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学绘画,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物体的体积是由面构成的原理知识,没有树立一个立体感的观念,因而只是局部地观察物体。所以当他们描绘物体的时候,不会在画宽和高度的同时,正确地画出它的深度,不能把物体的立体感画出来,却往往专心致志地去画物体的边缘轮廓线。在素描静物写生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等的“质” 感是不一样的。我们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质感,当然也要准确描绘物体的色调。因此,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教会学生在打型、系统构图的基础上对局部进行处理。无论我们使用的是点、线条还是面,都只是一种造型手段。这些点、线、面本身没有意义,把它们用在我们所刻画的形体上,它们成为了结构的元素,才有了具体的意义。我们更要加以重视的是物体的透视规律,不断加深对透视规律的理解是初期学画者的必经之路。
形是一幅画的精髓,对形体结构的把握,要做到观察事物每一处“点”的联系,注意它的长短比例、距离的大小,细心体味物体的结构转折,不要只是拘于表面。我们要对每一个对象的位置、角度进行定位,强调更深层次的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对各个角度的几何形体、石膏像、人体解剖(重要)、头像、半身像等穿插大量临摹和速写素描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形的理解和黑白关系。每画一处或者每拉一根线条时,学生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观察它们之间的必然“点”的联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同方位粗略的几何图形的组合。在找准形体结构的练习中,我们很难逃避画线的乏味。在锻炼、学习基本形体的造型能力,对比联系着画时,学生要用心,用眼光,而不只是用眼睛。
画出的任何线条都具备形体结构的属性,才具有真正意义。以对象的结构为中心,不能被动地照抄对象,要透过整体地结构去完整地表现形体。不然,就成为了一根或一组废线;而由这些线条所组成的面当然也成了无意义的脏灰色。如何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就需要绘画者分析与判断对象提供的绘画元素。
结构素描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绘画大师安格尔非常重视素描在教学中的地位,他首先强调的是形,而不是光影。他的原则是“笔随形而走”,因为形是不变的,光是可变的。他认为素描是研究的艺术,明暗、光影等无一不是为了表现形的。
对于刚刚学习绘画的学生来说,观察方法的训练与观察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结构素描的特点: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对象本身的结构为中心的,它不受环境自然光线的直接影响。所以在观察对象时,我们可以先不管光线在物象上产生的明暗投影,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物象的结构本身上,思考支撑一个物体的框架是什么,找到框架就找到了结构了。其次,我们在观察对象时,要全面观察,前后左右都要看,而不是将眼光一开始就停留在某一角度。例如,在画物体时,物体的长宽比例、大小比例、前后的透视关系比较,每个物体的高低比较和大面小面之间的比较,这些都是在观察时分析研究的对象。整体观察,整体比较,再整体去画,一下笔就要分清主次和前后关系。在写生的过程中,学生要迅速准确地抓住大的主要结构,使画面达到集中、强烈、准确、生动的效果。由于结构素描是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因此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其通常采用的表现手段。结构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这方面的想象能力以及思维的推理能力。
研究物体的结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素描结构与光影完美结合,才能说是一件好的作品。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上,立体性是物体的特征之一,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很好地表现。如何才能较好地画出它们的立体感?
