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美韵东北虎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东北虎,也非常喜欢潘嵩毅拍摄的东北虎摄影作品。
  潘嵩毅是一位很勤奋、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家。他善于对一个专题进行深入地拍摄、研究和开掘,拍摄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他把自己家乡黑龙江的丹顶鹤、东北虎这两个具有重要文化内涵的世界级濒危动物确定为自己的摄影专题。六年里,他从哈尔滨先后107次到齐齐哈尔市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丹顶鹤;两年里,41次到牡丹江市横道河子镇拍摄东北虎。他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拍摄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成为摄影界资深的拍摄丹顶鹤、东北虎的专家,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最近四年,我曾先后为他的《美鹤》、《仙鹤》两本丹顶鹤摄影集作序。今年九月,他的第三本个人摄影集《虎王——潘嵩毅东北虎摄影作品集》出版了。我第三次为他的摄影集作序。我十分欣赏和赞叹《虎王》摄影集里的摄影作品。凶猛的东北虎,在潘嵩毅的镜头里,表现的是那么威风凛凛、阳刚强悍、神采飞扬。他以一位优秀摄影家的思维和视角,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了东北虎的威武和美丽,用摄影独特的视觉语言,把鲜活的、威风凛凛的东北虎呈现在读者面前。欣赏这本摄影集的一幅幅画面,我不仅目睹了东北虎“森林之王”的风采,也深深感受到了他拍摄过程的辛苦。此外,他还配写了大量文字,介绍了关于东北虎的习性与生存状态,图文并茂,欣赏性和可读性兼备,值得收藏。
  形象地介绍东北虎的生活习性,是《虎王》影集的一个突出特点。潘嵩毅向我介绍说,为了细致了解东北虎的习性,他在横道河子东北虎繁育中心拜了几位有丰富经验的东北虎饲养员为老师,与这些饲养员交朋友,虚心向他们学习。通过饲养员的介绍和自己的细心观察,他熟悉了东北虎一年四季的生理变化,知道了东北虎的饮食习惯,了解了东北虎喜怒哀乐的表达方式,所以他才能拍摄出“虎王婚恋”这样一组东北虎交配和“虎王教子”这样有情节的好作品,为人类繁育和研究东北虎留下了一份十分宝贵的影像资料。
  人性化地理解和记录东北虎的情感世界,是《虎王》摄影集又一个鲜明的特点。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关爱动物首先是关心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关心它们的情感表达。潘嵩毅用自己一幅幅东北虎摄影作品,告诉了人们东北虎的现状和它们的内心世界。东北虎的爱情生活、东北虎的爱子情愫、东北虎的媚丽聪慧、东北虎的性情威猛……在他的摄影作品中,都有详实、生动的记录。“爱在林海”、“夫妻反目”、“跃树擒鸡”、“浪漫花季”、“王者争霸”、“威武虎王”、“雪海虎将”、“天地虎王”、“林幽虎啸”等作品,或是记录东北虎的爱恋生活,或是展示东北虎王者英姿,或是塑造东北虎独特性格,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欣赏《虎王》摄影集后,我感受到了潘嵩毅内心的激动及他对东北虎的喜欢和热爱。摄影的本质是记录,但记录的同时是要融进摄影者的思想和感情。摄影作品是摄影者表达自己情感的平台和载体,没有善心,没有爱意,就不可能通过摄影作品真实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善美。他拍摄的“爱子情深”、“母爱恩重”、“大爱无疆”等作品,使我们看到了潘嵩毅对东北虎的欣赏、褒奖和赞美。同时,这些作品也很好地揭示了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母爱伟大”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
其他文献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名士之乡。这里自古人才辈出,其中著名的有贺知章、陆游、王阳明、徐渭、王羲之等诗文大家,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精神财富,为越地增辉生色。而在摄影领域,浙江摄影界也可谓人才济济,从新闻、纪实,到商业、风光等领域,均不乏杰出人才,是中国摄影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在新闻摄影方面,前有俞创硕(曾任《良友》画报、国民政府中央通讯社记者)这样与罗伯特·卡
