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箐小记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bos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周末,我和同伴驾车去秧箐看看。
   到册亨水库大坝之下的桥边,按路标往右上坡,蜿蜒数转,缓缓向上,植被因山高乔木越来越少,而矮化藤化植物增多起来。慢慢地就到了一个岔路口 ,往左下是水泥路,是去下秧箐的。往右沿泥青路再行一公里多点,到了上秧箐山麓。
   疏叶在风中猎猎摇曳,山鹰在山丛点画出线影,夏蝉的鸣叫和红耳鹎的叫声时高时低,不时听到哨子般的鸟鸣——不知道它们在哪里——仿佛是一个空灵的梦,又如一个模糊的擦肩而过的记忆,是那样的似曾相识,却又遥远而临近,清晰而神秘……穿过一个小寨子,山豁然打开,天高亮起来,白云之下,秧箐主峰袒露在了碎花小草微笑的怀里。
   在它的西南山腰,有大片平地,建有“万重山景区服务中心”“秧箐国际滑草场”。在此举目西南,万山入帘,静静地立在生命的蓝天下,列在金州高原的骄阳辉光之中,延伸到目之尽头,山影渐渐地淡了,最终与蓝天融为一体……我想这应该就是“万重山景区”的得名吧。山脊有栈道延伸到山崖边,那里建有观景台小亭子。置身观景亭,清风徐徐,因处高处,矮木依依,乔木疏影。栈道缥缈于云海之间,若隐若现。俯视则幽谷洞天,侧立千尺。山脚有田、有溪、有树。环顾此山,或委蛇西东,或北倨南候,若揽而有,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土厚谷深,草绿林密。秧箐的山是“土山”,古人说过“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又说两仪“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这,大概就是秧箐常年云雾缭绕之故吧。
   我們停车拍照的时候,遇到两个女孩,十五六岁的样子,一个穿白衣服,一个穿红衣服。她们问我们的女同行:“阿姨,你们要去滑草场不?”“要去的,小妹!”“我们走累了,可以搭你们车吗?”同伴微笑着看我,因为我是车主。我看那穿白衣的小姑娘,真像我老家那个邻居苗族小妹。“你们是苗族吧?”“我是苗族,她是布依族。”“有两个座位的。”我用苗语说。她们笑了,一定是对我会说苗语感到惊喜。她们在车上给我们介绍,她们是这个寨子的,说“五一”的时候来这里玩的人很多。她俩在读初中,周末出来玩。苗族姑娘善谈一点,她告诉我们,她的理想是考上大学。我问:“大学毕业后呢?”她说:“穿上妈妈给做的苗族千褶裙卖苗家银器。”
   祝福你,美丽的邻家小妹!
其他文献
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宣言》中的倡议,每年的10月31日被定为世界城市日。下面是世界上一些著名城市的别称,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名城的别称?欢迎补充哦!  中国昆明—春城  明朝状元杨慎被贬云南时,写下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诗句,俗语也说“昆明四季如春”。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得它“春城”的别称名扬四海。  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之都  18世纪以来,维也纳就是许多著名音乐家的创
扬州瘦西湖  春风吹瘦西湖水,芳草柳堤生綠尘。  红药桥边月依旧,吹箫不见昔时人。  春雨  恰恰黄莺杨柳巅,春风化雨润新年。  花苞尚未枝头发,小伞撑开二月天。  芦苇叶  萧萧犹似竹篁鸣,绿叶修长风色清。  水岸卜居怀屈子,一生长寄汨罗情。  责任编辑:秀丽  美术插图:段明
从2002年冬始至2012年10月,笔者先后4次来到陈元娣的家,采访六十岁“当妈妈”的陈元娣。陈元娣告诉我,她本叫陈荣娣,但大家都喜欢叫她“元娣”,就只好这样了。说着,拿出一本小册子给我看。果然,小册子写着“陈荣娣”三个字。于是,2003年初我的第一篇纪实文学《陈荣娣和她捡到的三个弃婴》刊登在惠州文学上,用的是她的原名陈荣娣。  给他们一个家  2002年的初冬,我受惠州文学主编杨城老师的嘱托,前
