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优质均衡发展背景下的联片教研

来源 :早期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m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锡山区联片教研产生的背景,联片教研的组织形式与类型,以及联片教研在促进学前教育区域均衡优质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并就进一步提高联片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区域;优质均衡;联片教研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7/08-0082-03
  【作者简介】蒋丽芬(1963-),女,江苏无锡人,锡山区教育局干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和要求也更为强烈,教育肩负的民生责任更加凸显。促进园际间办园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需要的必然选择。
  我区幼教发展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全面登记注册,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升类评估和九十年代末的教育现代化评估;经历了本世纪初的幼儿园体制改革和幼儿园全面提升工程。教师队伍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代课教师为主,逐步发展到全部经过师范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训,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但由于办园时间不同,办园条件、师资水平、内部管理存在差异,加上一些幼儿园管理者更替频繁,新教师补充多等原因,我区各幼儿园在教研工作、教研管理、教研水平上存在差异。
  让教师成为教研者已经是幼儿园都认同的理念,但各幼儿园闭关自守的教研状态阻碍了教研水平的提高。很多问题仅靠园内教师的智慧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丰富资源的补充和支持。
  如何缩小园际之间的差异,提高教研综合质量和水平,是教研和行政部门应该思考的新问题。经过多年探索,我认为,联片教研是实现区域内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形式。
  联片教研是指在教研部门的指导下,以教研员为引领,以片内幼儿园为平台,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保教质量,推动区域内幼儿园均衡发展为宗旨,以资源的整合、共享、融合为特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教研形式。
  我区三条交通主干线把全区幼儿园自然地分成了交通便利的三个片区。而同为镇(街道)公办幼儿园,为开展联片教研提供了可能和可行的基础。把相近幼儿园以片联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取长补短,可以获得“1+1>2”的效果。联片教研成为我区教研活动中的一种新形式。
  二、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根据我区地域环境、幼儿园管理模式和幼儿园的特点,我们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构成方式,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一是以地理位置相近或园际之间交通比较便利为划分标准的联片教研活动;二是由中心园带动村(社区)园而组合的联片教研活动;三是幼儿园自愿结对式的联片教研活动。
  (二)操作模式
  1.片区教研活动。片区教研活动是由相近地理位置的幼儿园组成的教研组开展的教研活动。将相近且交通便利的幼儿园划为一片,以片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幼儿园之间共同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在立足于本园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幼儿园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片区教研活动在期初制定好活动计划,由每个幼儿园轮流组织活动,每月举行1-2次。
  2.中心辐射式教研。是以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或主导,带动村(社区)幼儿园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我区有9个镇(街道),有15所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和16所村(社区)幼儿园。为实现中心园与村(社区)园的同步发展,由中心幼儿园为引领的联片教研应运而生。中心园为村(社区)园教师搭建成长和锻炼的平台,定期组织各类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选择有针对性的研讨主题,以话题讨论为切入口,通过教学活动展示和话题互动研讨,在研讨中促进村(社区)园教师的跟进,分享中心园的教研成果。也可由村(社区)园教师组织教研活动,中心园教师参与研讨,提升村(社区)园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这种类型的教研活动一般是一个月举行一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3.姐妹园结对活动。姐妹园结对活动是由各园根据自己的办园特色、课题研究、办园水平的不同而自愿组成的园际之间的交流活动。有的是省优质幼儿园与市优质幼儿园之间的结对,有的是有相同课题研究园的结对,有的是有不同特色课程园的结对,有的是有明显特色差异园的结对。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管理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介绍,可以是过程资料的学习,也可以是现场观摩活动,可以是主动上门取经,也可以是传经送宝。区教研室在自愿结对的基础上,要求结对园制定结对活动计划,开展多形式的活动。
  4.骨干教师展示活动。骨干教师展示活动可以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和专业引领作用,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我区开展了多层级的骨干教师展示活动。如:辅导区、片级、区级骨干教师等展示活动,通过示范课、展示课,以及活动后的研训互动活动,给参加培训的教师带来一场又一场的教学思考,碰撞出一次又一次的智慧火花。区级的展示活动一学期进行一次,辅导区和片级的展示活动一般是一学期举行1-2次。
  骨干教师展示活动,给青年教师以先进理念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引领。在观摩活动后的研讨中,青年教师踊跃发言,与上课教师积极互动,反思教学过程。不少参加展示活动的青年教师都说,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观摩到优质的活动,更使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转变我们的观念,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希望上级教研部门能多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
  5.能手送教活动。能手送教活动是由区级以上教学能手定期为青年教师、村(社区)园教师送教。主要形式是能手组织示范课,活动结束后执教者说课,组织听课教师研讨。这类活动一学期组织一次。
  三、成效与问题   (一)取得的成果
  我区通过多种形式的联片教研活动,积极发挥联片教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收到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1.提升了全区优质化水平。通过联片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所有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全区35所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由建区初的0所,发展到目前25所,实现了省、市优质幼儿园的全覆盖。
