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温故“而”知新“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u0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意思是我们通过反复温习、咀嚼旧的知识,可以把以前没搞懂的问题搞懂,把以前遗漏的知识重新拾起,从而达到获得新的感悟、新的启发的目的。不过大家虽然都知道这道理,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执行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甚至有些同学只是重复地把已学过的内容读一遍,却没有任何新的发现。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破局”呢?
  方法一:充分利用典型题
  典型题能快速帮我们提炼已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扩大我们的学习深度,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有“以一当百”的效果,既避免了题海战术,又起到了自我考查的作用。什么是典型题呢?无非就是那些综合度高、知识点集中、扩展性强的题,这些题自然有一些难度,但能很好地调动、融合我们的知识库。举个例子,针对文言文学习中“而、乎、乃、其”等虚词,在复习的时候我们选择一些虚词出现频率高、数量多的题目进行认真研究,有利于我们抓住主题开展尝试性的翻译等学习项目。这样既能让我们获得新的认识,又能挖掘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方法二:换个方式解决问题
  许多同学经常有这样的困惑:虽然这道题之前我做对了,但总感觉应该没那么复杂,好像走了很多弯路,有时还有那么一点儿侥幸,某个步骤其实并没真正弄懂,只是学会了套公式而已。这种情况说明我们对于知识的运用还存在很多“盲区”,但是该如何解决呢?首先我们可以尝试“旧题改造”,对某些运算条件、前提等进行“隐藏”或者“改造”,看看是否能够重新推理出来,从而达到寻找出并扫除掉“盲区”的效果。其次,我们不妨多参考一下其他同学对同一道题的解法,与他们进行深入探讨,交换彼此的想法,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差距和优劣,可以极大地拓宽我们的思路,找到自己困惑的原因,当我们受到启发和点拨,可能会有恍然大悟的发现。
  方法三:化零为整体
  化零碎为整体,意思是寻找零碎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发散思维把它们串联起来,组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做能够增强知识的稳固性和延伸性。首先我们需要复习基础知识点,把知识点用记录关键词、画图等方式形成“随手记”,同时按照相似程度等做好归纳整理工作。在搭建新的知识框架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设问的方式一点点地把它们前后衔接起来,没有办法直接衔接的,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查阅资料,不断地丰富扩展知识的渠道。
  例如在复习物理“简单机械和功”时,在做好基础知识的“温故”后,借助设问将旧的、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化:
  1.把一桶沙提到高处,用简单机械怎样做可以省力?引出知识点杠杆、动滑轮、滑轮组;
  2.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省力?怎样才最省力?通过复习三类杠杆,找出最省力的杠杆;
  3.动滑轮为什么可以省力?怎样才是最省力的?复习并挖掘滑轮省力的实质;
  4.既然动滑轮能省力,那为什么还要用滑轮组呢?认识使用滑轮组的好处,并掌握“省多少力”之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5.用这些机械工作时能不能省功,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重温功、功率的概念,并找出两者的区别;
  6.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机械来工作呢?依据是什么?引出机械效率的含义、实质。
  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把这章中很多零碎的、分散的知识点利用“提一桶沙”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系统,同时还可能延伸出今后要学的知识。
  方法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们学习时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觉:“我已经把这种方法牢牢记住了,考试一定没问题!”记住了和理解了其实不一样,“记住”只是说明目前你对这个思路有了初步的认识,短暂性记忆被新的繁杂知识覆盖之前,似乎是坚不可摧的,但是知识只有真正地理解了、弄懂了,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算是学会了、掌握了,才可以说你已经把这门知识学到了手。例如在英语单词复习中,对于一些表态度、表情感的关键词,我们不能满足于简单背诵,或者只掌握其常见用意,而要放回原文,结合主旨句、上下文等分析出最为贴切的词义和隐含的作者倾向,这便是新知、新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深入细致地理解词语,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字典上的某种意思,否则对文意的把握可能十分生硬甚至偏离原意。
  方法五:培养概括和感知的能力
