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经济关系 不仅是能源

来源 :财经·年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gn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仍然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济往来中的基石,但随着该地区国家经济多元化的努力,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已经打开一片天地;人口增加和城市化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中国基建行业也可分一杯羹
  中阿关系未来发展的新合作框架“1+2+3”: 1指的是能源合作为主轴,2指的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贸易投资,3指的是核能、航天和新能源三大高科技领域
  过去十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增长九倍,而阿拉伯国家向中国的出口今天也达到2614亿美元,相当于2002年出口水平的14倍。阿拉伯国家向中国的出口占阿拉伯国家总贸易的比重从2002年微乎其微的3%达到2012年的9%。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主要是机械和制造设备,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阿拉伯国家,如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埃及和摩洛哥等,是通往撒哈拉以南非洲迅速成长的新兴市场的门户。迪拜将自己定位为再出口的吞吐中心,其中,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再出口占迪拜物流市场的超过70%,出口类别主要是汽车和服装,2006年到2011年间增长了81%,达到107亿美元。这为中国的出口商提供了极大的机会。作为阿联酋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中国的非石油贸易出口额达到400亿美元,年增长率估计在16%。同时,黄金、象牙和其他贵金属则从撒哈拉以南非洲经由迪拜出口到中国,满足中国国内市场对首饰和装饰产品的需求。
  作为中阿合作论坛框架的一部分,6月份召开的第六届中阿部长级会议出台了中阿合作论坛2014年-2024年发展蓝图,旨在将中阿关系提升到更高的战略水平,进行更广泛的贸易合作,包含更高的技术含量,以及在中阿高级官员之间开展更广泛的对话。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访问中亚时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目的在于重建这条古代贸易走廊沿线各国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此外中国还提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动议,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国家可以对其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
  未来几个月,关于这个银行的细节将浮出水面。我们认为它将为海合会国家的投资者提供参与不断增长的东盟+3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会为阿拉伯国家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提供新的融资渠道(见图1)。
  和中国走到一起
  过去几个月里,海合会国家的代表团纷纷跨过印度洋,来到远东地区寻求更多的贸易机会。中国-海合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中阿关系的基础,预计今年中阿的双边贸易额将达到3000亿美元。
  仅在迪拜的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就有超过150家中国公司注册。随着中国在迪拜的外派人员和游客不断增多,来自中国的不动产投资现在已排在海外投资者中的第八位。2014年上半年,中国投资者在迪拜购买了价值2.7亿美元的房地产。如果这种势头继续,预计到2014年底,中国人在迪拜的不动产投资将实现50%的同比增长。
  迪拜还是中国向中东地区投资的“大本营”:受迪拜龙城市场巨大成功的鼓舞,龙城市场计划在2015年上半年在巴林开业,将超过400个中国品牌引入这个海湾地区新市场,此前中国投资主要在阿联酋、沙特和卡塔尔等国家。
  2013年中国承包商和阿联酋签下了价值近15亿美元的项目协议(同比增长32.3%),并且预计还会有大幅增长。由于迪拜将主办2020年世博会,从2014年到2017年间预期迪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价值将达到1320亿美元(2013年为340亿美元)。
  随着更多中国企业参与海合会国家的市场,人民币结算也在增加。4月,卡塔尔中央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一项协议,帮助卡塔尔央行投资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国农业银行9月第一次在迪拜发行了人民币债券,价值10亿元人民币,以支持迅速发展的中阿贸易和投资活动。中国的银行正计划在科威特、摩洛哥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成立更多分支,为中国和阿拉伯的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和金融产品。此外中国-海合会国家自由贸易协定预计将于2015年签署,这也明确表明了中国和更多海合会国家合作的意向。
  最近中国宣布未来五年将在迪拜投资500亿美元,特别是为迪拜2020年世博会的相关项目提供融资。为了实现这笔庞大的投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中国银行业巨头都开始拓展在阿联酋的业务。迪拜国际金融服务管理局(DIFC)6月也向中国派出了第一支官方代表团,以增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金融合作。
