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在澜沧江上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来到澜沧江畔的普洱,一个七十年前的故事震撼了我。回到北京后,澜沧江的涛声依旧在我耳边激荡,一幕幕难忘的场景还不时映现在我眼前。
  一位英俊的佤族小伙子穿戴上赴京国庆观礼时,毛主席送他的毛呢制服、帽子和皮鞋,然后对着镜子,把参观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武汉、重庆、昆明等城市时获赠的纪念章一一佩戴在胸前。推开窗,他深情望一眼云海中佤山峰峦,仿佛置身于彌蒙的旷野之中,在悄然期待大山那边的一抹朝霞。回过身,他久久地凝望着墙上悬挂的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眼角挂着晶莹的泪花……
  时间追溯到1950年9月,中课佤族头人岩顶的养子岩火龙代替养父参加了普洱专区少数民族赴京观礼团,目睹了国庆一周年盛典。国庆前夕,他和普洱专区的代表受邀出席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庆招待会,还幸福地和毛主席握了手。10月1日,岩火龙在观礼台上再次见到了毛主席,他和代表们都情不自禁地跳起来,“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共鸣。
  岩火龙赴京观礼前,许多和养父一样的部落头人,出于对共产党、解放军的怀疑和不理解,生怕一去就回不来了,便以各种借口推辞或让子女顶替。邦箐佤族头人拉勐甚至提出让竹塘区区长龚国清把自己儿子送到澜沧的邦箐大寨做人质才肯去北京。岩火龙也是带着忐忑的心情而去的。临行前,他来到澜沧江边,遥望着云雾缭绕的佤山村寨,心情也像乳白色的浮云一样飘浮不定。
  跋山涉水来到北京,岩火龙的顾虑就像佤山的云雾很快地飘散了。这缘于同行的那位佤族代表生病住了院,不想,竟惊动了毛主席,还亲自去医院看望。当时在场的医护人员和病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毛主席微笑着握着还没省过神的佤族代表的手,通过身旁的翻译关切地询问了病情,让他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这消息迅速传遍了普洱专区赴京观礼团驻地,毛主席的关怀像澜沧江的碧水滋润了每位代表的心田。
  捧着毛主席馈赠的礼物,普洱各族代表如获至宝。要知道,当时普洱有25个少数民族,许多部落还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阿佤人甚至还“猎人头祭祀”,何曾见过像呢料、制服、衬衣、袜子、牙刷、口杯、皮鞋、被子等稀罕物呢?后来,毛主席指示安排他们到各大城市走一圈儿,让他们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博大与秀美,也使代表们对新生的共和国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毛主席了解到普洱缺医少药,就叮嘱工作人员给每位离京代表送个药包,装有二十多种内服药和外用药,包括当时十分稀缺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等。
  那一年,岩火龙18岁,仿佛在一个晚上就长大了。在内地大城市参观学习两个月后,岩火龙回到了中课佤寨。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跋山涉水,到附近各个佤山村寨,把一路所见所闻一股脑儿地讲给父老乡亲。他动情地说:“我还从没听说过汉人欢迎少数民族,也从没看过官家来欢迎老百姓,共产党来了,解放军来了,都变成真的了。阿佤人只有永远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热爱我们的祖国,才能过上好日子,阿佤人才有希望。”他还看到当初把龚国清区长儿子做人质的拉勐头人也变了个人似的。他回到村寨后,把从北京带回来的糖果分给寨民吃,把毛主席送他的衣服展示给寨民看,还意味深长地说:“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甜的吃,有暖的穿呀!”
