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艰险勇向前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364199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印象:责任与毅力,让他超脱自我;服务牧民的路上,生命融于开拓。
  
  4月底的那拉提夏牧场,积雪刚刚开始融化,这片在冰雪下沉寂了数月的沃野敞开怀抱准备迎接转场至此的牧民大军。为了打通这处偏远之地的信息渠道,郑伟强趁着大规模的牧民转场还没有到来,便提前进驻牧区开始了远程教育建点工作。一天黄昏,他带着最后一批重要器材上山,连续几天的奋战使他感到一阵阵的头晕。在一个爬坡处,车突然发生故障,抛锚了。司机试着发动了几次都不管用,只能下山去更换配件。见郑伟强脸色苍白,司机问他是不是不舒服。郑伟强摆摆手说:“没事,好像有点感冒,你去吧,我在车里等你。”“那怎么行,这车现在开不了暖风,夜里你吃不消的。再往上几百米应该有牧民的帐篷,你还是到那儿等吧!”“不行,这些器材必须有人看管,决不能有什么闪失。”司机见拗他不过,只好下山去了。
  雪山地区的气候早晚变化无常,初春的草原夜里的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几度,车窗根本无法抵御严寒。郑伟强蜷在车里,没一会儿就冻得瑟瑟发抖。这样下去非得冻僵不可,得想办法暖暖身子。想到这,他下了车,绕着汽车一圈圈地跑了起来,活动一下,暖和些了,就再到车里歇歇。司机赶回来的时候天刚放亮,此时,郑伟强不知在跑跑停停了多少圈后,已经在车里睡过去了,嘴边一圈细密的胡茬上还结着淡淡的冰霜。司机赶紧把车发动,打开暖风,一摸他的头,烫得很。“郑主任,你烧得太厉害了,我先送你去医院吧。”郑伟强使劲睁开眼,吃力地说道:“来回300多公里呢,别因为我耽误了工作,你放心,我挺得住。”到了牧区,郑伟强试了一下体温——39度8,高烧。可他匆匆吃了几片药,就摇摇晃晃地起身安装设备。从每一个螺丝到一条条连接线,他都认真地查看,很难想象一个高烧的病人还能做到如此细致。当信号出来时,帐篷内久久地回荡着牧民们爽朗的笑声,那刻郑伟强的心里是甜的。
  从事党员电教不仅要做好常规性工作,也经常面对一些突发性灾害的考验。遭遇险情,郑伟强从不退缩。
  2005年年初,新源县的则克台镇北山遭遇泥石流灾害,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为了真实地记录党员干部抗灾抢险的先进事迹,郑伟强决定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临走前,他让妻子多给自己准备一些干馕和榨菜。妻子不解地问:“怎么你去工作,那里还不管饭啊?”“哎呀,都是灾民,我哪还好意思给人家添麻烦。”到了灾区,郑伟强挽起裤腿,直接上了抢险一线。一天,为了抢拍一个营救受困群众的全景镜头,郑伟强冒险爬上了一处被泥石流冲击到只剩下空架子的民房上。当时民房在横流的泥水中摇摇欲坠,情势非常危险。一个村干部见他扛着摄像机在上面走来走去,着急地大喊:“快下来,你不要命啦?”郑伟强坚持说:“没事,我再拍一会儿就好。”可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还在猫着腰紧张地拍摄。那个村干部走过来要拉他,郑伟强这才从房梁上下来。刚走了没几步,身后“轰”的一声巨响,房架瞬间崩塌散落。郑伟强回头看了一眼,心里也不禁一阵哆嗦,好险,但是很快他就又赶往下一个救灾现场了。
  十几天的抗灾工作接近尾声,为了不让妻子担心,回家前郑伟强把脚上的水泡一个个挑破。可是到了家,袜子上的血迹还是“出卖”了他。妻子一边给他上药,一边心疼地说:“脚都这样了,你就不能少干一点,逞什么能啊。”“那些灾民太可怜了,咱搞电教的能为他们做点事,受点苦算啥。”听他说完,妻子别过脸,默默拭去了眼角的泪花。
  (作者为新疆新源县远程办干部)
其他文献
更快、更高、更强!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传递给世界人民的格言。在2007年的上海,在世界特奥会的赛场上,一个中国小伙子用拼搏的决心诠释了这六个字最动人的一面。  小伙子叫杨兆东,是来自安徽省宣城市的一名特奥运动员。“两金一铜”,是他在那届特奥会上收获的荣誉。  当杨兆东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被这个世界无情地划到了智力上的弱者行列,就要试着面对困境中的学习和生活,就要学会忍耐和勇敢。田径让他敞开了紧闭的心
期刊
他是百姓心中的“专家”,农闲时节送科技下乡,身体力行筹建远教网络,农民致富的事儿他心里揣得最多;他是同事眼里的“铁人”,风里雨里拍摄从不喊苦,加班熬夜剪片却以为乐,百余部党员教育专题片是他辛勤捧出的硕果。他曾经说过:“如果让时针重新拨起,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一名电教人,因为这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康导”的——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党员电教中心主任康建军。    “钻”成一副倔脾气
期刊
