关系。基于此,在评议过程中,笔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入手,与学生共同商讨、制定评议标准,引导学生开展互评活动,实践证明,对于同学给出的评语,学生的关注通常远远超过教师的评语,都会产生一种欲看个究竟的好奇心,往往也会因此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作文时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话可说”,组织他们活动前,个个情绪高涨,但活动后想让他们写下来,却难以下笔,大部分能写的也只是片言只语。学生毕竟是学生不会用专一的眼光和目的参与活动,他们仅注重的是活动的本身。那么怎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充分利用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直观、形象、新颖的手法,适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思维、联想等,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参与活动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例如看图写《向日葵》,一般说来,孩子对向日葵缺少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在课前,我利用多媒体将向日葵籽破壳出土到果实的成熟,制作成动画片,在写作前演示了向日葵生长的全过程。这样,运用多媒体中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不仅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落实闪光点,体验成功快乐
  
  一个新奇的比喻,一种独特的感受……对于学生作文中的这些闪光点,教师通常是给予表扬。但这些闪动艺术光芒的思想最终还是会掩埋在学生的作文本中,在时间的流里被慢慢遗忘。我们不如给学生设置成功的机会,把学生的闪光点落在实处,让学生从成功中提高兴趣。曾经指导一名学生写一篇题为《小学的最后一个暑假》的作文,后来该文在我市《淇滨晚报》发表。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后,那种欣喜若狂的兴奋至今使笔者记忆犹新。自此,笔者在所教班级发动学生成立了“星星”文学社,创办手抄报,由学生自选编辑。并组织学生将同学投稿在“优秀栏”和“进步栏”中定期择优登载。一时间,手抄报上精彩纷呈,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连以前最讨厌写作文的同学了也主动参与了进去。
  【作者简介】葛晓丽(1978—),女,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一级教师。江苏 南通 226014
其他文献
极早熟菜用豌豆生长特性的研究崔崇士,董玉清,张凤荣(东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哈尔滨)极早熟菜用豌豆是我国北方地区春夏交替季节的蔬菜,喜冷冻湿润气候,可作早春露地栽培。因其含有较
本文从“三门问题”的课堂实录中揭示,学生的认知错觉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搞清楚“基本空间包括哪些基本事件”以及“这些基本事件的概率是否均等”这两个问题,导致他们在
[摘 要] 让学生喜欢作文,写好作文,那就必须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激情,激发他们作文兴趣,让学生多留心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知识的积累,才能有情可写,有感可发。  [关键词] 作文;兴趣;观察;原理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89-01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所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
目的分析呼和浩特市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方法收集了呼和浩特市2009-2013年饮用水总α、总β数据,并与其他地区的数据进行比较,并讨论影响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的
课程改革的开展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讲,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为学生指明思想方向的课程,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也能很好地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所以,建构主义所提出来的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
1.拥挤的居住环境rn住房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为此“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已成为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的战略目标.rn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目的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助于个人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与品质.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把化学史渗透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笔者结合典型教学案例,从利用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要善于提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效能感.教师的引导方法非常重要,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