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高职英语教学更是如此。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增强世界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交际
高职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高职英语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文化知识的传授。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注重对学生英美文化的输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立足课堂,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 语言和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应该是学习语言文化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涵义,才能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高职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的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充分了解和掌握的文化能力。
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由于地域环境不同、文化起源不同、生活方式差异、风俗习惯的区别使各个民族的语言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处于完全不同语系发源的汉语语言和英美语言存在较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益于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国家文化。
1.思维模式的差异
文化直接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的思维模式必定有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避免交际失误,如: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相对薄弱,集体观念比较强烈。西方人则非常强调个人隐私,不会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私事,更不乐意别人过多地干预。比如在路上遇到熟人,为了表示礼貌,我们经常要问:“您去哪儿?”如果在中午,就要问一声:“您吃饭了吗?”但是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我们如果问他“Where are you going?”他会很不高兴,认为你在干涉他的私人生活。在中国和人交谈时,问对方挣多少钱,似乎没什么不可以,但对英美人来讲是绝对不可以的。
2.价值观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它指导人们区分美与丑、好与坏,这也是人们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与处世哲学。它本身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如:对赞美和恭维话的不同反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是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也要客套一番,表示还不够好。而在西方社会,交际中赞美与恭维语的使用频率很高,比如当面称赞女士的长相和衣着等被认为是有教养的表现。而被称赞的人也会欣然接受,并用谢辞表示满意。
3.行为规范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中,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拿自己所处的社会的行为规范标准去判断对方行为的合理性,而两种行为规范的标准相差很大,因此产生误解肯定在所难免。
三、文化因素之于教学的作用与影响
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都会听到学生的抱怨:“英语太难学了,明明单词基本都认识,怎么还是不能理解文章?”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这样就算有的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之后,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科迪(Coady,1979)指出,当学英语的人对西方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时,他们学习英语的速度比没有背景知识的学生要快得多。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助于减少阅读障碍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不断扩展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跨文化学习的意识,从而减少阅读困难,更快地培养起阅读能力。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高职英语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文化意识,使学生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有所了解。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词汇和句型之外,还应该指导学生注意主要的语用差异,关注文化意识,渗透文化背景意识,了解一些英语为母语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课堂外的文化教育是课堂内文化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课后,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和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建立在语言艺术之上的文学作品如小说、 诗歌、散文、戏剧、故事等,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能生动具体地反映西方文化。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结构,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吸收异国文化。只有这样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化背景教育渗透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才能使高职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进行大方、得体的交流,把学生培养成适合时代需求的能利用英语进行交际、掌握语言技能、综合性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交际
高职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高职英语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文化知识的传授。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注重对学生英美文化的输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立足课堂,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 语言和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应该是学习语言文化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涵义,才能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高职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的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充分了解和掌握的文化能力。
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由于地域环境不同、文化起源不同、生活方式差异、风俗习惯的区别使各个民族的语言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处于完全不同语系发源的汉语语言和英美语言存在较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益于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国家文化。
1.思维模式的差异
文化直接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的思维模式必定有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避免交际失误,如: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相对薄弱,集体观念比较强烈。西方人则非常强调个人隐私,不会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私事,更不乐意别人过多地干预。比如在路上遇到熟人,为了表示礼貌,我们经常要问:“您去哪儿?”如果在中午,就要问一声:“您吃饭了吗?”但是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我们如果问他“Where are you going?”他会很不高兴,认为你在干涉他的私人生活。在中国和人交谈时,问对方挣多少钱,似乎没什么不可以,但对英美人来讲是绝对不可以的。
2.价值观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它指导人们区分美与丑、好与坏,这也是人们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与处世哲学。它本身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如:对赞美和恭维话的不同反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是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也要客套一番,表示还不够好。而在西方社会,交际中赞美与恭维语的使用频率很高,比如当面称赞女士的长相和衣着等被认为是有教养的表现。而被称赞的人也会欣然接受,并用谢辞表示满意。
3.行为规范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中,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拿自己所处的社会的行为规范标准去判断对方行为的合理性,而两种行为规范的标准相差很大,因此产生误解肯定在所难免。
三、文化因素之于教学的作用与影响
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都会听到学生的抱怨:“英语太难学了,明明单词基本都认识,怎么还是不能理解文章?”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这样就算有的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之后,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科迪(Coady,1979)指出,当学英语的人对西方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时,他们学习英语的速度比没有背景知识的学生要快得多。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助于减少阅读障碍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不断扩展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跨文化学习的意识,从而减少阅读困难,更快地培养起阅读能力。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高职英语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文化意识,使学生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有所了解。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词汇和句型之外,还应该指导学生注意主要的语用差异,关注文化意识,渗透文化背景意识,了解一些英语为母语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课堂外的文化教育是课堂内文化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课后,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和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建立在语言艺术之上的文学作品如小说、 诗歌、散文、戏剧、故事等,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能生动具体地反映西方文化。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结构,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吸收异国文化。只有这样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化背景教育渗透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才能使高职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进行大方、得体的交流,把学生培养成适合时代需求的能利用英语进行交际、掌握语言技能、综合性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