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学生的文学基础较为不足,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中学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用理论思想指导实践,从而帮助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文本就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方式稍作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语文;教学;渗透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中学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认识到自身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从而在日后进入社会中,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人生价值。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课堂的语文教学效果
  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上,由于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死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课堂氛围也较为沉闷。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充实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改变原有消极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和工作的价值。
  (二)有效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其中不乏能有效端正学生的思想和态度的内容。语文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文案和语言,很多都具有崇高的意义,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文化的洗礼,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方式
  (一)创设有趣的文化教学情境
  无论是针对哪一学科或是哪一年级,情境教学法都是教学方式中的首选。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文本内容,适当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演绎和表达出来。可以是演绎经典故事情节,也可以是当下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学生在情境中可以获取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理论和知识,更能从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例如,教师在讲到《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可能无法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可以适当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找到一些相关的剧本,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水浒传》然后演绎,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特定的情境和扮演中逐渐进入主角和观众角色,更能帮助他们认真阅读,并深入分析林冲的人物性格和理清故事情节。这对于传统文化的渲染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
  想要将传统文化逐渐渗透给中学生,光凭借教材中的个别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对于一些不全面的信息及时进行补充说明,让学生能够更具体和深入地吃透教材,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广博。
  例如,教师在讲到戴望舒的《雨巷》时,就应该充分拓展关于戴望舒的生平,以及创作《雨巷》的时代背景。这种用文字表现出的时代精华有很多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能够体现出当下时代发展变迁的意象诗,好的作品要及时展览给全班看。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和表现文化的多种形式,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除了现代诗歌,古代诗歌也是如此,学到《行路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平时积累的关于李白的诗歌,或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李白的人生与追求,亦或是聊聊当自己遇到“行路难”时会怎么做,在课上形成交流,活跃语文课堂气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拓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
  中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拓宽传统文化的学习渠道和形式,将语文课变成阅读经典和书法分享课堂。例如,教师可以每个月向学生分享一本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让学生们在阅读完之后做出读书笔记,再举办读书交流会,调动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这些书籍可以是冷门图书,也可以是当下流行的国学经典文化,学生们在教师的“威逼利诱”下逐渐会形成习惯,久而久之会发现这些传统文化的“闪光点”,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与传统文化和历史息息相关的电视节目,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享受到传统文化带给自己的乐趣。在这种寓教于乐中,教师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三、结语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际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和分享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华,从而得到自我思想认识上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陆秀姬.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07):29-31.
  [2]孙佳.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滲透[J].赤子(上中旬),2016(17):211.
其他文献
摘 要:“立世德为首,立德育为先”,德育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实处,我校以“和合文化”的管理理念,培养和教育人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美术班作为一个特殊的班集体,有自身的特点与问题,如何建设班级文化,打造一个和谐,团结,学风优良的班集体,体现学校“和合文化”的管理理念,实现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在和合文化背景下浅谈班级文化的建设,并以美
期刊
学校和个人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决策,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要害在于决策。”校长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管理正确,就会把学校发展好、建设好,创好声望;管理失误,就会使学校工作停止不前,甚至走下坡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合,教导的成败关系着一个国家、民族、家庭、个人的出路和命运。学校管理工作不该当有失误!因此,作为一名校长必须提升自身的管理方法和艺术。
期刊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孩子,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那么班主任如何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呢?我在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了这一经验:微笑,是传递爱最好的桥梁。  一、笑一笑,多一份鼓励  “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加上些激励性的语言,是给予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由于其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社会各领域中得以广泛使用,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在大专院校管理中的应用而言,为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创造了有力条件。基于网络环境下,大专院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需注重网络所产生的影响,并充分发挥网络的既有作用。本文紧紧围绕着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就网络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
期刊
摘 要:教育过程总是有太多的人为干预,教育效果却往往令人大跌眼镜。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不如汲取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关键词:班级管理;无为而治  班级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又繁琐的工程,也是一件非常讲究工作艺术的技术活。很多时候,我们勤勤恳恳的无私的付出,往往却是事倍功半,甚至越是费心费力,越是适得其反。我们不如汲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智慧,解放思想,解放学生,也解放自己。  1顺其自然
期刊
众所周知,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好坏和班级管理的到位与否直接相关。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项,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我们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上要增添艺术性,跟上时代的要求,才能胜任教育所负于我们教师的职责。  教育离不开批评,批评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良药,用不好,既伤了学生又伤了自己,小时候怕被老师批评,如今当了老师也怕批评。作为班
期刊
这是一个文明向上的班集体,同学们热爱祖国,追求进步;这是一个热爱学习的班集体,同学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班集体,同学们扶贫救困,用爱打动着每一个角落;这是一个团结友爱、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同学们互谅互爱、互帮互助。这54个年轻的生命,54颗火热跳动的心,共同的信念使他们凝聚在一起!面对成绩,他们不骄不躁;面对挫折,他们勇敢前进;面对过去,他们问心无愧;面对未来,他们充满信心!有这
期刊
要: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必备的基本素养。然而对于一些乡村小学来说,学生的养成教育还是一块短板,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深入研究如何优化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从而保证学生形成健全人格,高尚情操,为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养成教育;教育策略;途径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未来几年农村工作的总体方向。但是要助力这一战略的实施,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无职党员这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规民约、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当前农村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和潜能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甚至很多地方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重视,导致很多农村无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需要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特征,确立长效机制运行的目标体系,优化理论教育、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和舆论引导等机制运行路径,创新理论灌输、实践育人、人文关怀、信息传播等机制运行模式,整合职业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资源、力量和内容,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良性循环。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