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看到了2007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乔凤杰先生在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出站论文基础上整理出版的专著《武术哲学》,遂有相见恨晚之遗憾,于是抽出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先后通读三遍。可能年逾花甲理解、记忆能力衰退,以后准备再进一步精读,并向一些拳友建议赶紧买书来研习。我觉得乔凤杰先生的《武术哲学》,为广大的习武者提供了理论指导;为那些习武多年的“练家们”进一步深入认识武术、提升个人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自然,也对研究武术的专家、从事武术管理、推动、发展的各级武术工作者有着深刻的参考价值。
一
中国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产生、成长,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滋养,饱含中华文明的基因,承载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载体、民族品牌。“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武术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权威资料报导现在全国各地有近一亿武术人口,习练人数众多、流传地域广阔,正在进入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的新时期。历史悠久的武术不仅在中国民众中广泛流传,现代也受到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喜爱。人们把理性化、形态化的文化,从一地国传播入多国乃至传遍世界各地的过程称之为全球化,地球人都必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面对这一客观存在。党中央关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国家争取武术进奥运、武术世界化已进行多年的扎实工作。中华武术的竞争优势在于具有世界其他地区人民所渴望的独特性和价值,已成为中国面向世界各国传播先进文化的内容之一,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而连接起世界的和平与友谊。中国武术世界化的进程,本世纪是武术发展的关键时期,武术理论指导相对滞后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练好武术,达到较高的水平,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指导。自古以来,一些明智的习武者把传统文化中的《易经》、《道德经》等中的片段作为基础理论学习研究,可就是没有一部专门用于武术领域、系统的武术哲学专著来指导练功实践。
可喜可贺的是,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又颇具理论深度。从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方式的层面,力争纵通古今文化、横贯中西知识,注意把长于体验与感知和善于用逻辑推理来探索武术结合起来。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论著本身能够见到触及问题实质的见解,辨析鞭辟入里,显示出深刻。虽然,开创与突破不意味着全面,系统与深刻不意味着完备。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把零散的、不成系统的传统武术理论纳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的框架之中,梳理出来传统武术的根本问题并提炼出传统武术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刻分析,解说武术领域中主要的思想观念,为解决武术领域中的生存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方法,达到为当今武术健康发展服务的目标。
乔凤杰先生在书中,对武术、哲学、武术哲学等概念进行了深刻而令人信服的分析与解说(导言)。对传统武术的两种基本技法——传统武术击技与传统武术套路技法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第一章)。对传统武术道德等概念,并对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无执无痕与无为无待这些传统武术道德观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第二章)。论述了传统武术的训练范式(第三章)。从分析价值的概念入手,论述了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第四章)。分析了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所遇到的问题,论述了自己对于现代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思(第五章)。重申了对于传统应持的正确态度,阐述了自己对于延续传统的基本看法(结语)。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传统武术技法、传统武术道德、传统武术训练、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等核心问题,旨在为武术的自身建设与生存发展提供思想指导与方法参考的现实性很强的理性反思活动,对于武术的技术变革与思想重建,对于武术的生存维护与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所思考的是武术研究领域中存在的最深研究层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武术技法的结构内容与本质特色是什么;传统武术道德观念的本质与内容是什么;传统武术的训练思路与训练方法是什么;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价值;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应该如何发展等等。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对于武术核心概念的深刻分析,主要针对的是:传统武术技法和传统武术道德的含义、目的、性质、依据、定位、内容、结构、功能等;传统武术训练的预设、目的、性质、模式、思路、特色、性质、功能等;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的真正含义、表现、思路等;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的含义、目的、定位、问题、思路、对策等等。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是建立在对武术整体内容的全面考察之上,选择那些稳固而持久地存在于中华武术发展整个过程中,社会大众普遍认可与自觉传承的武术形态中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刻分析。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观点新颖,思想深刻。既是对武术领域中的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对历史形成的传统武术的“已经如此”之内容和当今传统武术“应该怎样”的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也是对于一个尚未真正学科化的武术哲学学科进行了一次尝试性建构。
二
武术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体运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上升为“武艺”,习练者再通过进一步的提高达到“内外合一、天人合一”,探索人体与宇宙普遍规律,而进入“武道”的境界。而武术哲学就是武术的根本性思想研究、思想方法,能指导解决武术的根本性问题。
