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选修课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以华北理工大学为例)(二)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d986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美文学选修课课程它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提高其文学欣赏水平和英文水平,同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本项目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前面的研究已经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学生对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程的现状及以及学生们对该课程的认识和期望。基于前面研究的数据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一些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的各个方面,如进一步对英美文学教学的课程设置、教材选取、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或建议。
  关键词:英美文学选修课;建议;人文素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可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悟,就可以渗透人文教育,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学生的价值观和美感。语言和文学不可分割,学习文学能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化和文学也不可分割,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生可以直观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人文价值,对学生文化素养以及人格心理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关于英美文学选修课程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英美文学的开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发展,还能够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文化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只要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从这门课的本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就可以使英美文学公选课成为大学英语课的有效和必要补充。
  (一)关于英美文学作品选材的建议
  基于之前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大部分学生首选的体裁是小说,次之是戏剧,然后是诗歌和散文,也有极小比例的学生选择传记作品选读。在第四题仍然是对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进行调查,14%的学生选择“短篇小说赏析”,63%的学生选择“英语影视欣赏(主要是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10%的学生选择“英语戏剧表演”,6%的学生选择“英美诗歌鉴赏”。第十九题(主观题)主要调查如果开设了影视欣赏选修课,课上欣赏完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后,课后学生会不会去主动阅读该文学作品(原著或汉译版)。80%的学生表示感兴趣的话,会去阅读原著,11%的学生表示不会去阅读原著。如果老师在尊重学生的兴趣上进行积极引导学生,大部分学生表示也会主动阅读文学作品的。在第十八题(主观题)主要调查了一下如果学校开设了戏剧表演选修课(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学生是否会积极参与戏剧表演59%的学生表示会参加,34%的学生表示不会参加。第四题表明了大部分学生们更喜欢借助于视频学习;第十九题中可以看出影视作品的欣赏可以积极引导很大比例的学生阅读作品;第十八题中调查显示59%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加戏剧表演。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小说和戏剧是学生受欢迎的两大体裁,并且学生们更倾向于选择课堂氛围比较活跃、互动性以及强调自我主导的课程。因此,后续的论文中会详细给出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参考建议。丰富多样的选材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时刻保持高涨,因此在以小说为主导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体验不同体裁的作品,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验,让学生可以感受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也能沉浸于戏剧的经典对白,也可以去体验诗歌优美的韵律。
  此外,第十六题(主观题)的形式主要调查了学生喜欢什么题材的作品。23%选择了“游记类”,34%选择了“社会生活类”,32%选择了“人生哲理类”。学生们倾向于选择关于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的作品,也有一部分学生倾向于游记类作品。因此,在教材选取方面,由于课时和精力的限制,英美小说应选短篇小说为教学内容,作品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于语言与作者的社会背景文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把获得的具体知识内化、升华为人的精神品格和素质。例如James Joyce 的 Araby, Katherine Mansfield 的 A Dill Pickle,使学生感触到事件的发展中人物心理活动变化的描写的美感,并且在阅读中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成长经历对自己有一定的启发。还有E.B.White的The Second Tree from the Corner的内在意义“接受现在的自我”,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戏剧方面,以莎士比亚经典戏剧为主,例如四大悲喜剧等,教师可以先讲解戏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既可以练习口语发音,也可以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英美诗歌方面,多多选取句式结构简单,通俗易懂而且蕴含哲理并具有欣赏教育意义的诗歌。例如,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的 A Psalm of Life,除了可以欣赏到诗歌的韵律美以外,最受启发的就是在人生中“行动”的巨大意义。还有William Blake 的 A Poison Tree, 简单小故事下对人性的揭示,有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建议
  在之前关于学生在选修英美文学课程中遇到的阻碍因素的调查中,在影响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因素中,69%的学生觉得“词汇量、语法知识不足,读不懂”,15%的学生觉得“英美文化常识缺乏,理解不透”;在调查学生是否会积极参与戏剧表演以及阻碍参加的因素,大部分学生表示阻碍因素在于口语发音,单词记忆。
  因此这对这些学生学习上的不足,老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猜词的能力,以及通过将作品内容用自己语言表达的方法来促使学生附带习得词汇。词汇附带习得,是指学习者并非刻意学习某些词汇,而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附带掌握一些词汇。真实的语境,生动的用词,有益于学生词汇的附带习得。在文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编演一些英语话剧,积极鼓励学生多开口,尽可能的多用英语发言。学生在剧本的编演过程中,不仅习得了语言,并且是学生通过自身参与体验,深刻地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又一次得到提升。   在调查学生希望以什么样的形式上英美文学选修课,27%的学生选择“讲授介绍式”,24%的学生选择“自主合作探究式”,13%的学生选择“互动问答式”,32%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方式”。第十七题(主观题)主要是调查一下如果学校开设了英美短篇小说选修课,学生所希望的教学方式。大部分建议教师应该在课堂多与学生互动,以幽默的言语,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在讲授小说的过程中,讲解与小说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常识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播放与小说有关视频。
  综合这两项调查,学生更倾向于氛围活跃的课堂,学生希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希望老师多与学生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多开口,多参与课堂活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都会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以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些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并且在课堂上用英语展示。 另外学生希望老师的授课方式可以比较风趣幽默,引人入胜。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真实性得场景,播放某些影视片段,某些音频,或者编课本剧进行表演等,都可作为学习的有效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观看一些经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影视,学习了纯正的英语口音和一定的文化知识。
