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学生的与众不同 培养学生个性化思考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能力识别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结果的正确、优劣,对学生的独到之处要给予认可和欣赏。教育要培养的是有个性的人才,而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标准件”。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态度的稳定,学生相近的年龄和从众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解答问题的角度大体相同,从而导致答案唯一化、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要改变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认为,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赏识学生的与众不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赏识的基础是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教师赏识学生与众不同的前提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首先,要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意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善于运用启发式。教法的多变,必然会打破课堂教学中一潭死水的局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的思维才会在求新求异中不断发展。其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他们回答问题不到位或不准确,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再次,对于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要给予重视,对于有价值、与众不同的发言,教师要给予他们讲述思考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赏识学生不拘一格的朗读,强调读出自己的理解
  精讲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是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多年来,我们采取的读书方式有很多,如自读、对读、评读、分角色读、默读等。不管学生以怎样的方式去读,都要重视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例如,课文《北京的塔》中的第一自然段“一座高高的塔在北京站起”这句话,大多数学生在朗读时都把重音落在“高高的”这个词语上,从而强调这座塔外观上与其他塔的不同之处,即这座塔非常的高。有一位学生把重音落在了“北京”这个词上,我带着好奇与欣赏的眼光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读?他说:“我想告诉别人这座塔在什么地方,它在我们北京。作为北京人,我感到很骄傲,所以我这么读了。”听了他的话,我感受到他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又自然地接受了思想教育。
  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会保护他对朗读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自主理解课文的能力。这一点也正说明了,阅读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所以,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训练他们思维的正确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赏识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强调写出自己的文章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小学语文第四册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看图想一想,龟兔赛跑的结果会怎样,先说一说,再写下来。题目中的三幅图展示了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跑在前面,就躺在大树下休息,而乌龟一刻不停地向前爬着的画面。学生都知道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历来以“乌龟赢了,兔子输了”的结果来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要看不起别人。而我的一名学生续写了这样的结果:兔子听到乌龟的脚步声,睁开眼一看,乌龟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兔子想,我要拉着乌龟一起向前跑。当它们一起跑过终点时,小动物们使劲地为它们鼓掌祝贺。看到学生续写这样的结局,我对他竖起大拇指。学生精彩的创作,让我感受到他心中的善良与友爱。相信,在教师努力放弃“唯一的标准答案”的教学情境下,会培养出更多的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学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知识范围尽管比较有限,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艺术的发挥却是有一定自由度的。只要教师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独具匠心的“自我学习”的条件,并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方面的与众不同,不被标准答案所压制,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学生就会收获真正意义的成长。
  □编辑 王宇华
其他文献
本文从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兴起的虚拟现实技术的立场,以陕北文物为代表,讲解陕北文物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下的虚拟现实技术从而得到传承和发展的创新.尝试从虚拟现实技术为立足
在分析国内外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工业工程专业特点、领域范围的基础上,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特点,笔者结合几年来人才培养的经验,探索适合工业工程专业
我校全体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了积极的探讨。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以绿色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根本。根据我校学生情况,我们自制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从“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学习习惯、个性心理、学习素养和审美能力”七个方面,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美德。  ■ 学生个人德育综合素质评价  建立学生个人德育积分制。各班级针对本班级学生特色,制定班级班规和德育积分
北京九中践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责任感与行为方式;培养学生树立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与价值观,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科学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尊重文化多样性,理解与尊重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珍惜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养成与各民族、国家与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文明素养;培养学生逐步树
案例:  一天,一个学生眼圈红红地走进心理咨询室,连说自己“想不通”。经过询问,得知她与班主任发生了冲突,而且这样的矛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告诉心理咨询老师:因为班主任把班级信箱的钥匙收了,她与外校一个男生的通信被查,班主任一定要她说明情况,并说有事可以打电话,为什么一定要写信。这位学生气愤地说:“我为什么必须向他说明情况?我为什么一定不能写信?”这还不是促使她来咨询的直接原因,她走进心理咨询室的
■ 倾听法则——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是一门艺术,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倾听他人,会使对方心情愉快,毫无顾虑地吐露出内心的苦恼或喜悦,最重要的是能使说话者感觉受到尊重。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谈话者的意思、流露出的情绪、传播出的信息,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这便是人际交往中的“倾听法则”。  去年艺术统考成绩公布的那天,小曼同学情绪十分低落。平时她的专业
【摘要】要想争取教育信息的最大成效,保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就必须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心理投入是心理沟通的前提,可以产生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其教育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心理激励是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从内心世界强化学生的动机,使他们朝着集体组织目标方向发展。心理平衡是心理沟通的最终目的,可以使班集体中每个成员因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而产生一种舒畅欢快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心理矛盾
当下,当我们冷静地审视语文课堂时,会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渐渐淡出了课堂。许多教师在课上当讲不讲,当问不问,唯恐被扣上“一言堂”和“满堂灌”的帽子;课上翻来覆去地朗读,看似热烈的讨论侵占着大量的时间;讨好的评价,不敢指出学生问题所在,生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重要环节的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毫无深度广度可言……面对上述现象,如何让教师不再谈“讲”色变?这是一个值得教师深入探讨的问
针对中药材、调味品及外敷药物中的去甲乌药碱,建立了一种基于QuEChERS前处理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的检测新方法.样品经甲酸-乙醇提取、QuEChERS吸附剂净化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