  1951年2月,当地政府选送岩火龙进了普洱专区民族干部训练班。他惊喜地发现共产党的阳光一旦照亮了澜沧江,就像天边的彩云,为佤山村寨带来了吉祥,带来了幸福。他如饥似渴地学知识,学文化,学党的方针政策。多少个夜晚,学员们都入睡了,他还在油灯下苦苦读书写字,只为多学点儿知识,为阿佤人走出大山,迈向新生活奉献绵薄之力。多少个黎明,他坐在澜沧江边,期盼着东方旭日跳出江面,让火红的太阳普照在澜沧江上,让阿佤人都过上美滋滋的好日子。
  二
  我那天乘车路过澜沧江,看到在群山苍翠的映衬下,奔流的江水都被染成碧绿碧绿的了。时值傍晚,残阳如血,一抹霞光照在澜沧江上。岁月一晃流逝了七十年,那个佤族小伙子的故事仍在佤山村寨广为流传。
  岩火龙眼睛湿润了,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中。他抚摸着胸前的一枚枚纪念章,感觉昨天的幸福来得那般神奇。岩火龙有着阿佤人的天性,闻乐起舞,是个快乐的年轻人,只是他也有不开心的事,打不开的结。养父岩顶在听了他的国庆观礼见闻之后,对共产党、解放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面对中缅边境国民党李弥残部的暗中威胁和猖狂反扑,仍疑虑重重,甚至不敢参加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
  岩火龙为了劝说养父,干训班一结业,就急火火地回到临近边境的中课佤寨,规劝岩顶别听信国民党匪帮的蛊惑,要和人民政府一条心。岂料养父根本就听不进去,大吼一声:“你一个娃娃,懂得什么?共产党不好惹,国民党也不好惹的!”时逢这时,李弥残部从缅甸流窜过边境,骚扰解放不久的普洱地区。岩顶愈发动摇了,害怕养子惹事,就把火龙禁锢在寨子里,不许他外出。1951年5月中旬,李弥残部一度攻占了西盟区政府,岩顶又公然讨好敌人,两次逼迫养子去参加残匪在西盟、允恩召开的“佧佤山反共抗俄促进会”。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岩火龙一身正气,拒绝代表中课部落在写有反共字眼的条文上签字。残匪头目知道岩火龙去过北京观礼,就怂恿岩顶让养子去台湾参观。岩火龙义正词严地回答:“我只去北京,绝不去台湾!”
  无计可施的残匪只好把岩火龙放回中课佤寨,让岩顶对他严加管教。失去自由的火龙每天只能待在寨子里,日夜盼着解放军早一天打回来。养父的所作所为,也让他寒透了心,他对养父说:“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一定会战胜蒋匪帮,消灭一切匪特的,你何必为他们殉葬呢?”但一次次劝告都失败了,绝望中,他想到了以死明志。于是,他穿戴上毛主席送他的毛呢制服、帽子和皮鞋,他胸前挂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纪念章,在最后时刻,他要把心掏出来,向澜沧江的流水一样永远向着东方……
  此时,他又想起去年10月3日那天,毛主席在北京怀仁堂又一次接见普洱少数民族国庆观礼代表。毛主席知道那位头缠大红包头,身披黑色披毡的拉勐是阿佤人头领,就拉着他的手说:“听说你们有‘猎人头祭祀’的习俗,可不可以不砍人头呀。”后来阿佤人响应毛主席的倡议,改用牛头举行祭祀仪式了。   在岩火龙的客厅里,整整齐齐地摆出了各地馈赠的礼品,这些都是他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心爱之物啊。这个场景更像是一种告别仪式,他静候着召集的寨民到来,只为与众乡亲分享毛主席和内地政府送给阿佤人的真情,只为了向朝夕相处的寨民做最后的诀别。
  寨民陆陆续续进来了,看到屋里这番摆設,又看到岩火龙这身打扮,惊讶中也有几分新奇。火龙拿出从北京带回来的礼品分送给寨民,把香烟分发给抽烟的乡亲。“这是毛主席送给咱阿佤人的香烟,我平时舍不得抽,这次跟兄弟姐妹一道分享,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他边说边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口,声泪俱下地说:“国民党土匪压迫我们兄弟民族,掠夺我们的财物,要我们互相分裂仇杀。毛主席、共产党要我们团结成一家人,我们要坚决跟共产党走,建设幸福美满的家园。我养父投靠国民党军残匪,还逼我代表他去台湾参观访问,他不准我们走毛主席指引的阳光路,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有一天,假如我不在了,你们也要跟定共产党走啊!”
