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纪录片叙事方式新探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8年“‘6·26’国际禁毒日”电视宣传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七集电视纪录片《刀锋》。《刀锋》随警拍摄历时一年,全片以强烈的纪实性与鲜明的主题性对主题式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创新进行了实践尝试。
  
   《刀锋》的叙事策略——聚焦于“锋”,于细小处揭示宏大主题
  
  《刀锋》所承载的主题是一个严峻、现实、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禁毒。整个纪录片所要实现的媒介功能是对“中国三年禁毒人民战争(2005年—2008年)”完成史料性记录,通过揭示与展现毒品问题现状,使人民更为深刻地认识毒品,从而自觉地参与“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禁毒战争”。按照纪录片传统的风格化分类标准,《刀锋》属于典型的主题式纪录片,而主题式纪录片创作的瓶颈之一就是“答案已知,主题闭合”。禁毒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早已成为共识的时代主题,不可能衍生出异议与争议的主题多元色彩,因此,此类主题式纪录片在答案已经先入为主的主题统摄之下,拍摄主体的未知性与开放性的纪录特色被削弱,在传播效果层面很容易产生宣教味道,风格与品质也容易混淆于电视专题片。
  针对禁毒主题的已知性与无悬念,纪录片《刀锋》在叙事策略上采取了故事化表达的整体定位,通过“视角收缩,聚合焦点”来消解“禁毒战争”这样一个过于宏大的题目。始于2005年的“中国三年禁毒人民战争”是一场举世关注的扫毒之战。对于这样一场意义深远、旷日持久的“人民战争”,想要通过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手法完成纪实与记史的双重功能,需要充分利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用最小的面积浓缩最宏大的背景与最深刻的思想”。
  面对这场宏大的“人民战争”,《刀锋》在叙事视角上选择了收缩策略,放眼“全刀”而后聚焦于“锋”。记录与表现一场“战争”需要把“战争”分解为若干次战斗,从中找到主战场。经过两个多月的实地调研,摄制组最终将拍摄地点选择在云南,因为那里被称为中国禁毒战场中的“赤壁”,它是每年中国毒品犯罪发案最多、缴获毒品数量最多的省份;它是和平年代中国境内仍在响枪、响手榴弹的特殊区域。云南就是中国扫毒利剑上的“刀锋”。2007年10月,《刀锋》摄制组沿中缅边境线在云南省临沧市、保山市设立三个摄制点,随警拍摄边境缉毒战;在昆明市火车站、昆明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亚洲第一大戒毒所)里设置了摄制点,跟拍实录毒品中转与戒毒康复;通过公安部禁毒局、云南省公安厅与缅甸政府协调,在2008年4月至5月实现了对境外毒源地金三角的采访拍摄。“中国三年禁毒人民战争”这一宏大主题,被分解为若干“小标题”:探秘境外毒源地金三角——打击毒品越境走私——揭示毒品中转渗透内幕——调查吸毒者群体现状。这样一个链条并不是编导的主观逻辑,而是毒品犯罪与危害的客观现实,因此也成为了《刀锋》所选择的叙事脉络。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战争”,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被分解为若干个“点”,如《边塞奇兵》中边境线上的一片密林里的几次伏击、《怒江阻击战》中一座桥上的多次较量、《舞出我天地》中同一舞台上几名戒毒康复人员的命运等。在主题式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消解宏大并把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对象,才能使电视纪录片具备可实际操作的前提。
  
  《刀锋》的叙事技巧——拓展纪实理念,突出戏剧张力
  
  为什么具备思想性、现实性、纪实性等美学特征的电视纪录片却不能如电视剧一样吸引大众?中国纪录片迄今仍处于经济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博弈状态之中。如今,越来越多的纪录片编导开始意识到,电视纪录片的高端定位不能绝对脱离于电视的大众文化本位,创作电视纪录片必须充分认识到大众文化中商品消费的特征,即“消费文化使用的是影像、记号和符号商品,它们体现了梦想、欲望与离奇幻想;当代消费文化,似乎就是要扩大这样的行为被无疑地接受、得体地表现的语境与情境之范围”。改变纪录片曲高和寡的市场尴尬,就必须考虑观众的审美情趣(梦想、欲望与幻想),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与故事性(无疑地接受、得体地表现的语境与情境)。尊重观众的收视需求与习惯,并不等同于向“消费文化”妥协。一部纪录片应该是一个观众乐于阅读的故事文本,纪录片的编导必须考虑观众“故事娱乐”的需求。在娱乐化潮流影响下,纪录片创作已经呈现出鲜明的风格化嬗变,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借鉴与引入影视元素,把向影视创作技法“偷拳”,作为创新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途径。
