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现代心理艺术 改良高校学生工作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l6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大学生思想中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心理问题不断出现。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把现代心理艺术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来,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也是日后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学生工作者将日渐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和心理辅导者。
  关键词:心理艺术;高校;学生工作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思想中的不稳定因素也日益增加,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这就对高校政治辅导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当前,只有把心理艺术融入到学生工作中,正确处理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本文着重探讨在“育人”的目标下,把心理艺术引入到学生工作中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将现代心理艺术融入到高校学生工作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高校学生工作引入心理艺术的可行性
  1.理论上,心理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相通性
  心理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立足于有效控制而做人的工作,研究人类精神现象的。现代心理艺术就是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如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通过科学巧妙的手段运用到学生工作中,为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服务。它不同于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而是通过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因势利导,以达到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服从管理的目的。
  2.高校学生工作引入心理艺术具有其现实要求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学习和就业,而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价值、理念的“社会转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等原因,极易造成思想的不稳定,引发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不思进取、消极悲观、荒废学业、上网成瘾等现象的出现:高校大学生现在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高校教师利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如心理体验、情感鼓励、倾听和非言语沟通等,与思想政治手段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及时化解学生的各种心理矛盾和思想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种新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心理艺术,其价值和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二、高校学生工作引入心理艺术事半功倍
  1.情感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催化剂
  随着新世纪全球一体化发展,可以看到教育发展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主要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关注人的情感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从而走向新的高度,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为目的。
  情感教育作为现代心理艺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催化剂。运用心理艺术管理学生时,充分发挥情感的功效,以情育情,以情动人,避免盲目性,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迥异,这些都会成为师生交流的障碍,或者说代沟。然而,情感教育重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凝聚力,教师借助正面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因此,高校教师就必须有高尚的情感素养,这是进行卓有成效教学的职业基础。同时,高校教师要多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并从心灵深处贴近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在“安其学”的同时也能够信任教师,并且主动“亲其师”。
  高校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来体验他们的情感和心理。80后的大学生从小被父母长辈宠爱,自私自利,没有集体意识,而且眼高手低,喜欢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高校教师充分认识并理解大学生的这些弱点至关重要。这样,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多宽容理解他;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多鼓励开导他;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多夸奖赞美他;当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要以朋友的身份支持帮助他。即使学生犯了重大错误,也需要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尊重他们的同时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板起面孔,一味责怪和鄙视。可以说,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吃软不吃硬”,教师强硬的态度和刻板的说教只会因引起学生反感,关闭自己的心灵之门,甚至记恨老师,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只有当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真情流露时,教育引导的目的才会真正奏效。对有些心理上略有障碍的学生,高校教师更需要对他们多加关爱,通过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来打开学生暂闭的心扉。
  高校教师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与学生相互理解和信任,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这种无声的、无功利的关爱,对学生无疑具有亲和作用与凝聚作用。学生们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关爱,也会积极配合高校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这样,高校学生工作会由于心理艺术的加入而变得丰富多彩,让教师和学生们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积极鼓励是学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1)鼓励能帮助学生内心建立起自尊、自信
  俗话说,受到鼓励的孩子不会变坏,因为鼓励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一个有信心的孩子,一定会努力向目标前进,追求自我肯定;一个有自尊的孩子一定能稳健的成长,适应环境。父母亲可以借着鼓励增进良好的亲子关系,并激发孩子的潜能。同样,鼓励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在创造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具有突出的效能。适时、充分、恰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以积极的鼓励这一心理艺术及其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引导学生,更能促进学生健康、愉悦地成长。当人的身体处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时,更容易接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积极的鼓励通过显意识进入潜意识,到达意识的深层部分,并能持续的存在。因此,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教师勿以其小而忽视它,而应多多鼓励自己的学生,从而在学生内心建立起自尊、自信。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孤僻自卑的学生,更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鼓励,在集体活动中多鼓励、多支持这些学生,为他们高声喝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爱。