哈佛大学科学家用活体细胞造“鱼”成功  近日,一个来自哈佛大学的科研团队成功造出了一条“鱼”。他们凭借机器人工程和基因生物学知识,利用一些丰胸用的硅胶、一小撮黄金和20万个经过基因改造的小鼠心肌细胞,成功制造出一条黄貂鱼。最令人惊讶的是,小鱼能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自发地在营养液里向着光源游动。  一句评论:是不是想起了那些科幻小说里的“人造人”呢?  适用话题:科技、创意、超乎想象哈佛大学女学霸
有一次,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所在的汽车连,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面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这些朝鲜人在敌人的炮火射程内顽强地生活了好久了,他们是因了紧急的军事情况而疏散的;经过当地政府的再三动员,最后下了命令,他们才肯离开炮火下的家。刘强和王德贵的车子排在最末一辆开出,因为他们这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很多零碎的东西。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刘强和王德贵帮助着妇女们上车,先放
一   这个新婚之夜并不好过,珮琦顶着红盖头,已经困乏得要休克了,一天水米未打牙。她不想吃,也吃不下。临上花轿的时候,后母就嘱咐她吃口点心,拜堂要走很多仪式,没人顾得上你吃喝。可她怀里像揣个小兔子,突突跳着,闹得她心神不宁。所谓怀里的小兔子,就是她隐藏的秘密,连她后母都不知道,她就带着难以启齿的秘密,从龙溪村上了花轿。这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她再回来就是走娘家。   再说,这个娘家珮琦也不想回。她是老
拿出一张纸或者建立一个空白文档,一个字一个字写上去,等到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留下的是满足和喜悦。写作好比是一场爱恋,切不可带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内心,产生灵魂的共鸣,好似一期一会,理应保持虔诚与郑重的态度。有些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因真实而动人;有些故事,明明是虚构的,却同样可以打动人,只因情感真实动人。真实的情感会产生让人直面内心的力量,让人看到人性的优点和弱点。  写作还
一  来到澜沧江畔的普洱,一个七十年前的故事震撼了我。回到北京后,澜沧江的涛声依旧在我耳边激荡,一幕幕难忘的场景还不时映现在我眼前。  一位英俊的佤族小伙子穿戴上赴京国庆观礼时,毛主席送他的毛呢制服、帽子和皮鞋,然后对着镜子,把参观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武汉、重庆、昆明等城市时获赠的纪念章一一佩戴在胸前。推开窗,他深情望一眼云海中佤山峰峦,仿佛置身于彌蒙的旷野之中,在悄然期待大山那边的一抹朝霞。
我的故乡在湘西南的一个小城,夫夷江流经县城,我家就在江边不远处,附近有一片很大的沙滩,叫南门沙滩。沙滩下游有一个古渡,名为白公渡。从沙滩到古渡口中间这一带,是天然的扳罾场地。  我年少时,父亲去江边扳罾,常常天黑后才回家,母亲总是给父亲留好晚饭。这天晚上,见父亲又迟迟未归,母亲便数落道:“看看你爸,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守在江边,扳罾能当饭吃吗?”尽管母亲话里有些抱怨,但更多的还是牵挂和关爱。说完那番
一只白色的小鸟用长长的腿,把自己支在历史的浩海烟波里。河流依旧,古渡已经废弃,偶尔,会有鸟声沿着石阶爬到岸上,用摊开的光芒,打捞淹没的繁华。  不远处就是黄河边上的古镇,有几千人的规模,听当地的老人讲,居民多为移居的外地人的后裔,本地的原住居民,人口还不到一半,如今,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客居的人,哪些是当地的人,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他们已经相互融入,除了内心里的精神故乡,家园的概念,都一样了。  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