世界上千行百业的技艺,皆有常人所难以达到的境界,只要专心研练、通达极致,便可出神入化。作为学问的各门类在最上层本是相通的,努力做下去,功力达到最上乘,就有可能触动人类智慧的枢纽,由一窍通而百窍通,化费心力、精诚所致,自然能与道相合。在武术哲学指导下“学而能会,会后勤练,练而能熟,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能通神,神能入化”。多数人们在日用而不知地遵循着传统文化的各种显性与隐性规则,现代习武人群需要在武术理论指导下进行锻炼,人们深知懵懂地进行武术活动只能事倍功半。修习武术、探索武术,应当练到“明明白白”,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在武术事业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武术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武术研究领域出现了不少高学历、高水平的专门研究者,这些青年才俊和一批年富力强的武术学者,使人们看到了中华武术发 展大有希望的一面。这些新时代的武术工作者,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指导武术实践的武术理论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充满生机与活力,能自我完善实现新的突破,推动武术理论科学化、武术世界化进程,正在走向世界。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一辈子内行,一辈子外行。探究中华武术精华,科学地建设、完善武术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一要继承,二要创新和发展地进行探索,努力完善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理论体系。有一天,乔凤杰先生会在这本《武术哲学》的基础上,写出立得起、站得住、传得下,更好的《武术哲学》学术专著自不待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发展中的中国武术不仅要做到开放兼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同时还要站在民族的世界的高度,努力做到“中为洋用”,相互包容、共通共享,对全世界和全人类做出贡献。
我以为,国家武术管理部门和武术研究院、教育部门,如果能够组织力量,在乔凤杰先生这本《武术哲学》的基础上,编写出“学有学规、术有术范”,适合教学规范的《武术哲学》学科教材,作为大学武术专业的必修课本,改变没有武术哲学专用教材的现状,将是一项具有根本性、长远意义的工作。
鉴于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各地有近一亿武术人口的现状,如果乔凤杰先生在完成学术专著的同时,再写成一本符合绝大多数习武者文化现状,习武大众更能接受、到处买得到、看得懂的大众《武术哲学》读本,就可以扩展更大的普及面。我以为武术大家张文广先生的《青年拳》、蔡龙云先生的《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小册子和哲学大家艾思奇先生的“大众哲学”,都是实实在在、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大众《武术哲学》读本可以为更多的习武者受用,所谓“普度众生”是,度人者从自治自度做起,然后将自己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总结出来,无私的奉献给世人,这甘霖能滋润习武大众的心田,使习练者能够一了而百悟。广大的习武者能够在武术哲学的高度,在武术教材、书籍中,在武术教学、习武人群传承和武术国际交流中,以科学而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理论体系来“阐道论理”,更有利于中国武术的发展、武术世界化的进程。
乔凤杰先生的《武术哲学》见人之没见,想人之未想,言人之莫言,发人所未发,还深奥以通俗。乔凤杰先生坚守学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品格,抱定“学术良心”,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此书中展现的耐人寻味的拳理,广大习武者均可在阅读中感悟其道,通过艰苦细致的学习与实践,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我喜读《武术哲学》,这部武术研究专著值得精读。
我希望更多的人来读乔凤杰先生的《武术哲学》,从中必会得到大的收获。
一
中国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产生、成长,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滋养,饱含中华文明的基因,承载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载体、民族品牌。“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武术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权威资料报导现在全国各地有近一亿武术人口,习练人数众多、流传地域广阔,正在进入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的新时期。历史悠久的武术不仅在中国民众中广泛流传,现代也受到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喜爱。人们把理性化、形态化的文化,从一地国传播入多国乃至传遍世界各地的过程称之为全球化,地球人都必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面对这一客观存在。党中央关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国家争取武术进奥运、武术世界化已进行多年的扎实工作。中华武术的竞争优势在于具有世界其他地区人民所渴望的独特性和价值,已成为中国面向世界各国传播先进文化的内容之一,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而连接起世界的和平与友谊。中国武术世界化的进程,本世纪是武术发展的关键时期,武术理论指导相对滞后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练好武术,达到较高的水平,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指导。自古以来,一些明智的习武者把传统文化中的《易经》、《道德经》等中的片段作为基础理论学习研究,可就是没有一部专门用于武术领域、系统的武术哲学专著来指导练功实践。
可喜可贺的是,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又颇具理论深度。从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方式的层面,力争纵通古今文化、横贯中西知识,注意把长于体验与感知和善于用逻辑推理来探索武术结合起来。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论著本身能够见到触及问题实质的见解,辨析鞭辟入里,显示出深刻。虽然,开创与突破不意味着全面,系统与深刻不意味着完备。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把零散的、不成系统的传统武术理论纳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的框架之中,梳理出来传统武术的根本问题并提炼出传统武术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刻分析,解说武术领域中主要的思想观念,为解决武术领域中的生存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方法,达到为当今武术健康发展服务的目标。
