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江苏泰州市的实地调查和访谈,研究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满意度,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费用、卫生环境、服务态度满意度较高,而对于其技术水平、设备条件和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评价较低。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卫生服务人员素质偏低以及管理机制落后是造成服务站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的主要原因。因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该不断完善自身,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政府和社会应予以大力支持。
关键词:农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131-02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的要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处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底端,对于农民就医需求的满足以及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测量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满意程度,可以如实地反映出服务站功能的实现情况,分析服务站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在泰州市溱潼镇对当地农民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研究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泰州市溱潼镇抽取3个村,分别是溱东村、南寺村以及湖南村,共计投放问卷307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7.7%,其中男性157,女性143,男女性别比为1.09:1,具有代表性。
调查主要从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看病费用(医疗服务价格与药品价格)、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与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卫生环境与设备条件)、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四个指标的评价来测量其满意度。调查数据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录入并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重新赋值:(1)对看病费用的评价采用5分制,1=非常高,2=比较高,3=一般,4= 较便宜,5=非常便宜;(2)对义务人员服务质量和就医环境的评价采用5分制,1=非常好,2=比较好,3=一般,4=比较差,5=非常差。
二、数据分析
(一)看病费用
农村有“穷人无病就是福”的俗语。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暗示着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因此,看病费用在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评价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表1可以看出,在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方面,农民的满意指数为2.35, 标准差为0.639,因为采用五分制,2.5分为中间值,农民对收费标准的评价处于一般偏下的水平,无明显差异;在药品价格方面,农民的满意指数为2.83(大于2分的中间值),标准差为0.705,综合这两项数据显示了农民对农村卫生服务站看病费用的满意指数是比较高的。
此项结论似乎有悖于农民看病贵的认识,笔者对此有如下解释:第一,农村卫生服务站处于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底端,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品是比较初级的,价格与层次较高的医疗服务产品相比要低很多,而农民一般到农村卫生服务站看的是常见病,如感冒、损伤之类的,因此看病费用较为便宜;第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普遍认为,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看病费用很贵,相比而言,农村卫生服务站的看病费用是比较便宜的;第三,盈利性药房的开设,一定程度上增加药品市场的竞争,农村卫生服务站迫于竞争压力,在药品价格上基本与市场价格持平,因而获取了农民的好感。
(二)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表1显示,农民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满意指数1.97,标准差为0.847,农村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这是由于农村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许多由原来的“赤脚医生”转变而来,最高的职称仅是乡村医生。人才的缺乏以及对现有医务人员培训的落后,导致农村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进而引起农民对此不满。
另外,农民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指数为2.81,标准差为0.530。可见,农村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对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农村社会是熟人社会,医务人员与村民彼此认识,有一定的情感维系,与正式的医疗机构程序化的服务相比,关系显得更为亲近;二是农村卫生服务站提供的服务相对简单,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为了留住顾客(病人),自然要提高服务态度的水平。
(三)就医环境
农民对农村卫生服务站设备条件的满意指数为2.24,标准差为0.644,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农村卫生服务站拥有的设备较为简单,有位村民表示“肯定不能和大医院比的,大医院的设备是比较先进,但我们不怎么用得上,平时看的都是小病而已,农村卫生服务站的设备只要可以满足常见病的治疗就行了”,因此有些农民对其设备条件的要求并不高;有的农民不满意主要是认为农村卫生服务站的床位不足和某些设备比较陈旧,这些农民主要是家里有生大病的亲人,平时为了省钱也去卫生服务站看病,此时设备条件就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另外,农民对农村卫生服务站卫生环境的满意指数为3.58,标准差为0.625,证明农民对其卫生环境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
(四)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回答“当地新型合作医疗能否直接在农村卫生服务站报销时”,有12人认为在当地农村卫生服务站新型合作医疗可以直接报销,占样本4.0%;而有288人则认为不可以,占样本96%。据访谈了解,溱潼镇当地的农村卫生服务站,只对城镇医疗保险予以报销,对农村医疗保险不予以报销,农民的医保费用一般需要去乡镇卫生院报销1 000元以上才可报销且报销比例很低,只占10%。许多农民透露说“因为去乡镇医院报销需要发票,而下面根本没有发票开给你”。从这些数据以及访谈内容可以看到,农民对于农村卫生服务站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满意度较低。
