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进天台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u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天台县高山蔬菜在杭州、上海、宁波等大中城市享有盛名。政府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牵来信息线、市场线,不但让菜农们及时了解到市场行情,学习到先进的栽培技术,而且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同时县里还聘请了三位来自杭州、上海、宁波的农产品经营企业老总为远程教育“农业顾问”。
  2007年11月8日,赤城街道桐柏岭脚村的党员干部通过远教网络与市委书记张鸿铭交流。村支部书记王钦淡问:“我村紧靠琼台景区,请问张书记,我们想利用紧靠景区的自然优势建设旅游配套产业,以此拉动全村的经济发展,不知道我们的思路可行吗?”张鸿铭在网络视频中热情地回答了桐柏岭脚村的问题:“桐柏岭脚村我去过两次,我很高兴地对王书记讲,你们的思路是对的。这个村在琼台仙谷边上,在桐柏宫山脚下,不发展旅游业、休闲业,还发展什么呢?这样的地方要善于把生态的优势、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的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别人种的梨每亩收益5000元左右,始丰街道官塘张村许兆升却在8000元以上。他说培植大棚蜜梨的技术,每一步都是按照远教内容学的。在这个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种梨“土专家”的影响下,村里共有18户农民开展了大棚果木种植。村里还成立了丰盈果业合作社,社员近160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果木基地。
  “让农民不用花钱,足不出户,就能请到身边的高级顾问,学到最新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掌握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曹蕉红将远教工作当做一项“为民工程”来抓。为扩大远程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天台县于2007年11月,在宽带电视中开通了“天台现代远程教育台”,全省范围内的宽带电视用户直接按数字键“99”即可直接进入。此举使在外创业的天台务工人员也享受到了远程的“福音”,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与此同时,县委组织部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团,第一批加盟远教专家团的52位成员,切实解决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天台县还十分重视与权威专家学者的联系。2007年,邀请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梁月荣教授讲授当前国内外茶叶种植新技术与市场营销知识,全县近万名党员干部、茶农“同窗学艺”。在两个小时的授课时间里,有五十多位茶农打来电话,八十多个问题得到了解答。
  三州乡车门村位置相当偏僻,村里的九间集体屋平时也派不上什么用场。自“远教建在产业上”活动开展后,村里名声在外。去年采茶季节一到,人流量剧增数倍,几间集体屋也变得抢手起来,村里因而有了9000元的固定收入。
  天台县正在建设“千吨万亩有机茶”工程,现有茶园8万亩,茶农2万多户,茶农对技术服务需求强烈,而全县高级茶艺师仅许廉明一人,两者极不成比例。将专家的作用进一步“放大”,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县委组织部远教中心把许廉明的讲课内容制成课件,或请他现场讲课直播,受益面成倍扩大。许多茶农从中受益,积极性很高,自愿要求加大种植面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家纷纷说:过去听课时间一长就困,现在学习时间长些也不觉得累。为此,天台县加快了“乡土”课件开发,探索课件制作社会化,实行“订单制”,根据群众需要,定向与各职能部门共同制作,走出了一条省钱、省时、省力之路。目前,全县已制作了30余部“乡土”课件。
其他文献
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沈阳市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20年。  20年来,沈阳党员电教工作者肩负电教使命,弘扬时代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在开拓中前行,在拼搏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打造了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点播课堂”、“空中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    与时俱进促党建    在“三讲”教育和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期间,按中组部要求,他们参与拍摄制作了教材片《新世纪的呼唤》
期刊
更快、更高、更强!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传递给世界人民的格言。在2007年的上海,在世界特奥会的赛场上,一个中国小伙子用拼搏的决心诠释了这六个字最动人的一面。  小伙子叫杨兆东,是来自安徽省宣城市的一名特奥运动员。“两金一铜”,是他在那届特奥会上收获的荣誉。  当杨兆东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被这个世界无情地划到了智力上的弱者行列,就要试着面对困境中的学习和生活,就要学会忍耐和勇敢。田径让他敞开了紧闭的心
期刊
他是百姓心中的“专家”,农闲时节送科技下乡,身体力行筹建远教网络,农民致富的事儿他心里揣得最多;他是同事眼里的“铁人”,风里雨里拍摄从不喊苦,加班熬夜剪片却以为乐,百余部党员教育专题片是他辛勤捧出的硕果。他曾经说过:“如果让时针重新拨起,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一名电教人,因为这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康导”的——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党员电教中心主任康建军。    “钻”成一副倔脾气
期刊
年终岁尾,奉化市党委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在忙着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而市远程办的同志却坐在办公室里传阅着一张张“特制”的卡片。“你们怎么还坐得住啊,都什么时候了,不下去检查吗?”其他科室的同事不解地问道。“有了这‘一卡四表’,我们足不出户就对下面站点的情况一目了然了。”    “我们找到了工作的抓手”    自2005年奉化市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已建成终端接收站点381
期刊
党员电化教育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本身就是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产物。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解放和工作理念、工作思路上的创新,就没有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工作要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情况、新任务的需要。  一是推进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意识,才能把握和抓住机遇,运用新思路思
期刊
(二)要有好的脚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有一个好的本子,是制片工作的基本前提。怎么搞好脚本呢?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但我想,起码要注意这样几个要素:一要把握好“魂”。解说词要立得住,有分量,就要有明确的观点。这就是脚本的魂,是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堆积一堆庞杂的材料,堆砌了一堆华丽的词藻,没有提出明确观点,不表明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力戒什么、反对什么,这样会使人感到整个片子
期刊
我是从接触摄像机开始接触党员电教工作的。记得那是1995年,是我脱下军装步入国家干部队伍行列的第四个年头,也是我在县委组织部从事组织工作的第三年。刚刚听说“电教”,还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电教,工作中我极力搜寻有关电教的资料。那时,办公室还没有安装电脑,我翻阅单位存档的文件资料,到县新华书店、图书馆查阅摄取电教相关知识。有一天,单位领导通知我前往喀什地委组织部参加电教业务培训。想啥来啥,我高兴极了,欣然
期刊
走进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小区、东方红小区、皇家花园、荟芳里和教育园区等区域,一排排的高楼错落有致,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短短的十年里,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棚户区不见了,道路宽敞了,环境优雅了……住在这里的居民们都说:“这就是进入新世纪,党和政府为老百姓送来的最大礼物!”可有谁知道,这旧城区开发改造得以顺利实现也凝聚了我们党员电教工作者的心血。我们以真实感人、声情并茂的电视专题片《世纪末的企
期刊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采用的远程教育机顶盒模式和卫星网络模式差别较大,这里完全是依据个人见解就这两种模式作个比较。  在推进农村信息化方面比较。离开了计算机的信息化不是真正的信息化。卫星网络模式是信息化产品,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进程;机顶盒模式带来的信息化还不能完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其特点:一是数字化。依赖
期刊
一群身体多病、智力障碍、患有各种残疾的贫苦村民成为辽宁抚顺市委组织部拍摄的电视片《爱心基地的故事》(以下简称《爱心》)中的主要角色,这在党员电教片和远程教育课件中是不多见的。  农村残疾人面临的境遇是相当艰难和困苦的。《爱心》给我们展示的红透山村的景象是触目惊心的:白天,这些人四处游荡;晚上,他们回到不堪入目的家中。长年累月,缺少自理能力。有的,没有亲人照看,走到哪儿就睡在哪儿。冬天,这些人随时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