  上述方法都需要我们加强对概括和感知能力的培养,如果缺少了这两种能力,“温故而知新”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锻炼这两种能力,一是需要我们养成随时记录、回顾、反思和总结的良好习惯;二是对已学知识要不厌其烦地梳理、咀嚼,培养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三是学习把握事物的特征,不论是共有的还是特有的,这对于区分問题、理清思路都有帮助;四是善于体会情境,尤其对于物理这种比较抽象的学科,多动手做实验,多进行空间想象,有助于从具体中感受抽象;五是适当给自己学习上的激励,使学习充满动力,这样才能让身心同时处于积极接受、反馈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感知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推动自己继续朝前迈进。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发射一次火箭需要多少钱?就拿火箭上的螺丝钉来说,每一颗都价格不菲,因为制造这些螺丝钉所使用的原材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螺丝钉完全不一样,火箭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就够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火箭还是个昂贵的运输器,比如运送一个柠檬到国际空间站,运费约为2000美元。所以,火箭的费用几乎是个天价。  当前,世界上的火箭基本都是“一次性”的。火箭把物资(如卫星)送上太空,在此过程中,它的部件,比如助推器、发动机
周日,默默和爸爸一起去无名岛游玩。他们到达海边的时候,通往无名岛的大游轮已经在岸边等候了。父子二人急匆匆地买了船票,一起上了船。  不一会儿,大游轮就启航了。这是默默第一次坐这样的大游轮,难免有些好奇。他东瞧西看了半天,最后干脆跑到甲板上看海。  “没想到大游轮居然可以跑这么快!”看着被游轮一劈为二的海面,默默兴奋地张开了双臂。  “现在的游轮以汽柴油作为燃料,比以前的蒸汽船确实要快很多。”爸爸解
  
日头早已偏西了,胡同里的光线渐渐变得黯淡,可母亲参加家长会还没有回来,我心里溢满了焦灼和不安。同学王小燕的母亲回来了,我着急地迎上去问:“阿姨,我妈妈回来了吗?”  王小燕的母亲神情复杂地告诉我:“家长会结束后,老师把你妈妈留下了,说要单独和你妈妈谈谈。”说罢,她喜滋滋地夸赞她女儿:“今天老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我家小燕,说她每次考试都是班上前几名呢!”  小燕手上拿着一根冰棍儿,吃得甜蜜蜜的,露出满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尤其是这个“怒”,有些时候可以带来强大的杀伤力,君不闻“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其实不仅人类世界,但凡动物,大多都会“怒”,这个“怒”在动物里面更多地表现为领域行为。什么是领域行为  生态学家对领域一词曾有过各种解释, 如“领域是受动物所保卫的一个区域”,“领域是动物的一个排他性独占区”,“领域是不允许竞争对手闯入的一块禁地”等等。但有些生态学家对领域的解释则不那么严格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光看得越远,舞台也就延伸得更远更大。舞台是一个人展示自己的最好方式,必将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大亮点。七年级后,我参加了一系列英文比赛,这些比赛让我认识到舞台并不只是一个铺着红色地毯的大平台。  端午节前后,我前往上海参加中学生英文原创演讲区域赛。在等候室里,我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满耳朵都是非比寻常的英文表达,而不是中文。环顾四周,全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周晨常常给我讲她父母的趣事:西装革履的父亲在外一副威严气派的样子,回家却沦为“妻管严”,不仅洗衣做饭样样精通,还分分钟被要挟睡沙发。母亲则整日鼓捣着黑暗料理逼迫他们笑着吃下去。她讲起这些事来手舞足蹈,一向性格严肃的我也被逗得开怀大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的家庭氛围总是沉默的,父亲下班后总是闷在房间里,少言寡语,每次我兴奋地说个什么事他都面无表情,用“嗯”“都是这样啊”之类的话敷衍了事。而母
天际的一抹黑色慢慢扩大,好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机械庄稼,由远及近吞噬了一座座金黄的沙丘。灰色的冷光使晴朗的白天一下子昏暗下来,只有一行行吸尘器大小的机械闪耀着钢铁的色泽。但是等到队列迫近,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光又将四下映成一片白昼,照得人睁不开眼。  这不是查理大帝的军队开进了沙漠,而是一种名叫奥克松斯(Auxons)的机器。它们不需要人类的操作和照料,就能在短时间里占领整个沙漠,把沙漠改造成聚宝盆或者丰
1. 如果你的心真是柔情似水,软得不行,那就先放冰柜里冰冰呗,会硬的。  2. 这本书特别特别好看,所以我一直舍不得看。  3. 经常会从梦中惊醒,因为做了一个“饿梦”,好饿好饿的梦。  4. 你这人没啥特别出众,就是面子够坚固。  5. 我人生中最怕的三件事:第一是怕死,第二是怕生病,第三是怕生病的时候死。  6. 你和他说文明,他给你来野蛮;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无赖。  7. 不要说你不认识
只要想妈妈了,我就打开《诗经》,里面有我劳动一生、挎着竹篮、且歌且行在田野沟壑间采摘野菜的妈妈正款款朝我走来……  在《诗经》里,一个模糊瘦小的身影正歪歪扭扭地骑着白行车,从小路的那头朝我走来,车后绑着一个大麻袋,车把上挂着一个竹篮,篮里装满了叫不上名的野花和野果,那个身影就是我的妈妈。  到家后妈妈把沉重的麻袋卸下,把竹篮递给我,开心地说:“先把花插到瓶子里,然后再吃果子。”然后就开始忙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