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发挥便利农民,减少农民就医成本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溱潼镇这种不健全、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新型合作医疗起到的实效甚微。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指标数据的分析,得出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费用、卫生环境、服务态度满意度较高,而对于其技术水平、设备条件和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评价较低的结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薄弱,人员素质偏低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其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的主要原因。那么,应该如何来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政府职责,加大公共财政支持
农村卫生服务站处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底部,是新型合作医疗的重要依托,在农民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重要功能。农村卫生服务站提供的医疗服务是一种公共卫生产品,其社会效益是远大于经济效益,理应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1]。而现阶段卫生服务站基础建设滞后、发展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的短缺。因此,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加大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投入,加强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站医疗服务的硬件水平,维护服务站的公益性性质,促进服务站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服务站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是影响农民对服务站满意程度的重要因素。针对调查地点人员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农村卫生服务站首先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全科医学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逐步建设成一支素质优良的社区医疗人才队伍,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就医需求。另外,建立健全人才的激励措施,政府应该给与一些表现优秀的乡村医生在人员编制和工资待遇方面更多的优惠政策,留住人才[2]。其次,积极进高学历人才,给服务站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卫生服务站的长期发展的活力。
(三)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发挥服务站优势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直接面向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具有覆盖面广、可及性好的特点和优势。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其服务对象。因此,不论是从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调配,还是制度实施的便利性、有效性方面考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应该成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一个重要网络[3]。调查中发现的农民看病只能去乡镇卫生院报销的情况,反映了这一制度的不完善。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将其实施点向社区方向扩大,这样才能切实落实新型合作医疗,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进而提高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沈慰如.对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产品的设想[J].卫生经济研究,2004,(9):15-16.
[2] 樊东声,王福绪.农村卫生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9):12.
[3] 李培泉,赵立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11).
关键词:农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131-02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的要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处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底端,对于农民就医需求的满足以及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测量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满意程度,可以如实地反映出服务站功能的实现情况,分析服务站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在泰州市溱潼镇对当地农民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研究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泰州市溱潼镇抽取3个村,分别是溱东村、南寺村以及湖南村,共计投放问卷307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7.7%,其中男性157,女性143,男女性别比为1.09:1,具有代表性。
调查主要从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看病费用(医疗服务价格与药品价格)、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与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卫生环境与设备条件)、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四个指标的评价来测量其满意度。调查数据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录入并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重新赋值:(1)对看病费用的评价采用5分制,1=非常高,2=比较高,3=一般,4= 较便宜,5=非常便宜;(2)对义务人员服务质量和就医环境的评价采用5分制,1=非常好,2=比较好,3=一般,4=比较差,5=非常差。
二、数据分析
(一)看病费用
农村有“穷人无病就是福”的俗语。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暗示着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因此,看病费用在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评价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表1可以看出,在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方面,农民的满意指数为2.35, 标准差为0.639,因为采用五分制,2.5分为中间值,农民对收费标准的评价处于一般偏下的水平,无明显差异;在药品价格方面,农民的满意指数为2.83(大于2分的中间值),标准差为0.705,综合这两项数据显示了农民对农村卫生服务站看病费用的满意指数是比较高的。
此项结论似乎有悖于农民看病贵的认识,笔者对此有如下解释:第一,农村卫生服务站处于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底端,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品是比较初级的,价格与层次较高的医疗服务产品相比要低很多,而农民一般到农村卫生服务站看的是常见病,如感冒、损伤之类的,因此看病费用较为便宜;第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普遍认为,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看病费用很贵,相比而言,农村卫生服务站的看病费用是比较便宜的;第三,盈利性药房的开设,一定程度上增加药品市场的竞争,农村卫生服务站迫于竞争压力,在药品价格上基本与市场价格持平,因而获取了农民的好感。