乔凤杰先生在书中,对武术、哲学、武术哲学等概念进行了深刻而令人信服的分析与解说(导言)。对传统武术的两种基本技法——传统武术击技与传统武术套路技法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第一章)。对传统武术道德等概念,并对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无执无痕与无为无待这些传统武术道德观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第二章)。论述了传统武术的训练范式(第三章)。从分析价值的概念入手,论述了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第四章)。分析了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所遇到的问题,论述了自己对于现代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思(第五章)。重申了对于传统应持的正确态度,阐述了自己对于延续传统的基本看法(结语)。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传统武术技法、传统武术道德、传统武术训练、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等核心问题,旨在为武术的自身建设与生存发展提供思想指导与方法参考的现实性很强的理性反思活动,对于武术的技术变革与思想重建,对于武术的生存维护与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所思考的是武术研究领域中存在的最深研究层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武术技法的结构内容与本质特色是什么;传统武术道德观念的本质与内容是什么;传统武术的训练思路与训练方法是什么;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价值;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应该如何发展等等。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对于武术核心概念的深刻分析,主要针对的是:传统武术技法和传统武术道德的含义、目的、性质、依据、定位、内容、结构、功能等;传统武术训练的预设、目的、性质、模式、思路、特色、性质、功能等;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的真正含义、表现、思路等;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的含义、目的、定位、问题、思路、对策等等。
乔凤杰先生的这部《武术哲学》是建立在对武术整体内容的全面考察之上,选择那些稳固而持久地存在于中华武术发展整个过程中,社会大众普遍认可与自觉传承的武术形态中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刻分析。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观点新颖,思想深刻。既是对武术领域中的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对历史形成的传统武术的“已经如此”之内容和当今传统武术“应该怎样”的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也是对于一个尚未真正学科化的武术哲学学科进行了一次尝试性建构。
二
武术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体运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上升为“武艺”,习练者再通过进一步的提高达到“内外合一、天人合一”,探索人体与宇宙普遍规律,而进入“武道”的境界。而武术哲学就是武术的根本性思想研究、思想方法,能指导解决武术的根本性问题。
世界上千行百业的技艺,皆有常人所难以达到的境界,只要专心研练、通达极致,便可出神入化。作为学问的各门类在最上层本是相通的,努力做下去,功力达到最上乘,就有可能触动人类智慧的枢纽,由一窍通而百窍通,化费心力、精诚所致,自然能与道相合。在武术哲学指导下“学而能会,会后勤练,练而能熟,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能通神,神能入化”。多数人们在日用而不知地遵循着传统文化的各种显性与隐性规则,现代习武人群需要在武术理论指导下进行锻炼,人们深知懵懂地进行武术活动只能事倍功半。修习武术、探索武术,应当练到“明明白白”,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在武术事业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武术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武术研究领域出现了不少高学历、高水平的专门研究者,这些青年才俊和一批年富力强的武术学者,使人们看到了中华武术发 展大有希望的一面。这些新时代的武术工作者,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指导武术实践的武术理论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充满生机与活力,能自我完善实现新的突破,推动武术理论科学化、武术世界化进程,正在走向世界。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一辈子内行,一辈子外行。探究中华武术精华,科学地建设、完善武术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一要继承,二要创新和发展地进行探索,努力完善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理论体系。有一天,乔凤杰先生会在这本《武术哲学》的基础上,写出立得起、站得住、传得下,更好的《武术哲学》学术专著自不待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发展中的中国武术不仅要做到开放兼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同时还要站在民族的世界的高度,努力做到“中为洋用”,相互包容、共通共享,对全世界和全人类做出贡献。
我以为,国家武术管理部门和武术研究院、教育部门,如果能够组织力量,在乔凤杰先生这本《武术哲学》的基础上,编写出“学有学规、术有术范”,适合教学规范的《武术哲学》学科教材,作为大学武术专业的必修课本,改变没有武术哲学专用教材的现状,将是一项具有根本性、长远意义的工作。
鉴于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各地有近一亿武术人口的现状,如果乔凤杰先生在完成学术专著的同时,再写成一本符合绝大多数习武者文化现状,习武大众更能接受、到处买得到、看得懂的大众《武术哲学》读本,就可以扩展更大的普及面。我以为武术大家张文广先生的《青年拳》、蔡龙云先生的《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小册子和哲学大家艾思奇先生的“大众哲学”,都是实实在在、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大众《武术哲学》读本可以为更多的习武者受用,所谓“普度众生”是,度人者从自治自度做起,然后将自己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总结出来,无私的奉献给世人,这甘霖能滋润习武大众的心田,使习练者能够一了而百悟。广大的习武者能够在武术哲学的高度,在武术教材、书籍中,在武术教学、习武人群传承和武术国际交流中,以科学而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理论体系来“阐道论理”,更有利于中国武术的发展、武术世界化的进程。
乔凤杰先生的《武术哲学》见人之没见,想人之未想,言人之莫言,发人所未发,还深奥以通俗。乔凤杰先生坚守学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品格,抱定“学术良心”,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此书中展现的耐人寻味的拳理,广大习武者均可在阅读中感悟其道,通过艰苦细致的学习与实践,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我喜读《武术哲学》,这部武术研究专著值得精读。
我希望更多的人来读乔凤杰先生的《武术哲学》,从中必会得到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