  2.优化了教师整体素质。通过联片教研活动,激发了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意识,加强了教研共同体建设,浓郁了相互交流、互动研讨的氛围,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全区946名专任教师100%持证上岗,有区级以上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等114人。
  3.提高了教科研品质。通过联片教研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幼儿园的内涵,提升了办园品质。“十五”、“十一五”期间,全区幼儿园有省级以上立项课题10个,市级立项课题28个,区级立项课题32个。有5所幼儿园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有15所幼儿园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10所幼儿园被评为区教师教育和教科研先进集体。
  (二)存在问题
  联片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我区教研活动呈现出蓬勃、积极、主动的浓郁氛围。但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联片教研活动还存在以下问题:
  教研管理部门对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要求多,对教研制度文化建设引领少,对教研活动过程的规定多,对教研过程的实践指导少。幼儿园在联片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各园个性展示、特色呈现,忽视共性问题的探讨;注重教研形式,忽视教研过程;注重教师教研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忽视教师参与教研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注重教育实践中问题的呈现,忽视对幼儿兴趣与需要的关注。
  四、思考与探索
  要提高联片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使联片教研真正成为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的思考是:
  (一)建立机制,注重引导
  为推进区域联片教研有效开展,区级教研部门要重视教研制度文化建设,建立规范的、保证联片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长效机制。完善各类教研制度,健全联片教研组织,明确教研人员职责,形成联片教研网络,建立教研活动考核评价机制。在联片教研的具体实施中,教研员要深入各幼儿园,和园领导、一线教师一起梳理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拓展教师的视野和研究思路。教研员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观摩活动,参与研讨,及时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和信息服务,从而促进联片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聚焦问题,系列研讨
  为改变联片教研中各幼儿园研讨内容零碎,缺乏联系,教研效益低下,不能真正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现状,我们引导幼儿园在联片教研中关注共性问题的研讨,在确定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联片教研目标时,通过梳理,分析解剖,抓住一到两个重点或难点问题进行系列研讨,围绕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研讨活动,真正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某片区下一年度的教研活动内容安排,由原来的每个幼儿园自己确定教研内容,改变为各幼儿园集中一起讨论,找到共性问题和教师普遍觉得困惑的问题,最后确定对区域游戏活动进行系列研究和探讨。
  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引导教师围绕研讨重点展开,避免过于发散。如关于主题墙饰创设的教研活动,不可能通过一次教研活动解决在主题墙饰创设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针对主题墙饰创设中普遍存在的一到两个突出问题或共性问题展开讨论,让大家积极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实现思维碰撞,达到明确该怎么做的目的。
  (三)关注教师,重视过程
  联片教研活动开始之初,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让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位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通过轮流组织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主动表达。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更多地会分析这次活动中教师是否有收获,收获什么,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我们不再要求教师的发言有多高的质量,有多少深度,而是更注重教师是否用心参与了,是否能在“众说纷纭”中获得启示,对工作有启发,对思维有触动;更注重捕捉教师在研讨过程中的状态,并进行有效引导;更注重将研讨内容与日常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教师将教研活动中获得的思想、理念转化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感到,教研形式是为教研内容服务的,教研形式再丰富多样、热闹非凡,如果不能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也只是一种花架子。为此,我们在考虑教研形式的同时,更注重判断教师的原有经验和教师产生困惑和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更注重寻找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与核心问题,更注重教研过程引导教师围绕研讨问题有效展开,更注重为教师营造平等交流、互动共享的氛围,引导教师自己反思问题,进行思想与行为的主动调整,从而达到真正解决教研问题的目的。
  (四)关注幼儿,促进发展
  教研活动是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所以我们在关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围绕问题进行研讨时,应该更多地引导教师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现有经验,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注重以幼儿发展为本,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在进行教学研讨,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时,要多问自己这样的设计有价值吗?孩子们能获得什么新的经验,有新的收获吗?在研究教育过程时,引导教师更多地思考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是否从幼儿当下心理需要出发,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是否关注到孩子的行为、细节。
  【参考文献】
  [1] 饶琳.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下“联片教研”实践的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 汪卫平.刍议联片教研[J].网络科技时代. 2008. 21:61-63
  [3] 李季湄.园本教研发展之我见[J].幼儿教育.2011,(12)
  [4] 尤克飞.“学、研、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早期教育.2007,(7)
  [4]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学前教研室. 浅谈园本教研中需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EB]:漳州教育信息网,2011-4-1 17:37:46.