  岩火龙的肺腑之言,声声是泪,字字泣血,深深打动了在场寨民的心。他们陪着火龙一道落泪,相互说着贴心的话,一直聊到很晚,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他们万万没想到,岩火龙留给他们的话竟然是铮铮铁汉的最后遗言。
  三
  几天来,我先后在普洱的思茅、宁洱、西盟、澜沧等地采访,当我从澜沧景迈机场登上返京航班时,满脑子里还不时闪出岩火龙最后时刻的那种悲壮。
  岩火龙目送乡亲们一个个离开,当他回转身时,已是热泪盈眶。他痛惜自己的养父顽固地听信李弥残匪的蛊惑和花言巧语,竟逼迫他去台湾“参观”;他怨恨自己无回天之力,无法说服养父回心转意,跟着共产党去走阿佤人的幸福之路。“我还有什么脸面再去见毛主席,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那么多关心我、爱护我的同志,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那么多信赖我的乡亲,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啊!”岩火龙想到此,早已是泪流满面。
  他回过身抚摸床上铺的那块毛主席送的毛毯,是那么柔软,那么温热,仿佛感受到了与毛主席握手那一瞬间的幸福。他脱去鞋子,静静地躺在那块伟人馈赠的毛毯上,再盖上伟人赠送的棉被,耳边响起了他去年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发出的最强音:“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再见了,我的中课佤寨;再见了,我的普洱;再见了我的祖国!”岩火龙带着最后的微笑,操起身边那把手枪,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时间凝固在了1951年9月,一朵19岁的生命之花凋落了……佤山的山茶花闻之默哀,澜沧江的水闻之哭泣,写到这里的我,眼睛也湿润了。
  岩火龙的慷慨赴死,感动了普洱大地和普洱的各族人民。1953年10月,当年的边纵战士、原孟连县勐马区副区长、县文教科长的麻哈喃含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汇报了李保、岩火龙等普洱各族儿女反抗李弥残部的事迹。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于1953年12月21日给麻哈喃回信。信中说:“10月27日给毛主席的信收到了,谢谢你的盛情。你和李保、岩火龙等同志在李弥匪军扰乱祖国边疆的时候,坚贞不屈,英勇斗争,这种忠于祖国的精神,值得赞扬。李保、岩火龙两同志为国牺牲的光荣事迹,将为人民所永远纪念。”
  在绵绵思绪中,东方航空HU5946航班起飞了,透过舷窗我俯瞰着佤山云海,那一团团白云,好似翻滚的雪浪花在拍打着绿色的峰峦村寨,随着云开雾散,太阳普照在澜沧江上,我仿佛看到了佤族姑娘在尽情地跳着甩发舞,我好像看到拉祜族小伙在热情地跳着芦笙舞,我似乎看到傣族少女柔美地跳着孔雀舞……哦,普洱的大美山川,还有25个少数民族儿女幸福的今天,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岩火龙当年所追求所憧憬的明天吗?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是有故乡的,每个人的故乡也不尽相同。一个人走出故乡,有的不能经常回去,有的甚至再也没有回去。那么,一遇到与故乡相近的符号,便觉得亲近。  洛阳望春门的街口,有一片瓦的世界。阳光正在瓦上跳跃,蔷薇攀上了窗沿。窗沿也围着瓦,一个女孩儿的娇柔在瓦间闪现。  余舍,名字让人回味,就像两座连在一起的瓦屋,散发着朴素的光。它的芳邻是颇有名气的“瓦库”,二者相辅相成,筑起瓦蓝色的乡音。  我观这余舍,不
我很少施舍乞讨者。“施舍”虽然难听,可的确是表达需要。其实大可把“很少”换成“几乎没有”,写到这里忽而觉得好笑,那个“几乎”的余地不知为何如此狭窄却仍要保留,也许是为了盛放心中其实很想给予和散发的善意吧。  每次遇到衣衫褴褛、四肢残缺的无家可归者,我总是匆匆离开。一直以来都无法给这种逃避找一个很善良的理由,除了不忍直视生活那辛酸的一面,不敢用眼睛去看与自己生活天壤之别的苦涩,还有些别的什么吧。直到
如果能够再低些  你就看见  岸如连绵的群山  推向远方  如果能够再低些  就看见悬河  無垠的悬崖高壁  起自无边的平原大地  没有谁能再低了  淤积堰塞的都成了平湖胜景  没有谁能再低了  就像沙丁鱼在罐头里旅行  就像一条条鲑鱼  洄游的高处竞然是虚空  它们在天空飞翔  鳍好像替鹰隼展开翅膀