  为了服务于不断增长的中国顾客,阿联酋90%以上的大型商店都可以直接用人民币结算。根据汇丰银行的估算,2015年有30%以上的中国贸易将以人民币结算。中东地区目前占中国以人民币结算的能源和资源进口的58.2%,预计将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挥重要作用。
  迪拜和中国中西部城市银川和兰州之间新航线的开通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间贸易投资的不断深化。很快,阿拉伯的首饰零售商和清真食品出口商将有更多机会直接和中国非沿海城市及穆斯林生活的地区做生意。
  沙特阿拉伯股票市场2015年将向外国投资者开放,这意味着中国投资者将有机会进入除了迪拜和卡塔尔之外最大的中东市场。此外,将沙特股市纳入MSCI 新兴市场指数也将吸引相当的增量流动。
  沙特股市对外国投资者开放也为EMEA(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开拓了新的天地,因为沙特很可能成为该地区资本市场的标杆。沙特市场流动性非常高,日交易量约2.5万亿美元,超过俄罗斯或南非的交易量。阿拉伯市场加沙特阿拉伯市場资本化将超过南非、俄罗斯和土耳其市场的总和。这些国家一直以来都是EMEA地区的标杆。波动性仍然是担忧之一,但预计当局会采取渐进和防范性的措施。
  能源:中阿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国国务院于2013年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碳氢化合物将是未来十年中国能源规划的核心。受雾霾影响,中国大城市正在用天然气取代煤炭,2013年天然气需求比2010年几乎翻番,达1900亿立方米。   2012年中国天然气总需求量的近30%已经需要进口,并且这个数字预期还会迅速增长。中国原油进口有超过一半都来自于中东国家(包括伊朗)(见图2)。今后,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还会增加,到2035年将占全球总需求的四分之一以上 (27%)。从中东-北非国家进口石油未来十年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近700万桶/日。
  伊拉克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中国第三大石油供应国,目前供应了中国约10%的石油,中国参与了伊拉克20%以上的石油项目。
  但是与2012年290万桶/日的水平相比,2013年伊拉克石油出口没有增长,这部分是受到叙利亚内战和伊斯兰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在该地区迅速扩张影响。如果局势继续恶化,很可能会影响其830万桶/日的长期目标。迄今为止,伊拉克危机并没有影响中国在当地的石油生产,因为中国项目大多位于伊拉克南部。不过,尽管面临巨大的生产风险,伊拉克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将是油价抬高而不是供给中断。
  同时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天然气的依赖也会增加。现在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已经每年向中国供应200万吨液化天然气。
  南苏丹也逐渐成为中国在非洲的主要能源来源。在2014年1月-5月间,中国从南苏丹的月石油进口量同比增加了50%,达到71万吨。
  一旦利比亚的安全局势得到控制,中国公司被迫中断的业务可能会继续展开。由于政治、安全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在阿尔及利亚和埃及也可能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基础设施建设:阿拉伯世界新热潮
  未来十年,随着收入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对电力、交通运输、电信和住房等的需求不断增加,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开支可能会达4.4万亿美元。阿拉伯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是世界最高的地区之一(到2015年为2%),并且70%的人口都为30岁以下。
  阿拉伯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各不相同(见图3):石油生产国如伊拉克、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每年会将GDP的11%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而石油进口国和海合会国家的比例则在5%-6%。预计开支的最大一部分将用于发电和交通运输(43%),其次是信息通信技术(9%),以及水处理系统(5%)。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有缺乏资金——特别是石油进口国,以及缺乏政治共识。
  对于急切想要扩大在阿拉伯国家业务范围的中国企业,规模可观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不可错失的良机,何况中国企业一贯擅长以价格优势完成承包和建设项目。中国承包商也开始瞄准该地区其他高端建筑项目,毕竟它们在该地区有数十年的经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刚拿下两大酒店的开发项目,将在迪拜卓美亚地区建造两栋豪华酒店,预计2017年完工。此外中国公司已经获得若干大型建筑项目,如沙特艾卜哈的哈立德国王大学,价值7亿美元。
  仅工程和建筑两项,中国公司就已经在海合会国家拿下价值超过700亿美元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房屋、道路、桥梁、港口和发电厂等领域。
  现在中国还在将目标转向北非。中国在摩洛哥的第一个工业投资项目最近由山东山钢集团获得,该集团将投资1.5亿美元在摩洛哥丹吉尔自由贸易区建设钢铁生产基地。中国其他公司,如葛洲坝集团和中国银行也在寻找进入摩洛哥和其他北非市场的机会。
  未来五年,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和突尼斯預计会将GDP的平均31%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到2018年为建筑公司和承包商带来的市场价值约为3000亿美元。财务上吃紧可能限制公共部门的投资 ,但是这将给本地和国外的私人部门带来大量机会。阿拉伯之春后,政府受到了从下至上和从上至下的双重压力,需要拿出实在的政绩,因此未来几年商业环境可能会有切实的改革。
