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每一个人积极探究各种各样活动的动力之一。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活动的动力之一。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诱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自然而然地才能喜欢上化学,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好化学。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8-0123-02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XUE Jianxiang  (Longting School,Weiyuan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As the saying goes,interest is one of the motivations for everyone to actively explore various activities.Confucius,a great educator and great thinker in ancient China,once said: "The one who knows is not as good as the one who is good." Interest is one of the motives for a person to actively explore certain activities.To allow students to learn chemistry well,teachers should induc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hemistr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content,and stimulate students' rich imagination and perseverance.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and desire to learn chemistry,can they like chemistry naturally,and can they learn chemistry more actively and proactively.
  【Keywords】New curriculum standard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Teaching;Strategies
  “興趣是每一个人积极探究各种各样活动的动力之一。”化学的学习更是如此。要想让每一位学生学好化学、学通化学,就要想法设法的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乐于学习化学。作为化学老师就必须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根据每一节课实际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无形的力量,一方面它能推动学生探求化学新知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要素。只要达到这两方面我们就能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敏锐的思维力。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从这些现象可以发现兴趣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1.利用情景导入的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往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要让每一位学生学好化学就必须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要激发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关键在于培养他们注意力的集中,而要落实好这个“关键”就要靠我们化学教师在课前的导入过程中要紧扣学习内容去激发他们学习化学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其实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就会达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高效率。我们教师如果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那么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如我在教学《燃烧和缓慢氧化》这节课时,我利用魔术导入新课,问同学们喜欢不喜欢魔术,他们回答非常喜欢,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观看魔术,你们想不想去,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紧接着说今天观看的魔术的名字叫“烧不坏的手帕”。同学们的兴趣非常的高。我慢慢的把占有酒精与水的溶液的棉布毛巾拿出来,在酒精灯上点燃,刚开始放入的时候毛巾的火焰很大,过了一会毛巾上的火焰减小时我迅速的摇动毛巾使毛巾的火焰熄灭,而这是同学们看见毛巾完好如初时感到非常的惊讶,开始议论纷纷,毛巾好好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都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时候我借机提出问题:“毛巾为什么没有烧坏呢?”,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新课“燃烧是有条件的”的课题,也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铺垫。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激情。通过导入新课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概念的记忆,把枯燥无味的概念教学趣味化。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了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更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从而在愉快的情绪中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来。   2.各种各样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化学课是在初三的时候才开设的一门新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愉快的学习化学。其实化学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要让学生喜欢化学,并积极主动的去学化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优点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就要对每一个实验进行深挖,掌握每一个实验的趣味性在哪里,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在平时实验的教学中如何设计实验的活动过程来达到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位化学老师必须去研究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来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是我们化学老师重点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化学的动机。在化学试验中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是每当设计一个实验的时候我们就要清楚实验的目的,明白实验的规则、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的具体要求。只有教师做到堂堂清,那么才能把一切教给学生。只有老师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才能使学生操作规范。比如,在取药品的时候、安装仪器的时候、清洗仪器时候等各个方面都要给学生最好最标准的规范操作。二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他们实实在在的感觉到被教师重视了,被肯定了,被赞扬了,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才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哪怕是错误的观点他们也愿意和大家分享。这样才能很好的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自然而然的才能喜欢上化学,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好化学。
  3.多媒体直观激趣的策略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达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来听听悦耳动听的音乐,让他们看看栩栩如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画面等等,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方法非常多,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感,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收集、积累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时时刻刻想着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并要高度尊重学生,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爱学,并让化学课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4.培养学生化学猜想和疑问的策略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他们的猜想以及疑问的能力,这是每一位化学教师要探究的问题,也是化學实验的核心问题。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猜想和质疑,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考验我们化学老师处理教材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化学老师可以想法设法的将小部分化学知识转化为化学疑问和猜想,为学生锻炼提供好的平台。并设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实践操作,以及利用验证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每一位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处理实验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化学教师一定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创设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情景,用来提高每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如何证明氧气的密度要略大于空气”一课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去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来设计实验的方案,接下来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验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的意识以及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薛亚玲.初中化学的兴趣实验的实践与研究[J].学苑教育,2012(23):72
  [2]杨艳.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策略研究[J].学周刊 a 版,2013(01):88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满足社会对高水平语言文化人才的需求,初中语文教育必须调整教学重点,着力于训练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使学生掌握在工作与生活中有广泛用途的语言修辞技巧。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高效培育初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育;表达能力;语言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8-0120-02  H
期刊
摘 要: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质以及体育综合素质。然而很多中学迫于升学压力轻视或忽视体育教学,学生往往觉得体育课一味地长跑、短跑、体侧十分乏味枯燥,甚至多数学生宁愿坐在教室写很难的理科题也不愿走出教室上一堂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体育课,这与我国中学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体育游戏在提高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中起到关键作用。体育类游戏亦称“活动性游戏”是体育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础的解题能力已经不再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唯一侧重点。在新时期,无论是学业考核还是未来就业,都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主张学生发扬创新意识。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现阶段在计算教学中比较有效的几种发散思维训练举措,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培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和推广,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对中学美术课程进行教学,但是由于过去所进行的较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导致中学美术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境,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本文中首先对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优化策略,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学美术;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对于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小学数学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教学效率也普遍较低,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进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生活化教学情境”是将理论知识中注入生活气息的过程,涵盖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提取与物理理论知识结合的真实情况,优化重组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探索欲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情境迫在眉睫,教师加大了在课堂中生活化情境的比重,启发学生追寻理论的现实意义,帮助理解晦涩的知识,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感受物理世界的奇妙。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和教育模式的发展,初中劳动与技术的课堂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劳技思想,重视劳技教育,创新劳技教学的有效策略,完善劳技课堂的教育内容,以此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劳技素养的增强,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关键词:初中;劳技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对小学语文教学重视程度的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对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在文章中首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8-0129-02  On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与积极,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本文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总结了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以及教学模式的发展,线上教学全面开展,很多地区都有网络教学和线上教学,无论录播课还是直播课都如雨后春笋,已经遍地开花,但是数学学科由于其专业特点,导致线上教学有一些困难,本文就高中数学网络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  关键词:线上教学;高中数学;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8-0117-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