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C1黏蛋白启动子的克隆及在胰腺癌Panc-1细胞中的转录活性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克隆MUC1黏蛋白启动子,研究MUC1启动子在人类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和人类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方法 采用巢式PCR扩增MUC1启动子片段并酶切连接至含有EGFP报告基因的pEGFP-N1载体中构建质粒pEGFP-MUC1-N1,采用基因重组方法将MUC1启动子片段及EGFP报告基因构建于pShuttle质粒上形成pShuttle-MUC1-EGFP质粒.通过脂质体共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使用荧光素酶检测系统(Luciferase assay system)测定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UC1启动子在Panc-1细胞中的特异转录活性.结果 成功克隆出MUC1启动子,双酶切、PCR检测和DNA测序证实pEGFPMUC1-N1、pShuttle-MUC1-EGFP载体构建成功.重组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升高(t=18.975,P =0.001).经pEGFPMUC1-N1、pShuttleMUC 1-EGFP质粒转染后MUC1启动子在Panc-1细胞中的转录活性为阳性对照CMV启动子活性的69.6%及63.6%,明显高于Hela细胞中的4.2%及3.7%,在胰腺癌细胞中具有较高特异性,且在胰腺癌细胞中的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pGL3-Basic的0.093%.结论 MUC1启动子在淋巴瘤细胞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作为胰腺癌细胞基因转染的肿瘤特异性启动子使用.此研究为进一步运用MUC1启动子在基因水平靶向治疗胰腺癌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不同海拔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胰腺组织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SA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2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海拔1 500米(L)组、海拔3 300米(M)组、海拔4 300米(H)组.每组随机分成假手术组、造模6h、12 h、24 h组.造模组行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较少见.虽然其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总体预后较好,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常伴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最为常见,治疗手段有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胰腺神经内分泌癌肝转移治疗的多样化以及多学科联合治疗,已使更多患者获益.本文就国内外对胰腺神经内分泌癌肝转移的多样化、多学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引言  放射治疗目的在于给予靶区所要求的剂量,同时保护靶区附近的正常组织和器官(OAR)不受到超出许可值的照射.在临床实践中,现行使用两类方法[1]:第一种方法是使射线束投射在临床靶区(CTV)上的形状和临床靶区在此方向上的投影一致,射线束的强度在垂直于射线束中心轴的平面上不发生变化,或配合使用楔形板使其在一个方向上发生线性变化,称之为经典(传统)适形治疗(CCRT);第二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类
期刊
目的 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胰头癌患者行经皮胆道支架置入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不能手术切除且得到随访的72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与姑息性胆肠Roux-enY内引流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35例患者采用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8 ~ 90岁,平
期刊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相关早期肝癌肝切除术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通过临床监测、流行病学和终末结果数据库确诊早期肝癌,包括肿瘤直径≤5 cm,没有肝内转移灶、远处转移或者主要血管侵犯.所有患者均施行肝切除术(不包括射频及肝移植术).2005年4月至2010年11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共确诊肝癌患者20 700例.本文回顾性分析其中537例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
目的 分析多发性肝细胞癌(HCCs)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选择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 13例多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根治性肝切除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支持治疗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 113例多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6%、19%、11%,中位生存时间11.6个月.根治性肝切除术组(n=22)患者1、
目的 通过Child分级、MELD评分了解胆囊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肝功能状况及预后,评价MELD评分系统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973例胆囊炎患者资料,其中胆囊炎合并肝硬化373例患者入选,Child C级、MELD评分>30分、中转开腹等38例予以剔除.335例患者经Child分级、MELD评分随机分成两
患者女,49岁,发现丙肝病史半年.本次因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伴瘙痒5d,于2013年8月23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其余(-).检验结果示:TBil 109.1μmol/L,DBil 88.0 μmol/L,ALT 116 U/L,AST 141 U/L.予以保肝治疗2周,肝功有所改善,但胆红素缓慢升高(图1).彩超示胆总管末段管壁增厚,肝内外胆管扩张.CT示肝内外胆管扩张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