年终岁尾,奉化市党委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在忙着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而市远程办的同志却坐在办公室里传阅着一张张“特制”的卡片。“你们怎么还坐得住啊,都什么时候了,不下去检查吗?”其他科室的同事不解地问道。“有了这‘一卡四表’,我们足不出户就对下面站点的情况一目了然了。”    “我们找到了工作的抓手”    自2005年奉化市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已建成终端接收站点381
期刊
党员电化教育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本身就是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产物。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解放和工作理念、工作思路上的创新,就没有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工作要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情况、新任务的需要。  一是推进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意识,才能把握和抓住机遇,运用新思路思
期刊
(二)要有好的脚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有一个好的本子,是制片工作的基本前提。怎么搞好脚本呢?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但我想,起码要注意这样几个要素:一要把握好“魂”。解说词要立得住,有分量,就要有明确的观点。这就是脚本的魂,是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堆积一堆庞杂的材料,堆砌了一堆华丽的词藻,没有提出明确观点,不表明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力戒什么、反对什么,这样会使人感到整个片子
期刊
我是从接触摄像机开始接触党员电教工作的。记得那是1995年,是我脱下军装步入国家干部队伍行列的第四个年头,也是我在县委组织部从事组织工作的第三年。刚刚听说“电教”,还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电教,工作中我极力搜寻有关电教的资料。那时,办公室还没有安装电脑,我翻阅单位存档的文件资料,到县新华书店、图书馆查阅摄取电教相关知识。有一天,单位领导通知我前往喀什地委组织部参加电教业务培训。想啥来啥,我高兴极了,欣然
期刊
走进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小区、东方红小区、皇家花园、荟芳里和教育园区等区域,一排排的高楼错落有致,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短短的十年里,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棚户区不见了,道路宽敞了,环境优雅了……住在这里的居民们都说:“这就是进入新世纪,党和政府为老百姓送来的最大礼物!”可有谁知道,这旧城区开发改造得以顺利实现也凝聚了我们党员电教工作者的心血。我们以真实感人、声情并茂的电视专题片《世纪末的企
期刊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采用的远程教育机顶盒模式和卫星网络模式差别较大,这里完全是依据个人见解就这两种模式作个比较。  在推进农村信息化方面比较。离开了计算机的信息化不是真正的信息化。卫星网络模式是信息化产品,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进程;机顶盒模式带来的信息化还不能完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其特点:一是数字化。依赖
期刊
一群身体多病、智力障碍、患有各种残疾的贫苦村民成为辽宁抚顺市委组织部拍摄的电视片《爱心基地的故事》(以下简称《爱心》)中的主要角色,这在党员电教片和远程教育课件中是不多见的。  农村残疾人面临的境遇是相当艰难和困苦的。《爱心》给我们展示的红透山村的景象是触目惊心的:白天,这些人四处游荡;晚上,他们回到不堪入目的家中。长年累月,缺少自理能力。有的,没有亲人照看,走到哪儿就睡在哪儿。冬天,这些人随时都
期刊
浙江省天台县高山蔬菜在杭州、上海、宁波等大中城市享有盛名。政府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牵来信息线、市场线,不但让菜农们及时了解到市场行情,学习到先进的栽培技术,而且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同时县里还聘请了三位来自杭州、上海、宁波的农产品经营企业老总为远程教育“农业顾问”。  2007年11月8日,赤城街道桐柏岭脚村的党员干部通过远教网络与市委书记张鸿铭交流。村支部书记王钦淡问:“我村紧靠琼台景区,请问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