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科学交流之基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新教师课堂教学调研活动中,笔者对一位教师执教的《米饭、淀粉和碘酒》课堂教学感触颇多。尤其是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导致秩序混乱,时间不够,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的探索性思考。以下是这位教师教学的几个片断:
  [教学片断一]
  在认识淀粉时,教师对学生说:“请你仔细观察淀粉,什么颜色,闻闻气味,捏一下有什么感觉。”几分钟后,教师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却发现还有一小半人沉浸在观察的余热中,不得不叫停并暗示学生:“当有同学发言时,我们该怎么做呀?”有学生说:“应该认真听!”“对,那就请你一边竖起耳朵听这位同学的发言,一边动脑筋思考。”
  [教学片断二]
  在让学生用碘酒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前,教师说:“请大家先看老师的演示,这样拿滴管,注意……”话还没说完,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往食物上滴碘酒了。但据我观察,由于一部分学生事先没有听清楚实验操作规范,有的大概怕碘酒流出来,于是横着拿滴管;有的将滴管的管口直接触碰到食物上,甚至有的干脆拿着滴管在白纸上写字。这时,上课的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赶紧中途叫停:“请大家先静一下!”可是学生正在兴头上呢,哪里还能静得下来。
  [教学片断三]
  当小组实验结束后,请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去汇报检测结果时,其他学生又没心情听发言了,仍旧围着实验器材摆弄着,根本没有要结束的样子。心急如焚的教师再一次强调:“请把实验材料整理好,放在桌子中间不要动。仔细听这一组同学说,看看他们的检测结果和你们的一样吗?”
  本堂课,这位教师多次暗示学生:听清楚同学的发言,再发表你的意见……。
  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人起码的尊重。倾听也是获取信息、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同学们的意见来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的认识更趋完善。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呢?
  一、在正面引领中强化倾听意识
  有一个小技巧就是:让“听”的同学都看着“说”的同学,这样,发言的同学有被重视的感觉,会说得更响亮更有自信;而听的同学也会更专注,没有办法分心。笔者有一次在送教活动中,就这样哄着学生听:“老师的眼睛里有科学,你看着老师的眼睛,就能接收到科学的信息。”其实就是提醒学生要认真听老师讲,不要分心。
  教师自己也要发挥示范作用。不管学生的发言是否正确,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绝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地与学生的思想共舞,很好地与学生沟通,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
  教师不仅要关注“说”的同学,也要关注“听”的同学。常常有意坐到“听众”中间和孩子们一起听,让他们明白“倾听”不光是教师的事情。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注意环顾四周,以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并对听得认真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听得不认真的及时提醒“会听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你听得很认真,能找出别人发言中不正确的地方”。“只有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才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你真棒!”。“发言的同学若说得好,就来点掌声吧!”……小学生的仿效意识强,往往表扬的是一个,受益的是一大片。
  二、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倾听欲望
  小学生最容易被故事、魔术、游戏、竞赛等活动所吸引,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比如讲解一个规范的实验要领,如果老师就是像教材一样按部就班,学生肯定索然无味,而如果说“这个实验,老师只演示一次,如果你没有认真听,就别后悔接下去的比赛哦。”这样一说,学生就提起精神来听了。我们还可以将很多科学概念寓故事之中等等,当学生的倾听欲望被激发起来,课堂自然如行云流水。
  当然,我们的教学不能光靠以上这些“小伎俩”,更多时候,我们需要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情节,层层递进的教学思路来引领学生的“耳和心”。
  三、在有效提醒中培养倾听习惯
  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形式多样地组织学习活动,而且还要注重提醒。
  经验丰富的教师经常会这样做:当遇到一些新课的重要处,或学生回答精彩处,马上会示意别的学生进行复述或点评。例如在检测了面包、米饭、玉米等食物碰到碘酒会变色,这时,老师问学生:“你有什么问题?”一学生说:“为什么这些食物碰到碘酒会变色,而别的食物不会变色?”老师说:“这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你们听清楚他问的是什么了吗?”这样能促使那些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采用这一方法,寓批评于学习中,教育不留痕迹,同时对学生起到了及时提醒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教师教授的时间和机会相应减少。教师可运用组内学生相互提醒的方法。当你的同伴倾听不认真的时候,你可以轻轻拉拉他的手,或用眼神暗示他等等。有些班级的合作学习小组中,不但设置了组长、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还设纪律员,监督组员的倾听行为。久而久之,在孩子的相互提醒或监督下,认真倾听的习惯也会逐步养成。
  套用一下孔子的话:听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听则殆。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龙游县西门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发展迅速,但感染性疾病并未销声匿迹,在自然界人与微生物之间.各种微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拈抗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医师所要做的,是通过台理应
孩子在学习文字之前,画画是他认识这个世界、再现这个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都有画画的潜在能力,孩子绘画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幼儿一味地模仿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者,没有范画,就不知道该怎么画;另一种是接受教育改革思想后,走入误区,在创造性美术活动中教师始终持有肯定的态度,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幼儿盲目地去创造,
1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高血压病、前列腺增生症于2000年8月1日来院疗养.患者有尿频、夜尿多、排尿不畅史10年,外院B超确诊前列腺肥大,经保列治、通尿灵等治疗症状好转.体
残余心肌缺血(RI)是指AMI24h后仍然存在的心肌缺血:部分病人表现为发作性胸痛,部分病人则表现为心电图的一过性缺血性改变。因为RI很可能发展成为再梗死甚至因心电不稳定而致猝
研究背景  六七十年代,我们的家庭大多是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之间的吵闹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彼此心里仍很记挂、爱护着对方,家里有好吃好喝的,哥哥姐姐总是让着弟弟妹妹,而弟弟妹妹也常常念着哥哥姐姐的好,彼此心里都很关心对方,孩子们较容易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而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他们生活在“独”的环境里,家里东西和父母的爱均归他独自享受,再加上父母的过度呵护,逐渐使一些独生子女养成自私
1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有冠心病史.于2001年1月8日凌晨3时突然感觉心前区不适,闷胀,气短,无疼痛.当时测血压160/100mmHg(平时血压140/80mmHg左右),心率65次/min,心律不齐,双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食管癌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食管癌患者和3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sICAM-1的水平.结果 食管癌患
目的探讨吸入异维甲酸能够针对靶细胞发挥足够药效的方法,同时避免全身性中毒。方法给白鼠腹腔注射一次性剂量的氨基钾酸脂或二苯骈(a)芘(BaP)或特异亚硝胺类化合物4-甲基亚硝胺-1
目的 探讨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变化,并观察阿斯匹林对老年性结肠腺瘤及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组织匀浆中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