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警世钟:别用网络语言“赌”高考

来源 :中学生读写·考试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使用网络语言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一些特殊的网络用语甚至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专家提醒,考生在中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时要格外谨慎。
  我的看法是,为了保险,考生在正规考试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网络用语,特别是苦读十多年的学生,千万“别用网语赌高考”。
  好多家长在检查儿子作文时,会发现“东东”(东西)“菜鸟”(不懂技能的人)“酱紫”(这样子)等一些叫人看不懂的词汇,有时甚至如“BT”(变态)等字母也频繁出现。这让家长们如读密码和天书。
  我几乎天天上网,也看一些论坛,对“网语”懂一些,但仍会感叹跟不上“e时代”。使用“网语”的人比较复杂,这一个圈子中的“网语”,另一个圈子中的人可能就看不懂。高考和中考的阅卷老师,对“网语”也不可能都“懂”,那么,打高分的可能性很小,而打低分甚至零分的可能性却很大。
  人们现在所称的“网语”,实际上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而在网络论坛使用的一些错别字和生造词。我估计,这种现象出现,最初可能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网友文化程度低,本来就写不出正确的文字;二是由于网络聊天需要较快的打字速度,在拼音输入法中选一个同音字充数。
  从法律角度看,这些“网语”目前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进行了规范。所以,即使阅卷老师懂“网语”,也可以打零分。
  语言文字从民间吸收养分,本来是一条正确途径,但是,这需要一个让多数人认同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快是优点,平时在作文练习中适当使用一些“网语”,可以增加文章的活力和新鲜成分,还可以给老师提供一些新的社会信息。但是,在高考和中考这样的正规考试中,考生最好遵守法律规定,遵守语言规范,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来源/腾讯教育
其他文献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新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上热热闹闹,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看电影,演戏、唱歌、画画,全都可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精彩纷呈,掌声不断,下课铃声响起,师生皆大欢喜。可是,这样的课不管怎样看也不像语文课,倒更像是艺术课、科学课或者其他。我们几乎可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香消玉殒。追根究底,造成这种
为捍卫自己的财产权,她几番抗争终于和一手把持家庭经济大权的丈夫订立了财产分配协议,拥有了与丈夫平等的家庭财产支配权。然而不久,她突患尿毒症,变卖了自己的所有财产仍无法满足医疗费需求。无奈之下她向丈夫求助,丈夫却无情地拒绝了:“我们有约在先,你的事情我不再管!”财产可以约定,难道夫妻之间相互扶助的义务也能约定?绝境中她走进了法庭——    丈夫是个“葛朗台”,妻子无奈协议分家产  今年35岁的章芸与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亲历定理的发现过程,举例说明。  关键词:数学学习;创设情境;亲历;定理;过程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