期刊
《青年时报》副总编辑王芯克堪称浙江新闻摄影界的翘楚,不仅在“中国新闻奖”等重量级赛事中多次摘金夺银,不少他原创拍摄主题也不断被其他摄影人模仿。在接受采访时,40岁的王芯克穿着式样简单的T恤和工装裤,一副随时准备赶往拍摄现场的样子。他是勤奋的,为了拍摄一个专题,起早贪黑不断跟进;他也是一个有心人,总能在其他人漠不关心的事件中发现新闻价值,拍摄出优秀的作品。以下是他对于摄影报道的一些经历和思考,相信值
期刊
下午的《都市快报》摄影部,傅拥军匆忙来到办公室,带着歉意说手头还有未完的事,过一会儿再细聊。办公室里只有三四个编辑在工作,多数人外出采访尚未返回,墙上贴着记者和编辑们的打分表格,以及他们的摄影作品,旁边贴着傅拥军手写的评语,与摄影部的每个人共勉。看得出来,这里的业务交流非常活跃。   许多人知道傅拥军,或许是通过2009年荷赛二等奖照片《西湖边的一棵树》。这组作品的获奖在当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期刊
风光摄影是广受影友喜爱的题材,从发现美景到开始拍摄,然后以影像的方式进行美的表现,整个过程都会给人以感官和心灵的愉悦。本期英国《实用摄影》杂志为广大风光摄影爱好者讲述了几点实用而有创意的风光摄影拍摄技巧,包括“用长焦镜头拍出绝色美景”、“风光摄影如何巧妙构图”、“如何创作全景式风光照片”等。    一、 用长焦镜头拍出绝色美景  遇到很多影友,在面对无限美好的风景时,常常抱怨自己的镜头不够广。诚然
期刊
走在野外,放眼望去,各色的景物都显现在眼前。对此,每个人各有不同的感受。而在当今的时代,恐怕都会有一份“把它拍下来”的心情。风光摄影的拍摄,就可以是如此简单、如此随意,却也如此尽情。    画面里题材的取舍与搭配  尽管这样的拍摄可能只来自片刻的感悟,但也可以当作思维的流露。特别是当它成为一份“有迹可寻”的记录以后,所拍摄的照片不仅能够引起自己的反思,也能够激发别人的评论,甚至是批评。在这样的氛围
期刊
在绍兴采访董建成的时候正值暑假,也是他所创办的艺术培训中心最热闹的时候。这期间有朋友几次邀他去内蒙古采风,都被他婉拒了,“毕竟小孩的事情,多一双眼睛也好。”这位年过半百的和蔼长者很像是一位小学校长,而事实上董建成有着多重身份:摄影家、设计师、“小燕子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讲师。他自80年代至今拍摄了数万幅江南水乡的照片,先后出版《水乡夕拾》、《中国江南古镇》等图文书籍18本;2005年他
期刊
能否说一下您接触摄影的经历?  我拍照片是从1976年开始,用一台海鸥203相机。我父母是部队的,解放时南下打到杭州,在这里定居下来。当时家庭条件比较好,文革前,父亲的月收入是160元,而一般人只有36块,所以我有条件买相机。我从小喜欢风光、小品。生长在西湖边,窗门一打开就能看到西湖水,窗户犹如一个画框,西湖四季的变化就这样印在我脑子里,所以我对风光特别有感觉,对西湖季节的变化了如指掌。    什
期刊
数码相机充分曝光的必要性  学过传统测光理论的摄影者都知道,测光表最重要的测光还原标准,是把所测光的明度区域还原成18%中灰密度,不管是白是黑,只要测光表对这个部位测光,所取得曝光值都会把它们在底片上还原成1.0密度的中灰度。为了获得正确的测光值,人们发明了18%中灰板,以反射现场光线的中间亮度值。只要把18%中灰板放置在现场,对着18%中灰板测光,就可以取得相当精确的曝光值。这种测光方式沿用了几
期刊
自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巨大地震及伴随发生海啸灾害以来,照片的价值也重新得到认知。地震发生后,以影像方式对过往生活的点滴记录,逐渐成为在地震中失去家人朋友的人们的重要精神支柱。  支援受害地区重建的自卫队和志愿者们把从瓦砾中找到的照片,送到了避难所等地,并将它们归还给照片的主人。最近,报道上也经常出现在地震发生后的3个月间去海底取材的记者和摄影家们发现了沉到海底的照片,将这些照片刊登在报纸上,
期刊
平遥这样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怎么办国际性的摄影节?阿兰·朱利安说你不懂!  1997至1998年,我在任《人民摄影报》总编辑的时候就很关注摄影节这个事情了,但那时举办摄影节是个宏观的想法。当时从国内的视角来看,中国的摄影到了该走出去的时候了。而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一批年轻的摄影师和探索者都聚集在《人民摄影报》,我们也觉得有义务为他们趟出一条路。  现在了解,当时国内已有一些摄影节,但与后来的平遥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