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传承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0763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群身体多病、智力障碍、患有各种残疾的贫苦村民成为辽宁抚顺市委组织部拍摄的电视片《爱心基地的故事》(以下简称《爱心》)中的主要角色,这在党员电教片和远程教育课件中是不多见的。
  农村残疾人面临的境遇是相当艰难和困苦的。《爱心》给我们展示的红透山村的景象是触目惊心的:白天,这些人四处游荡;晚上,他们回到不堪入目的家中。长年累月,缺少自理能力。有的,没有亲人照看,走到哪儿就睡在哪儿。冬天,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被冻死、被饿死。可以说,红透山村的残疾人面临着三重压力:智力体力丧失,无法自谋生计;生活极端贫困,不能自顾温饱;四处流浪乞讨,成为村里和家属的累赘。
  怎么解决?并非是本村老乡亲,1997年才到红透山村、后来任村党总支书记的隋长海有了一个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做法:把他们组织起来。
  他的计划遭到村民的反对也情有可原:红透山村刚摘掉“穷村”、“差村”帽子没几年,有实力管他们吗?能长远吗?“这些人自己家都管理不了,你集中这来,你说你操多大心。”
  没有别的办法。靠上级年年扶困帮助,“只解一饥,难管百饱”;靠残疾人自身,更是没有自立的希望。隋长海说:咱们是省级文明标兵村,像他们这伙人,如果不接过来,最起码得两三个,或者冻死,或者饿死。咱说实在的,你这个标兵村冻死人,饿死人,那就不好了,对不对?隋长海相信:靠自己,靠乡亲的爱心和力量,能长久地解决红透山村残疾人的生存生活状况。2004年,投资45万元(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建立基地,收养这些残疾人。隋长海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基地,派专人管理不是建“收容所”。而是买牛、猪、鸡和生产生活用品,领导帮助残疾人学会简单的生产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众多残疾人中,《爱心》重点讲述了残疾人李良朋的故事。起初,游荡惯了的李良朋不愿到基地来“受人管”,家人几次三番地也劝不来。隋长海亲自动员,白面饼和肉食吊起了李朋良的胃口,调动了他加入基地的积极性。接着,九个智障、聋哑村民陆续被村干部们用小卡车接到了基地。李良朋在基地成了养牛、养猪、割柴的多面手。
  帮助这些残疾人有多难?大到手把手教产生技能,小到帮助他们脱衣睡觉、叠被子甚至学会洗脸!
  付出爱心的回报是基地成立一年后,种植的蔬菜达到了自给自足;育肥牛,卖猪、卖玉米,不仅自己丰衣足食,而且创收了4.7万元,人均创收达3700元。还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隋长海和他的基地管理人员,被称作“感动大山的人”、“给乡亲们注满希望的人”。辽宁省先进性教育巡视组在了解了基地的事迹后,为基地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 “爱心养殖基地”。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乡亲们的支持, 2007年,隋长海又投资200多万元,建占地50亩,集养殖、种殖为一体的新“爱心基地”。同时,放宽进入标准,将村里的“五保户”、困难户等共计25人,全部接到了新的“爱心基地”。
  拥有如此爱心的隋长海是怎样一个人?《爱心》略施笔墨透露的隋长海的经历让我们心灵震颤并潸然泪下:2003年过年的前一天,唯一的心爱的儿子死于车祸;不久,一直是他的好帮手的大哥在基地由于劳累,失足从高处摔下过世;健壮如牛、体重200多斤的隋长海满身伤病,体重剧减到130多斤,由于胃病恶化,胃也切除了三分之二。解说词准确生动地这样评述隋长海:“他懂得事业与家庭有时不能兼顾,忠和孝有时不两全。而他,恰恰选择的是心爱的事业;成全的又是爱他的村民。”
  昔日衣食无着的累赘人、“苦命人”,如今变成了自食其力的人、快乐的人、幸福的人。《爱心》展示的雷锋第二故乡抚顺的红透山村的爱心基地,传达并感染我们的岂止是感动和温馨……
其他文献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就是采用宽带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送通道,在终端接收站点采用电视机+机顶盒的“电视上网”模式。因此,电视机是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的必要条件。但是,笔者在当地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受购买年限、村部条件及日常保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村、社区的电视机性能不尽如人意。其中近20%的村或社区电视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色彩偏差或尺寸偏小现象
期刊
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沈阳市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20年。  20年来,沈阳党员电教工作者肩负电教使命,弘扬时代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在开拓中前行,在拼搏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打造了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点播课堂”、“空中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    与时俱进促党建    在“三讲”教育和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期间,按中组部要求,他们参与拍摄制作了教材片《新世纪的呼唤》