  另外,教师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多用英语表达,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在文学作品所创造的氛围中,去理解作品内涵,学生在阅读欣赏中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思想的启迪,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
  第五项主要调查教师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的教学方法。第十一题调查老师在大学英语的读写课堂中,是否会延伸讲解文章中提到的作家或作品,6%的学生选择“会深入介绍”,47%的学生觉得“简单介绍一下”,42%的学生认为“一带而过,基本不讲解”;第十二题考察老师在讲课中是否注重补充一些文学作品,3%的学生认为“注重”,10%的学生认为“比较注重”,56%的学生认为“一般”,28%的学生认为“不注重”。
  此外,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建议教师延伸介绍一下与大学英语课程有关的文学作品以及作家,积极引导并且培养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兴趣。
  (三)关于英美文学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和课程设置的建议
  第六项主要调查学生希望的课程安排。第十四题8%的学生认为“一周两节”,43%的学生认为“一周一节”,31%的学生认为“两周一节”,15%的学生认为“一个月一节”。因此,在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的时候,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设置课程,可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接受程度,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开设英美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在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自主能动性,促进跨文化交际和人格全面发展,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因此,该课程应该不局限于常规的考核方式,应该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感知和个性发展。在之前的关于考核方式的调查中,40%的学生希望“写读书报告”,15%的学生希望“小型研究论文”,36%的学生希望“平时学习表现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学生更倾向于更能体现自我感知的读书报告。因此,有效的测试评价机制应该建立在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应该建立更多元化和开放化。
  二、小结
  基于之前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整理、分析相关数据,了解这部分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对于英美文学选修课程设置的相关需求,并且进一步对英美文学教学的课程设置、教材选取、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希望可以缓解“英美文学”边缘化的尴尬处境,为大学英语教学中注入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以及新评价体系,最重要的是促进非英语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 Brown,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Third Edition.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3]孙晓丽,马静文.依托于英美文化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活动设计[J].宜春学院学报,2011.
  [4]张俊萍,卢亚丽.对公共英语课堂中拓展英美文学教学的调查和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
其他文献
斯蒂芬·克拉申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研究者和政治活动者。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表了许多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文章,后经人们的总结,才有了现在语言学领域里著名的“监控
摘 要:本研究以原型范畴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口译中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了原形翻译词替代方法和“次原型”矫正策略,帮助口译者缓解压力的同时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关键词:原形范畴理论;口译方法;口译策略  一、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具有范畴成员最多特征的原型和与原型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的其它成员以及模糊不清的边界组成,即范畴的三个组成要素:原型、其它成员及边界。原型是范畴的典型成员,
摘 要: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吉迪恩·图里创立了翻译规范论,为翻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82年巫宁坤所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汉译本是国内的第一个译本,且流传度最广。原著与译文的创作都十分具有当时美国和中国的时代性,因此,文章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巫宁坤译本及其出版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旨在证实翻译规范对该译本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为描
摘 要:嘉靖时,俺答多次寻求通贡之机,均遭拒绝,庚戌之变后,明蒙双方再次回到战争状态,导致边患问题不断。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明世宗驾崩,穆宗继位,改年号为隆庆元年,明穆宗在执政的五年半中,一改世宗在位时的做法,整顿边防,促使明朝与蒙古之间实现了“隆庆和议”和“俺答封贡”等大事件 ,明蒙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开始出现和解。  关键词:隆庆;明穆宗;俺答  一、明穆宗之前的明蒙关系  明朝建立之初,
摘 要:《论语》作为一部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典籍,其对中国哲学、宗教、艺术、教育、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它对我们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提高自我修养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论语》是一部经典的儒家著作,它在“仁”与“礼”的基础上蕴含许多对我们大有裨益的个人修养观。本文分为三部分探讨《论语》中所蕴含的个人修养观,即对待他人与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从侍奉父母的“孝”,结交朋友的“信”两
北京大学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复旦大学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可以说是现行本科生学习古代文学史课程的
摘 要:当下对中国传媒领域的艺术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进行战略创新探索,是一个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前瞻意义的教育课题。传媒文化的飞速发展,传统传媒教育和培养模式的不足,急需探索一种个性化与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法和创新能力训练模式。而以“多元·互动·融合”为突出特点的传媒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则是培养传媒艺术人才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多元;互动;融合;创新能力  一、传媒
摘 要: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蜀主刘备因夷陵战败而退守永安白帝城(今重庆奉节)。蜀主刘备自知抱病将亡,特召丞相诸葛亮从成都赶往白帝城行托孤后事。在蜀汉政权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诸葛亮临危受命采取果断且行之有效的内外政策、力挽狂澜,使原本国力不足的蜀汉集团转危为安。  关键词:诸葛亮;永安托孤;蜀汉政权;内外政策  蜀汉政权在三国时期属于国家版图最小、军事力量最薄、发展最迅速的集团,作为汉亡后
摘 要:边防问题,是困扰明王朝的重要问题。北部的蒙古势力长期与明王朝对峙,然又无法彻底消灭蒙古力量,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冲突的存在,又使之无法和谐共处。如何解决明蒙问题,成为明王朝历代君主首要之事。明初明蒙关系敌对,王朝采取抵御政策。然世宗时期,俺答几次要求通贡、互市。遭致世宗拒绝,游牧经济对农耕经济的需求致使明蒙关系不断恶化,明朝边患问题不断。  关键词:明世宗;明蒙关系  一、明蒙关系回顾  
摘 要: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考核和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培养当代大学生沟通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构建“一基两翼”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模式两大方面探讨研究了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研究  当今中国,人口众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巨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脱颖而出,走向成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