(二)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表1显示,农民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满意指数1.97,标准差为0.847,农村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这是由于农村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许多由原来的“赤脚医生”转变而来,最高的职称仅是乡村医生。人才的缺乏以及对现有医务人员培训的落后,导致农村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进而引起农民对此不满。
另外,农民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指数为2.81,标准差为0.530。可见,农村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对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农村社会是熟人社会,医务人员与村民彼此认识,有一定的情感维系,与正式的医疗机构程序化的服务相比,关系显得更为亲近;二是农村卫生服务站提供的服务相对简单,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为了留住顾客(病人),自然要提高服务态度的水平。
(三)就医环境
农民对农村卫生服务站设备条件的满意指数为2.24,标准差为0.644,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农村卫生服务站拥有的设备较为简单,有位村民表示“肯定不能和大医院比的,大医院的设备是比较先进,但我们不怎么用得上,平时看的都是小病而已,农村卫生服务站的设备只要可以满足常见病的治疗就行了”,因此有些农民对其设备条件的要求并不高;有的农民不满意主要是认为农村卫生服务站的床位不足和某些设备比较陈旧,这些农民主要是家里有生大病的亲人,平时为了省钱也去卫生服务站看病,此时设备条件就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另外,农民对农村卫生服务站卫生环境的满意指数为3.58,标准差为0.625,证明农民对其卫生环境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
(四)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回答“当地新型合作医疗能否直接在农村卫生服务站报销时”,有12人认为在当地农村卫生服务站新型合作医疗可以直接报销,占样本4.0%;而有288人则认为不可以,占样本96%。据访谈了解,溱潼镇当地的农村卫生服务站,只对城镇医疗保险予以报销,对农村医疗保险不予以报销,农民的医保费用一般需要去乡镇卫生院报销1 000元以上才可报销且报销比例很低,只占10%。许多农民透露说“因为去乡镇医院报销需要发票,而下面根本没有发票开给你”。从这些数据以及访谈内容可以看到,农民对于农村卫生服务站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满意度较低。
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发挥便利农民,减少农民就医成本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溱潼镇这种不健全、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新型合作医疗起到的实效甚微。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指标数据的分析,得出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费用、卫生环境、服务态度满意度较高,而对于其技术水平、设备条件和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评价较低的结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薄弱,人员素质偏低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其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的主要原因。那么,应该如何来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政府职责,加大公共财政支持
农村卫生服务站处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底部,是新型合作医疗的重要依托,在农民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重要功能。农村卫生服务站提供的医疗服务是一种公共卫生产品,其社会效益是远大于经济效益,理应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1]。而现阶段卫生服务站基础建设滞后、发展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的短缺。因此,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加大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投入,加强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站医疗服务的硬件水平,维护服务站的公益性性质,促进服务站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服务站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是影响农民对服务站满意程度的重要因素。针对调查地点人员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农村卫生服务站首先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全科医学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逐步建设成一支素质优良的社区医疗人才队伍,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就医需求。另外,建立健全人才的激励措施,政府应该给与一些表现优秀的乡村医生在人员编制和工资待遇方面更多的优惠政策,留住人才[2]。其次,积极进高学历人才,给服务站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卫生服务站的长期发展的活力。
(三)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发挥服务站优势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直接面向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具有覆盖面广、可及性好的特点和优势。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其服务对象。因此,不论是从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调配,还是制度实施的便利性、有效性方面考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应该成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一个重要网络[3]。调查中发现的农民看病只能去乡镇卫生院报销的情况,反映了这一制度的不完善。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将其实施点向社区方向扩大,这样才能切实落实新型合作医疗,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进而提高农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沈慰如.对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产品的设想[J].卫生经济研究,2004,(9):15-16.
[2] 樊东声,王福绪.农村卫生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9):12.
[3] 李培泉,赵立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