  未来,中国的对外投资规定也会更加灵活,中国的新规规定低于10亿美元、对非敏感行业和国家的投资,将不需要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批准。这将更有利于中国公司抓住阿拉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机遇。
  中国技术在阿拉伯世界站住脚
  阿拉伯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兴趣在稳步增长,特别是最近十年尤为明显。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技术出口在2012年达到5500万美元,过去十年里年均增长速度近30%,产品从电脑、手机到汽车和战斗机。2000年以来,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技术出口占阿拉伯国家高科技产品进口总量的比例稳步增长,从30%增长到2012年的近45%。
  利用创新倡议政策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系,华为过去十年一直在阿拉伯电信技术服务市场独占鳌头。2009年到2013年其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达到2740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其中东业务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6%。阿联酋电信运营商Etisalat与华为签署了一项协议,华为将参与阿联酋政府的智能城市项目,以及2020年世博会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Etisalat和华为将合作开发第五代移动宽带,或称5G,这在该地区电信史上还是第一次。华为的商业网络也已经拓展到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黎巴嫩、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等国。
  2013年,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百度在阿拉伯国家全面推出了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的浏览器El Browzer,预安装在所有法国电信商Orange的安卓设备上或者供用户下载。这种客户定制的产品让百度成为市场领军企业,影响该地区超过8000万的客户。
  中国汽车生产商也开始进军阿拉伯市场。重庆汽车品牌力帆出资2000万美元与伊拉克本地最大的汽车经销商 Zam Azam Spring合作建设了一条新的生产线,从2014年2月起年产量可以达到10万台,供给当地和海外市场。
  移动设备的普及率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接近100%,饱和度却各不相同。网络普及率仍然需要提高,该地区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可以使用互联网。华为和联想在全球智能手机销售市场上已经排名第三和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4.9%和4.5%,向中东北非地区没有网络的移动用户提供移动设备,可以成为它们的新机会。   个人电脑市场方面,中国品牌联想2013年超过惠普和戴尔,创下5300万台个人电脑的销售纪录,成为世界销量最大的品牌。在阿拉伯市场,联想也继续增长,向中东和非洲的出口量在2012年达到联想海外出口总量的51.2%。
  从本地区的角度来看,高科技产业将在本地区继续增长,虽然高科技出口只占海合会国家总出口的不到5%,但每个国家都重视发展高科技行业,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除了技术产业的新创企业不断增加,海合会国家的产业集群数量也在增加。
  研发中心和智能城市项目也在海合会国家增长趋势向好。不同国家都在发展高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对商用和消费者技术的兴趣非常浓厚。已经实施或者计划启动的项目在沙特有6个,卡塔尔有3个,以及在阿联酋的2个项目。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估计,中东地区消费者、公共机构和金融机构的IT开支在2014年将达到320亿美元,长期前景也非常看好。迪拜宣布将于2015年成立迪拜科技创业中心(DTEC),这可能成为中东北非地区最大的企业园区。
  其他技术类产品和服务也在中东颇有热度。约旦已经有潜在客户承诺在南部投资1.5亿美元建立太阳能发电场,预计到2015年底将完全可以运行。沙特阿拉伯也已经向中国派遣代表团与能源提供商讨论并签署协议。随着两国都准备扩大核能,沙特也在拓展与中国在核能方面的合作。
  随着未来十年阿拉伯国家对高科技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这将成为中国自主研發的高科技产品的可观市场,而这些产品在进入美国市场时经常会受到限制。很快,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的标签将变成“中国创造”,贴在中国生产的航空零件、可再生能源设备、铁路和电信产品上。
  中国向中东北非地区的直接对外投资目前占中国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5%,阿拉伯国家接受直接对外投资总额的约2%。中国的直接对外投资对GDP的影响更大,相当于其GDP的3.5%。随着接收国投资规定以及中国自身对外投资政策的放松,预计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直接对外投资还将增加。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鼓励中国公司从阿拉伯国家进口更多非石油产品,改善贸易构成,将双边贸易额从去年的2400亿美元,到下个十年提高为6000亿美元。
  中国政府推出了促进中阿关系未来发展的新合作框架“1+2+3”: 1指的是能源合作为主轴,2指的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贸易投资,3指的是核能、航天和新能源三大高科技领域,这将成为推动双边关系朝向更实际层面发展的关键。
  弗洛朗丝-艾德博士为Arabia Monitor 首席经济学家、贾一夫为Arabia Monitor分析师
其他文献