第一,要善于归纳几何体。有些物体表面结构比较复杂,如人物头部的正面、侧面或半侧面,深陷的眼窝,向前突出的眉弓和前额,两块较平的颧骨,中间突出的鼻子,还有鲜明的下颌轮廓等。若把它们归纳成具有几块明确的面的几何形体就易于表现了。
第二,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物体由各种不同的面组合而成。在光的作用下,各种与光源不同转向的面,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深浅调子。在观察物体立体感时首先要考虑到体积,其次才考虑面,最后才考虑到线,也就是先整体,后局部,局部要基于整体去表现的方法。在素描的顺序中则是一点、二线、三面,最后是体积。这就是用点与线来定出塑造形体的面之后,由深到浅地依次对比着画出明暗调子来。
第三,用明暗与轮廓线相结合的画法表现立体感。这种轮廓线是指结构线。用它去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以结构线为主,以明暗调子为辅,或以明暗为主,以轮廓线为辅,用变化轮廓线表现出立体感,用粗细、轻重、虚实等富有变化的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
第四,了解规律,掌握正确方法学生才会容易接受、理解和运用。所以素描学习中从整体出发的观察比较,以结构为基础的表现手法才是扎实的、有效的。教师要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掌握形体结构、比例,透视这些绘画中的主要技能,为绘画素描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张亚欣)
形是一幅画的精髓,对形体结构的把握,要做到观察事物每一处“点”的联系,注意它的长短比例、距离的大小,细心体味物体的结构转折,不要只是拘于表面。我们要对每一个对象的位置、角度进行定位,强调更深层次的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对各个角度的几何形体、石膏像、人体解剖(重要)、头像、半身像等穿插大量临摹和速写素描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形的理解和黑白关系。每画一处或者每拉一根线条时,学生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观察它们之间的必然“点”的联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同方位粗略的几何图形的组合。在找准形体结构的练习中,我们很难逃避画线的乏味。在锻炼、学习基本形体的造型能力,对比联系着画时,学生要用心,用眼光,而不只是用眼睛。
画出的任何线条都具备形体结构的属性,才具有真正意义。以对象的结构为中心,不能被动地照抄对象,要透过整体地结构去完整地表现形体。不然,就成为了一根或一组废线;而由这些线条所组成的面当然也成了无意义的脏灰色。如何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就需要绘画者分析与判断对象提供的绘画元素。
结构素描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绘画大师安格尔非常重视素描在教学中的地位,他首先强调的是形,而不是光影。他的原则是“笔随形而走”,因为形是不变的,光是可变的。他认为素描是研究的艺术,明暗、光影等无一不是为了表现形的。
对于刚刚学习绘画的学生来说,观察方法的训练与观察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结构素描的特点: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对象本身的结构为中心的,它不受环境自然光线的直接影响。所以在观察对象时,我们可以先不管光线在物象上产生的明暗投影,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物象的结构本身上,思考支撑一个物体的框架是什么,找到框架就找到了结构了。其次,我们在观察对象时,要全面观察,前后左右都要看,而不是将眼光一开始就停留在某一角度。例如,在画物体时,物体的长宽比例、大小比例、前后的透视关系比较,每个物体的高低比较和大面小面之间的比较,这些都是在观察时分析研究的对象。整体观察,整体比较,再整体去画,一下笔就要分清主次和前后关系。在写生的过程中,学生要迅速准确地抓住大的主要结构,使画面达到集中、强烈、准确、生动的效果。由于结构素描是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因此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其通常采用的表现手段。结构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这方面的想象能力以及思维的推理能力。
研究物体的结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素描结构与光影完美结合,才能说是一件好的作品。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上,立体性是物体的特征之一,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很好地表现。如何才能较好地画出它们的立体感?
第一,要善于归纳几何体。有些物体表面结构比较复杂,如人物头部的正面、侧面或半侧面,深陷的眼窝,向前突出的眉弓和前额,两块较平的颧骨,中间突出的鼻子,还有鲜明的下颌轮廓等。若把它们归纳成具有几块明确的面的几何形体就易于表现了。
第二,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物体由各种不同的面组合而成。在光的作用下,各种与光源不同转向的面,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深浅调子。在观察物体立体感时首先要考虑到体积,其次才考虑面,最后才考虑到线,也就是先整体,后局部,局部要基于整体去表现的方法。在素描的顺序中则是一点、二线、三面,最后是体积。这就是用点与线来定出塑造形体的面之后,由深到浅地依次对比着画出明暗调子来。
第三,用明暗与轮廓线相结合的画法表现立体感。这种轮廓线是指结构线。用它去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以结构线为主,以明暗调子为辅,或以明暗为主,以轮廓线为辅,用变化轮廓线表现出立体感,用粗细、轻重、虚实等富有变化的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
第四,了解规律,掌握正确方法学生才会容易接受、理解和运用。所以素描学习中从整体出发的观察比较,以结构为基础的表现手法才是扎实的、有效的。教师要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掌握形体结构、比例,透视这些绘画中的主要技能,为绘画素描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