  (责任编辑程晓明)
其他文献
【摘要】现有的儿童精神作品中高质量的很少,在呵护儿童心灵成长中,大众媒体缺位,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大众媒介人必须树立儿童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实现专业化专家化,完善儿童媒介的系统化与规范化。  【关键词】儿童电视节目;缺位;责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2-0002-03  【作者简介】郑蓓(1979-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选取A市市级示范幼儿园骨干男教师—K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多次跳槽的原因,以期为幼儿园培养、任用、管理男幼儿教师,以及男幼儿教师自身职业成长等提供借鉴和指导。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性加入到幼儿教育行业中来,最大程度地弥补家庭中父亲亲子教育不足或缺失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带来的众多不利影响。多次访谈发现,幼儿园的文化氛围、管理机制、工作自由度、园长的个人魅力、以及自身专业追求等直接或间接
期刊
【摘要】本研究基于对上海浦东新区357名入职1年~5年的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的现状调查发现:困扰幼儿园新教师的主要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包括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效果达成、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引导、对幼儿个别化的帮助以及教学资源的获得等。新教师困惑呈现出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趋势:入职1年是教师胜任教学实务的关键期,需要初步适应教育教学环境,达成教学效果,掌握教学技巧,获得教学资源和把握班级管理;入职2
期刊
【摘要】现代化教育需要过硬的教师队伍为保障。如何造就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开展好园本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本文从“挖掘智力潜能,明确特色发展方向;组建专业团队,建构长效互助机制;搭建学术平台,营造专业成长氛围;培植先进典型,放大典型辐射效应;定期开展考评,提供专业发展建议”五个方面,阐述了实践中如何造就优秀教师团队的十大措施。  【关键词】园本培训;专业成长;特色  【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淮安市某早教中心100名7~36个月婴幼儿父母的育儿焦虑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父母的育儿焦虑现象普遍存在、焦虑的内容相对集中、焦虑水平随孩子月龄增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等。针对调查结果,研究者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可从认知引导、榜样示范、行为练习三个维度缓解7~36个月婴幼儿父母的育儿焦虑。  【关键词】育儿焦虑;焦虑认知;焦虑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6
期刊
【摘要】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帮助他们体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形成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但当前民族地区幼儿园普遍存在幼儿对当地文化不了解,民族教育资源缺失的情况。为此,民族地区幼儿园可将本土文化与幼儿园环境设置、各领域教育相融合,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本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学前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来自其看、听、闻、触摸等,并以固有知觉的形式形成习惯思维。鉴于此,本研究提倡基于感知与表达的美术学习,由教师引导幼儿观看,使幼儿从生活的“肉眼”转向特殊美感经验的眼光。同时倡导“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活动,以“视觉、听觉(兴趣点)→认知(意识形成)→技法、方法(选择行为方式)→表达(创作空间)→愉悦(兴趣点表达的愉悦)”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构成审美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
期刊
【摘要】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习惯的差异及家长教养意识上的差异。调研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段幼儿在观察、阅读、倾听习惯上呈现差异,幼儿学习习惯相对薄弱;家长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的教养意识较低和教养方式单一。据此,对幼儿园来说,要明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习习惯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不同性别、年龄幼儿的学习习惯;教师、家长应提升自身的素养,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
期刊
【摘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是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杭州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学前教育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构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成本分担与生均补助政策体系,该体系以学前教育“1+4”文件为核心内容,落实各级政府经费投入责任,对经费来源、管理和使用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也着力解决弱势群体入学、民办园发展等突出问题,公平与效率并重,该政策使得杭州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水平有了数量和品质上
期刊
【摘要】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的近代化是一个由单纯的效仿外国模式到逐步的中国化的过程。在此过程的早期,即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的初创时期展现出了依存性、依赖性、依附性的时代特点。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界掀起了独立化、中国化、科学化的运动,涌现出了许多独特的办学模式与成功经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国幼儿师范教育乃至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要做好制度设计和立法工作,都必然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