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宣言》中的倡议,每年的10月31日被定为世界城市日。下面是世界上一些著名城市的别称,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名城的别称?欢迎补充哦!  中国昆明—春城  明朝状元杨慎被贬云南时,写下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诗句,俗语也说“昆明四季如春”。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得它“春城”的别称名扬四海。  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之都  18世纪以来,维也纳就是许多著名音乐家的创
扬州瘦西湖  春风吹瘦西湖水,芳草柳堤生綠尘。  红药桥边月依旧,吹箫不见昔时人。  春雨  恰恰黄莺杨柳巅,春风化雨润新年。  花苞尚未枝头发,小伞撑开二月天。  芦苇叶  萧萧犹似竹篁鸣,绿叶修长风色清。  水岸卜居怀屈子,一生长寄汨罗情。  责任编辑:秀丽  美术插图:段明
从2002年冬始至2012年10月,笔者先后4次来到陈元娣的家,采访六十岁“当妈妈”的陈元娣。陈元娣告诉我,她本叫陈荣娣,但大家都喜欢叫她“元娣”,就只好这样了。说着,拿出一本小册子给我看。果然,小册子写着“陈荣娣”三个字。于是,2003年初我的第一篇纪实文学《陈荣娣和她捡到的三个弃婴》刊登在惠州文学上,用的是她的原名陈荣娣。  给他们一个家  2002年的初冬,我受惠州文学主编杨城老师的嘱托,前
哈佛大学科学家用活体细胞造“鱼”成功  近日,一个来自哈佛大学的科研团队成功造出了一条“鱼”。他们凭借机器人工程和基因生物学知识,利用一些丰胸用的硅胶、一小撮黄金和20万个经过基因改造的小鼠心肌细胞,成功制造出一条黄貂鱼。最令人惊讶的是,小鱼能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自发地在营养液里向着光源游动。  一句评论:是不是想起了那些科幻小说里的“人造人”呢?  适用话题:科技、创意、超乎想象哈佛大学女学霸
有一次,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所在的汽车连,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面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这些朝鲜人在敌人的炮火射程内顽强地生活了好久了,他们是因了紧急的军事情况而疏散的;经过当地政府的再三动员,最后下了命令,他们才肯离开炮火下的家。刘强和王德贵的车子排在最末一辆开出,因为他们这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很多零碎的东西。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刘强和王德贵帮助着妇女们上车,先放
一   这个新婚之夜并不好过,珮琦顶着红盖头,已经困乏得要休克了,一天水米未打牙。她不想吃,也吃不下。临上花轿的时候,后母就嘱咐她吃口点心,拜堂要走很多仪式,没人顾得上你吃喝。可她怀里像揣个小兔子,突突跳着,闹得她心神不宁。所谓怀里的小兔子,就是她隐藏的秘密,连她后母都不知道,她就带着难以启齿的秘密,从龙溪村上了花轿。这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她再回来就是走娘家。   再说,这个娘家珮琦也不想回。她是老
拿出一张纸或者建立一个空白文档,一个字一个字写上去,等到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留下的是满足和喜悦。写作好比是一场爱恋,切不可带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内心,产生灵魂的共鸣,好似一期一会,理应保持虔诚与郑重的态度。有些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因真实而动人;有些故事,明明是虚构的,却同样可以打动人,只因情感真实动人。真实的情感会产生让人直面内心的力量,让人看到人性的优点和弱点。  写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