  主题式纪录片需要按照宣传主题去发现题材、组织素材,同时还需要创造性地处理与表达。《刀锋》在叙事技巧层面采用了“现场体”叙事模式,通过若干完整的、带有极强悬念性的新闻现场,构成一个统一的、情节丰富的故事。禁毒题材中的缉毒警、毒贩、毒枭、卧底,以及监控、推理、追捕等元素带有强烈“戏剧冲突、影视动感”,这使得《刀锋》具备了将戏剧张力融入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可能。在《刀锋》的摄制过程中,没有使用主题式纪录片传统的文本模式(包括采访状态、解说风格、出镜方式),而是专门研究制定了“电视纪录片《刀锋》‘现场体’叙事规范与标准”,并作为操作细则,以保证七集纪录片整体风格的统一性。
  纪录“影视化”。整体风格定位为“新闻性定位,影视剧式表达”,纪录片文本内容以新闻事实为真实内核,叙事、画面、配乐、包装等借鉴影视风格与手法,力求实现强烈的剧情感受。
  解说“旁白化”。依托场景变换、人物对白、情景现场等手法推动情节发展,解说词以旁白的形式出现。为保证剧作式节奏的整体风格,每集的解说内容控制在1000字至2000字之间。
  同期“对白化”。采访方式力避静坐式常态人物采访,人物同期声力求鲜明的对白感,叙事所必需的人物独白通过融入情节发展过程、背景环境独特设计等方式实现,以补救影视纪实效果的削弱。
  人物“情绪化”。每集纪录片所要塑造的具有较强感染力的核心人物,不是通过解说进行描述式人物刻画,而是使用镜头语言捕捉人物情绪化表情与情绪化语言,通过故事与情节,在矛盾冲突中树立典型人物个性。
  出境“故事化”。记者不以常态出镜方式出现在节目内容中,记者介入应与环境的独特性、情节的推进与发展等融为一体,力避因记者的出现与存在而影响故事的影视叙事风格。
  画面“造型化”。除不可控制的非常态现场外(如监控、抓捕等),节目中的纪实性镜头语言必须保证光影效果、色彩效果,新闻性的写实与构图造型的写意并重。
  拍摄“同步化”。节目内容确保全部为随警实拍、跟拍,不使用任何情景再现式的摆拍与补拍,保证每个选题跟拍的过程完整,“现场”贯穿始终。
  采编“剧本化”。在跟拍过程中,以影视冲突与悬念的质感为故事标准,对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与选择,力避纯自然式记录造成主题与线索的分散。
  纪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特征,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也极为忌讳与虚构类影视作品相提并论。《刀锋》在创作过程中所尝试的是将影视剧中的戏剧张力融入纪实性的主题式纪录片中,实现这一理念的途径是随警实拍,积累鲜活的新闻现场,使新闻现场成为真实的“场景”和“戏”。为此,摄制组体验了原生态记录边境缉毒战的残酷与惊险;通过秘拍设备在昆明市摄录了毒品中转的无孔不入与触目惊心;在伏击境外武装贩毒者的火力伏击圈里,想尽办法争取在战斗现场至少有一个“机位”。.每一个参与《刀锋》拍摄的记者都是身披防弹衣的战地记者,通过贴身实拍第一新闻现场,实现了“记者与现场零距离,镜头与毒品零距离”,通过纪实的客观与震撼还原了“禁毒战争”中的本真细节。在随警采访近一年时间内,摄制组先后跟拍各类毒品案件五十多起,最终淘汰了其中近40起,丰富的现场素材使《刀锋》具备了影视剧作的悬念与张力。
其他文献
二是抽象与形象的关系。抽象思维,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它以抽象为特征,抛开具体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象力,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实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也不是绝对对立、水火不相容的。有时候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文学艺术也讲内在的逻辑,解说词写作也要借助形象。我个人认为,能否越过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转
期刊
在中组部召开的全国第十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中,重庆的党建电视专栏《红岩本色》继上一届夺得特等奖之后,本届再获特别奖,殊为耀眼。《红岩本色》也一直是当地电视台品牌节目,曾在当地电视节目评级排序中进入前十位,在党员群众中拥有极高知名度和号召力。相比之下,其他很多地方的党建电视专栏却没有这么风光。曾有某地同仁向笔者抱怨,说他们的专栏被电视台领导砍掉,因为栏目没有品牌效应,收视率太低。党建电视专栏有无品牌
