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院校基层项目经费编制与绩效设置优化研究r——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ude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各“双高”职业院校正积极推进“双高”相关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工作,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将“双高”院校建设项目的逻辑思路概括为“三级表”,即一级项目(总项目)、二级项目(分项目)和基层项目(子项目)三级联动,总结基层项目预算和绩效编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以案例呈现的方式重点分析基层项目经费编制和绩效设置的重点和难点,旨在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前教育学课程为例,从课程规划、课程理念、教师能力、课程资源四个方面探讨了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问题,在分析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措施.
目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基于205份样本,研究发现: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定位不清晰,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教学平台的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功能和在线测试功能不完善,影响了网络教学平台在课中的使用效果;网络教学平台的可靠性和技术性有待改善.未来需要明晰网络教学平台的定位,优化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和测试功能,真正发挥“随时、随地、互动教学和学习”的功能.
静脉用药调配技术是一门跨学科课程,传统的单纯以药学专业教师授课并不合理.借鉴国外“无界化”先进教学理念,打破院系界限,联合药、护、院三方共同建设静脉用药调配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交叉学科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既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又是专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教师的良知和良心所在.通过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深入挖掘教材精髓、引导激发求知动力、拓展延伸创新实践、营造训练科学思维、灵活掌握渗透时机等措施,把握人才成长规律,使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得益彰,让学生终身受益,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立足实践取向探索幼儿游戏课程的重构是顺应专业发展、满足育人需求的必然路径.从实践取向确定幼儿游戏课程目标,既关注知识、能力的获得,又强调素质的提升;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以项目化的方式整合课程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课程实施;注重多主体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改革课程评价.
目的:通过以高校学生为依托来提高居民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程度,最终实现健康素养的提升.方法:借助问卷星及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初调查—科普教育—再调查”三段式的形式展开调研活动.结果:科普教育后调查对象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P0.05).结论:以对高校学生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科普教育为依托来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现实可行.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亟待解决,不仅关系到学生人才培养,还关系到教师发展.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困境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法,并以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为例,以其中汽车点火系统检修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学生学情分析和教师自主探究,探索新式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完成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最后对比了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
教育不仅承载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使命,而且在更深的层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浸润.塑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教师是教育实践的重要主体,是校园文化建设、传播和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数据智慧是教师以信息手段,获取、挖掘并使用数据中的隐藏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性信息素养.基于层级决策模型(DIKW模型)理论,通过分析可知,教师数据智慧的形成过程可分为“数据获取”“信息分析”“知识转化”“智慧生成”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可从实现教学数据有效获取、科学开展教学信息分析、助力教学知识的行为转化、促进教学智慧的全面提升等维度提出促进教师数据智慧发展的具体路径与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施工类专业人才供给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而建筑行业企业每年却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为了培养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分析建筑施工类学生“软技能”培养的现实诉求,构建了“软硬一体化”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