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猪缺氧及复苏后心功能变化及其与心肌β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关系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fw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猪缺氧及复苏后心脏功能变化及心肌损伤机制. 方法 日龄l~4 d新生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6)、缺氧急性期组(n=8)和缺氧亚急性期组(n=8).对照组动物维持空气机械通气50 h;缺氧急性期组动物机械通气缺氧2h(氧浓度0.10~0.15)后空气机械通气(复苏)4h;缺氧亚急性期组缺氧2h后复苏48 h.监测缺氧处理前、缺氧2h末以及复苏过程中的血气分析、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复苏结束后分离左心室,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心肌组织β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采用酶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乳酸、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Tukey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缺氧急性期组及缺氧亚急性期组缺氧2h末pH、HCO3-和氧分压均较对照组下降(P值均<0.05),缺氧亚急性期组复苏后pH及HCO3-分别恢复至7.38±0.05和(23.04±2.40) mmol/L,明显高于缺氧急性期组[分别为7.25±0.07和(16.88±2.40) mmol/L](q值分别为6.76和7.81,P值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缺氧急性期组及缺氧亚急性期组新生猪缺氧2h末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和每博心输出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心率明显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复苏期间,缺氧急性期组及缺氧亚急性期组新生猪平均动脉压恢复至(42.17±6.14)和(43.19±5.55)mmHg(l mmHg=0.133 kPa),心输出量恢复至(150.04±56.17)和(169.75±37.85) dl/min,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缺氧亚急性期组新生猪心肌β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分别为1.51±0.51和2.14±0.66,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56±0.24和0.38±0.21,q值分别为7.02和10.97,P值均<0.01)和缺氧急性期组(分别为0.65±0.20和0.45±0.11,g值分别为6.86和11.38,P值均<0.01).乳酸水平在缺氧急性期组和缺氧亚急性期组均高于对照组[(6.95±0.32)和(6.92±0.40)与(5.03±0.19)μmol/mg蛋白质,g值分别为15.43和15.19,P值均<0.01].谷胱甘肽在缺氧亚急性期组低于对照组和缺氧急性期组[(352.00±16.51)与(438.35±33.66)和(464.66±52.65) nmol/mg蛋白质,q值分别为6.00和8.46,P值均<0.01].氧化型谷胱甘肽在缺氧亚急性期组低于缺氧急性期组[(8.16±1.60)与(20.33±4.85) nmol/mg蛋白质,q=9.68,P<0.01].缺氧亚急性期,β 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心输出量负相关(r值分别为-0.60和-0.59,P值均<0.05),与每搏心输出量不相关(P值均>0.05). 结论 缺氧导致新生猪发生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低血压休克,复苏后可逐渐恢复正常.复苏后亚急性期心肌β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上调,与心脏功能受损程度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的孕妇90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并跟踪随访至产后42 d.应用方差分析、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二分类多
臀先露是最常见的异常胎位,占足月妊娠分娩总数的3%~4%,围产儿病死率高,是枕先露的3~8倍。臀先露的剖宫产率达80%~90%,居剖宫产指征构成的第2、3位。减少臀先露分娩能有效控制剖宫产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妊娠30周以前,臀先露多能自行转为头先露,若妊娠30周以后仍为臀先露应予矫正。目前的矫正方法很多,但效果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现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以指导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人体肋骨是一种弧形小骨,能够保护肺、心脏、肝脏等器官,对保持人体健康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保护肋骨至关重要,尤其是老年人,肋骨脆性比较大,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更应该注重对于肋骨的保护。  一、肋骨的概念和作用  肋骨属扁骨,分为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的上、下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稍细,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ichorionic diamniotic twin,DCDA)妊娠一胎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氯化钾选择性减胎术的策略和妊娠结局. 方法 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胎儿医学中心就诊的DCDA孕妇20例,产前诊断一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另一胎核型正常,于妊娠14~34周对异常胎儿实施心脏注射氯化钾减胎术.分析术后流产、胎
目的 观察生物节律对产妇分娩疼痛、硬膜外分娩镇痛及最终分娩方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3 571例拟行阴道分娩的头位、单胎、足月,且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纳入本研究.根据镇痛开始时间将产妇分为4个时间段组,分别为上午组(7:01 ~13:00) 955例、下午组(13:01~19:00)1 159例、晚上组(19:01
目的 总结产前多学科会诊胎儿结构畸形的经验,探讨适于我国的多学科会诊模式。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建立了多学科会诊中心,由产科、儿科、儿外科、超声科等科室共同参与。2003年7月31日至2013年8月1日,共对3378例孕妇进行会诊。按会诊后的处理结果分为终止妊娠、继续妊娠和围产期治疗3类。以回执单表格及电话形式进行跟踪随访,回顾性分析会诊原因、胎儿结构畸形的系统分类、
患者25岁,因“产后13d,发现下腹部巨大囊性肿物”于2012年2月16日就诊于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妇产科.患者平素月经规律,4~5/30 d,末次月经201 1年5月5日,妊娠10周盆腔超声检查未提示附件异常包块,之后定期产前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于2012年2月3日(妊娠39周)自然临产,足月分娩一女活婴,产程顺利,产后子宫复旧好,4d后出院,双乳房不胀,少量泌乳,正常血性恶露,宫底脐耻之间,腹部未
期刊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妊娠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根据国内多中心研究的数据,GDM目前的发病率达17.5%[1],已成为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国内逐渐开展了以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期刊
“亚太地区母胎医学共识研讨会暨第九届亚太地区母胎医学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由来自4个国家的7位教授担任主席,其中包括我国的杨慧霞教授和段涛教授。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印度及中国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百余场,杨慧霞教授也在此次会议上对中国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舒适护理辅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开展效果。方法:收集笔者医院收治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90例,病例筛选时间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1:1分组方式,常规组45例行传统护理,实验组45例行手术室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NRS、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操作、护患关系、生活指导等方面满意评分高于常规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