期刊
【宽频映像】  由于正处农闲季节,裴庄村远教管理员李春富成了大忙人儿,每天按农民需求组织适合播放的培训片是他这几天最重要的工作。这边片子备好了,可是那边播放设备却出了问题,电脑突然黑屏无法启动了。老李凭借以往的经验,检查维修了好一阵子,可电脑就是不听他的话,给老李急了一脑门儿的汗。这时,旁边有村民提醒老李说:“赶快报修呀,叫远教‘120’服务车来。马上就要到时间了,一大堆人还等着看《奶牛饲养技术》
期刊
“远教设备维护难”是许多基层站点遇到的最大困扰。原因是设备的维护工作大都由管理员负责,而管理员又多身兼数职。因此,站点设备一旦出现突发性故障,管理员就很难及时维护,进而造成站点出现“停摆”状况。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惠民县远程办抽调精兵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技术保障队伍。这支被称作“远教110”的维护服务队通过高效工作,不仅确保了惠民县1132个站点的正常运行,还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强的优势,为基层
期刊
熟悉的陌生人    生活中总有很多奇妙交集的朋友,有些擦肩而过,有些一见如故,而有些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某刻,我会不经意想起那个淡淡的影子,那个淡淡的人,而心里,却会涌起深深的回忆,带着感动,也带着一点哀愁。  2006年,我刚成为一名组工干部,工作总不得法,写材料感觉难比上青天。每当这时,指导我写作的组工前辈就会对我提起郭奕星,一个我未曾谋面的同事。  郭奕星,中文系才子,文字功
期刊
济南市历城区南依泰山,北邻黄河, 自西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建历城县沿革至1987年撤县设区,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为齐国西南门户,明清以来为山东首县,素有“齐鲁首邑”之称。历史的长河折射出历城厚重的文化底蕴 。而今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历城更加魅力四射。 这里的党建工作也像一朵朵奇葩盛开在齐鲁的大地上。   1997年4月,由历城区委组织部独立创办的《历城党建》电视专栏正式开播。11年的
期刊
在2008年岁尾之际,我们得到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拍摄的《百姓的事比天大》在中组部的电教片观摩评比中荣获了专题片类一等奖,这是对我们的莫大鼓舞与肯定。欣喜的心情稍稍平静后,我坐到电脑前,整理起电脑中的档案资料来。不经意间,再一次打开了标有“潘作良”字样的那个文件夹,同时也再一次地打开了心中那扇记忆的门……    “情”的定位    我总觉得,当你努力想做成一件事而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时,是最痛苦的
期刊
我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党员电教工作的,那时我们新疆的电教工作才起步不久。在电教岗位上,我结识了无数用灵魂照耀我心灵的先进人物,拍了很多回忆起来就有幸福感的专题作品。如今提起电教工作,仍然深情系之。  在干电教以前,觉得拍电视片很好玩。后来拍党教片,却发现这里面其实不简单。一次,为石河子热电厂的一位优秀电焊工拍一部名为《焊花情》的专题片。在跟拍的几天里,下管沟,爬高空,寻常事也。有些管沟,人
期刊
海拉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开展远教工作以来,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课件很受农牧民群众的欢迎。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适合寒冷地区的种养殖技术课件太少了,几乎是没有,我们需要的课件根本找不到,接收到的课件又用不上;二是介绍大棚、温室种植业的适用技术课件很多都是前几年推广的,跟不上我们这里的发展步伐;三是典型经验课件内容大多都是中原地区或南方地区的,离我们
期刊
作为灾害现场的亲历者,记者在现场连线中起着支撑性的作用。他们站在媒体的最前端,不仅要善于观察分析现场,抓住典型细节,更要通过流畅清晰的口语表达来阐述媒体的观点。灾害性新闻报道现场的危险系数比较高,在此次汶川地震现场更是充满了大量未知的安全威胁,这对现场记者的心理素质及应变、适应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尊重新闻的真实性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记者工作中的第一要务就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