面对实在的利益,中国在中东地区一味地韬光养晦已不现实,但这并不是匆忙介入的理由;中国对中东地区的介入不應是美国式的颠覆性干涉,面对复杂的中东地区中国需要新思维  海湾各国情况虽各有不同,但轨迹都是相似的。虽然房地产业、建筑业、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甚至石油化工业都发展得一帆风顺,但这些产业的活力缺乏坚实的基础,且无法为保障就业创造必要条件,公共支出和国内能源消耗暴涨的问题也无从解决。海湾经济体都需
期刊
能源、资源类投资涉及到“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和“新殖民主义”等敏感话题,而且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几乎都需要与东道国政府或其授权的国有企业直接打交道,因此与东道国政府产生纠纷的可能性更大  中国企业与东道国政府发生纠纷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例如,中铝在秘鲁的特大铜矿项目被当地政府叫停,涉及投资数十亿美元;中石油在乍得因为违反环保法律,被乍得政府撤销勘探许可证,并面临12亿美元的索赔  2012年10月,
期刊
深入辨析国家能力,不仅要重视它对于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而且须避免将其简单等同于中央政府攫取资源的能力  哈佛开学的第二天,哈佛大学与MIT联合举办的经济发展系列讲座在哈佛礼堂举行。主讲者是MIT经济系教授达隆·阿瑟莫格鲁(Daron Acemoglu)。达隆因为他那本全美畅销书《国家为什么失败》(Why Nations Fail)扬名全美和国际。  达隆演讲的题目是《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网络方法》
期刊
作为中国海外市场战略重构的尖兵,铁路央企正面临“全产业链”的战略调整和博弈  根据新的“走出去”战略,原先按照领域分工的铁路央企,开始了“全产业链”的整合  “高铁等中国装备要继续深化改革,充分用好对外合作平台,创造有利于企业和装备走出去的环境。”8月下旬,李克强在调研中再次向制造业出海“喊话”。  作为中国海外市场战略重构的尖兵,铁路央企正在展开十年来最大的重组战。  重组战的一方是中国铁建股份
期刊
缩小性别差距并帮助育龄妇女解决生育问题是支持长期经济增长、提高全球竞争力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方式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毛泽东时代妇女解放的豪言壮语。实现男女平等这一道德使命是不言而喻的。  不仅如此,经济发展领域的案例也能证明赋予女性平等权利的重要性。联合国发布的信息显示,在妇女不能充分融入经济环境的亚太地区,每年造成的经济产出损失高达890亿美元。性别差异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直接反映在女性劳
期刊
与以往不同,如今中期选举大都关乎国家政治,其结果就会与当下的美国政治现实息息相关。两党分别控制美国政治,共同承担民众的不满;总统奥巴马的低支持率,由此将左右选民的态度  2010年民主党在参众两院都拥有多数席位,总统也来自民主党人——民主党掌握着整个美国政府。虽然公众没有将出现经济衰退归罪到民主党头上,但他们确实认为,未能解决经济衰退问题责任在民主党。  11月4日,数百万美国人将投票选举各类官员
期刊
麦基文界定的美国革命的中枢问题是英帝国的真实宪法结构问题,而正是英国议会和北美殖民地对英帝国宪法的不同理解与解释造成了宪法妥协的失败,引发了最终的革命  什么是历史的实际?麦基文认为美国独立革命是很晚才发生的事情,之前的斗争不具有革命性质,而是在英国宪法框架内的一种宪法斗争  只有“现代史”的美国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奇迹,源自欧洲宗教迫害背景下的“五月花号”公约,历经独立革命和费城制宪,终于奠定牢固国
期刊
美国外交战略总是在“全球扩张”与“战略收缩”之间摇摆。以此可以帮助我们预见从现在直到2016年的美国外交政策辩论的轮廓;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外交政策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部分取决于奥巴马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新政策结果如何  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外交政策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部分取决于奥巴马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新政策结果如何。如果他的局部干预成功,可能会让两党的候选人都会支持他这种混合式的战略  过去几
期刊
地缘政治风险是中國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过去中国企业习惯于依靠政府,但如今政府的作用越来越有限,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公共事务战略等解决方案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企业海外运营需要独立管控地缘政治风险,具备外交技能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跨国运营,不一定总要依靠政府来应对地缘政治危机,政府本身可能就是问题所在。企业需要发展自己的外交能力  地缘政治风险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
期刊
可参考国企改革的经验,组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属于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者权利;同时组建自然资源监管部门,为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并实施监管  搞建设要有钱,土地成了资产,不能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搞“肉烂在锅里”那一套了,因此征地卖地就成了唯一之选,土地财政就此形成  3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体、私营、外资本身就是靠市场运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