期刊
更快、更高、更强!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传递给世界人民的格言。在2007年的上海,在世界特奥会的赛场上,一个中国小伙子用拼搏的决心诠释了这六个字最动人的一面。  小伙子叫杨兆东,是来自安徽省宣城市的一名特奥运动员。“两金一铜”,是他在那届特奥会上收获的荣誉。  当杨兆东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被这个世界无情地划到了智力上的弱者行列,就要试着面对困境中的学习和生活,就要学会忍耐和勇敢。田径让他敞开了紧闭的心
期刊
他是百姓心中的“专家”,农闲时节送科技下乡,身体力行筹建远教网络,农民致富的事儿他心里揣得最多;他是同事眼里的“铁人”,风里雨里拍摄从不喊苦,加班熬夜剪片却以为乐,百余部党员教育专题片是他辛勤捧出的硕果。他曾经说过:“如果让时针重新拨起,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一名电教人,因为这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康导”的——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党员电教中心主任康建军。    “钻”成一副倔脾气
期刊
年终岁尾,奉化市党委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在忙着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而市远程办的同志却坐在办公室里传阅着一张张“特制”的卡片。“你们怎么还坐得住啊,都什么时候了,不下去检查吗?”其他科室的同事不解地问道。“有了这‘一卡四表’,我们足不出户就对下面站点的情况一目了然了。”    “我们找到了工作的抓手”    自2005年奉化市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已建成终端接收站点381
期刊
党员电化教育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本身就是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产物。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解放和工作理念、工作思路上的创新,就没有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工作要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情况、新任务的需要。  一是推进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意识,才能把握和抓住机遇,运用新思路思
期刊
(二)要有好的脚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有一个好的本子,是制片工作的基本前提。怎么搞好脚本呢?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但我想,起码要注意这样几个要素:一要把握好“魂”。解说词要立得住,有分量,就要有明确的观点。这就是脚本的魂,是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堆积一堆庞杂的材料,堆砌了一堆华丽的词藻,没有提出明确观点,不表明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力戒什么、反对什么,这样会使人感到整个片子
期刊
我是从接触摄像机开始接触党员电教工作的。记得那是1995年,是我脱下军装步入国家干部队伍行列的第四个年头,也是我在县委组织部从事组织工作的第三年。刚刚听说“电教”,还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电教,工作中我极力搜寻有关电教的资料。那时,办公室还没有安装电脑,我翻阅单位存档的文件资料,到县新华书店、图书馆查阅摄取电教相关知识。有一天,单位领导通知我前往喀什地委组织部参加电教业务培训。想啥来啥,我高兴极了,欣然
期刊
走进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小区、东方红小区、皇家花园、荟芳里和教育园区等区域,一排排的高楼错落有致,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短短的十年里,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棚户区不见了,道路宽敞了,环境优雅了……住在这里的居民们都说:“这就是进入新世纪,党和政府为老百姓送来的最大礼物!”可有谁知道,这旧城区开发改造得以顺利实现也凝聚了我们党员电教工作者的心血。我们以真实感人、声情并茂的电视专题片《世纪末的企
期刊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采用的远程教育机顶盒模式和卫星网络模式差别较大,这里完全是依据个人见解就这两种模式作个比较。  在推进农村信息化方面比较。离开了计算机的信息化不是真正的信息化。卫星网络模式是信息化产品,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进程;机顶盒模式带来的信息化还不能完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其特点:一是数字化。依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