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英语课堂合作效果的实践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学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学”课堂推进,小组合作型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怎么才能将小组合作的效能最优化呢?经反思得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赋予活动童趣,激发学习热情
  1.对于教学任务本身的热情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的,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于这些趣味活动充满兴趣,愿意去参与,去尝试。动画配音和情境表演可能要算是学生最喜欢的小组合作项目了。每次到了表演环节,学生小组活动热情最高,分配角色,设计动作,相互指导,忙得不亦乐乎,在展示时往往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孩子因为知识能力的不够而不敢展示。我想,他们更需要调动起这份参与的热情,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都是解决方法。我们的小组活动应秉着全员参与的原则,可以让一部分学习困难生从分配简单任务开始,逐步发展到能主动参与。
  2.教学者引导出来的热情
  教学中肯定也有教学任务是比较单调枯燥的,这个时候,教学者就必须通过智慧,将活动赋予童趣,调动学生的热情。在教授4B Unit 6 《Whose gloves is this?》时,句子较为枯燥,缺少情境。于是,我在学生先学环节就告知他们,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我们举行一次化装舞会,而本节课的任务就是挑选合适的服饰。学生在听到这个教学任务后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找出或大或小的衣服,积极熟悉书本中的句型,甚至还查阅了不少网络资料。课上,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怕错过了一个环节而影响了他们期待展示的机会。
  二、科学编排小组,激发最优效能
  尽量在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去编排小组,小组成员组成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既有个性也能互补。小组与小组之间应该是实力均衡的。无论是学习成绩优势的、性格外向爱表现的、成绩较差的、内向自卑的,都应该尽量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这样能促使组间更好地竞争,同时也能让组内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和差生,形成良性循环。
  一个较强能力的组织者将会带领小组更好地完成合作任务。小组合作的任务是多样的,合作形式也是多样的,合理分配任务,组织合作将是小组合作的第一步。一个能力较强的组长显得特别重要,可以由学生推选、教师选拔、轮岗等多种形式产生。小组合作的默契度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磨合的。小组长的成长,也是要在学习中不断锻炼的。
  小组合作时,并不意味着教师是无所事事的,此时的学生们依然需要一个倾听者,或者是一个适时点拨者。在他们有能力管理组织好自己的小组活动之前,他们需要教师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指引他们成长。
  三、合理评价机制,促使合作共进
  1.能者多劳,扶弱帮困
  让组内能力强,知识基础厚的同学担任稍微复杂繁琐的任务,中等或偏下学生能有更多时间用于知识学习和梳理。由于学习小组的成员少,合作学习时能更为细致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此时生教生的效果不会比教师集体讲授差,而且教的学生还能再次巩固所学知识。例如:4B Unit 5 Seasons 有创编小诗,小组展示的任务。组内优等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困难生可能就在为这个任务如何完成而头疼。在合作的过程中,优等生获得了表述展示的机会。中等生能借助优等生,在其作品中获取灵感,得到提升。困难生能在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一节课结束,或长或短,或精彩或简单,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作品。
  2.全员参与,合作共进
  每个小组中都有可能存在一到两名学困生,他们由于知识基础差,容易成为小组中的旁听者,有的甚至可能成为“神游”者,等到展示时他们往往躲到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前组内辅导、调整评价机制等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好胜心。让他们逐步参与进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提升,进入良性循环。
  当“真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一份积极参与的热情,有了一个能力较强的组织者,也有了一种合作共进的精神,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相信各小组都能形成自有特色,展现出异样风采。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习得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团体意识、集体意识明显增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九总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标准农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设置有着广泛的普遍性意义。它不仅能够使国家的粮食产量得到保障,也实现了农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广东省是高标准
<正>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到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而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篮球教学作为高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能产生对其自身来说具有新价值的事物或新思想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哲学思维深入人心,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新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注意什么问题,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呢?  一、师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的,而
近二十年来,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并存的现象即“双赤字现象”一直受到经济学家和相关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因为,大多经济学理论认为持续增长的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的失衡,会在
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必须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
本文主要探讨影视欣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原则,同时指出影视欣赏促进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健康发展。
<正>小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不能只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更需要动手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自由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做好辅助工作,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习兴趣。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而新时代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4月10日至11日,全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现场会在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召开。会议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借鉴淮北经验,强化素质提升体系建设和措
星期天,我带着孩子到西环城公园玩,碰见了多时未见的同学小芬,当时她正陪着她的婆婆出来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