  (2)鼓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深入、细致,直接影响学生心灵大门的开闭
  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更为复杂、微妙,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不愿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和真实的思想轻易向他人吐露。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施以关爱鼓励,以“爱”的力量,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和鼓励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情与情的交流,从而不断激发培养他们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削弱消极情绪对他们的影响。
  鼓励艺术则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要学会表扬。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容易使用并且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方法。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的学生,不仅要充分地理解他,宽容地对待他,更要耐心地帮助他,时时刻刻发现他们的优点,不断鼓励、表扬他们。不要以为大学生长大了,已经不像小朋友需要鼓励和表扬。其实不然,表扬和年龄无关“很好,再试试。”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就能让他获得成功的喜悦,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3)应用鼓励、表扬应注意几点问题
  首先,表扬学生时情感要真挚,语言要真诚。由于大学生大都已经是成年人,自尊心、独立意识较强,对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和表扬的语言要恰当,不能给学生乱戴“高帽子”,否则会给学生一种虚情假意的印象,也就失去鼓励的意义。
  其次,让每个学生都有受表扬的机会。要学会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对那些能力稍欠或者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学生,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他们身上每一点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的表扬会给学生带来惊喜,让他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再次,表扬语言可以“夸大其辞”。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每次微小的进步,都应抓住机遇,扬起鼓励的鞭子,及时表扬,催他上进。有时甚至可适当地夸大事实,以便更大地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更为积极地配合教师,从而给教师工作带来更好的效果。
  最后,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表扬学生时,需根据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差异,采取灵活的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外向型学生可采取热情的言语式直接表扬的方法,而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用“微笑”、“点头”、眼神交流等非语言方式则更易于学生感受教师的真诚。教师客观真诚的表扬,不仅对受表扬的学生来说会终身难忘,同时对全班其他同学也起了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工作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当前的高校学生工作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灵活,引入现代心理艺术来改良学生工作的方式和手段,是十分必要而又非常迫切的。以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为本,心理学为用的模式,充分发挥心理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补效应,让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那么大学生存在的很多心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吴远,郝文清.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王亚坤.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
  [4]宋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文教资料,2006,(24).
  [5]杨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教师的准备、课堂操作、以及课堂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打磨细节;优化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我校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和推行“10+30高效课堂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上,从浅入深;在情感上,由怕到爱。那么,如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远程诊疗系统已成为现如今相关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探讨了在新疆边远地区利用智能骨科装备搭建区域远程骨科诊
四肢骨折术后钢板外露、骨外露及慢性骨髓炎,在以往是骨科较棘手的问题.我院自1993年以来,应用各种组织瓣治疗上述疾病52例,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教室开始的,是促进教师自觉性和创造性的革命。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教师强大的生产力和生命力必然来自于专业成长,执着追求专业成长的学者型教师必定
学校领导听课,可以掌握最真实、最及时、最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从而达到对学校教学常规的整体评价、诊断,取得常规教学的指挥权。学校领导通过听课,和教师交流信息、探讨教学规律和方法,了解教学研究的方向、水平和问题,才能提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见,促进学校教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领导通过听课,对教学改革先进典型进行总结和表彰,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健康地发展。正因为听课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学校领导应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教师先就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听课也就要适应这种转变,其功能就要由过去注重学习与模仿转向注重研讨与探索,要由只重数量转向更重质量。而要提高听课效率,听课者要注意实现“四个转变”。    一、转变听课观念    为使听课由单纯的学习工具向学研并重的平台转变,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听课观念,不能把听课当作单纯的学习工具、模仿窗口,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还影响着青少年的整体文化素质的长足发展。作文教育也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新课题。    探准“脉搏”对“症”下“药”    学生在作文时,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不知怎么着手写,几乎是流行于学生作文中的一种“通病”。为何学生会有这种“通病”?其“通病”的“病原”何在?“病理”如何?怎样“医治”这种“通病”?  为了更快更好地“诊疗”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要不断通过语言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语文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实践活动就是读书和写作,笔者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找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学生廉政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厦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的主
王船山以君臣为大伦,为明朝君主奋斗到最后一息,说明——在明清交替的社会大变动时期,王船山的以君臣为大伦的忠君观念,成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核.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他为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