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短路”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短路”现象即冷场现象,对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都极为不利。以下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分析课堂提问“短路”现象的原因,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力促课堂提问“短路”现象不断弱化直至消失。
  一、课堂提问“短路”的各种表现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提问是课堂完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反馈所学信息、激励自我更有效地参与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思维的启迪、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的优化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提问,把有效的、科学的课堂提问纳入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中。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小学课堂上,尽管大部分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甚至很重视,但课堂提问“短路”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不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教师在滔滔不绝之后突然提问,都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有学生勉强发言,发言中出现错误或其他问题,也会造成尴尬冷场;有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貌似和谐,但有时会出現突然“卡壳”现象。从根本上说,这些现象都是课堂提问“短路”的具体表现,这些“短路”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即课堂提问的“短路”现象最终会引发课堂教学的“断路”,这对课堂教学的危害性极大。因此,教师要对这一现象的存在、生成进行深入科学地思考和分析。
  二、课堂提问“短路”现象的一般性成因
  课堂提问“短路”现象产生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主体较为复杂,既有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二是形成环境较为复杂,主要是指课堂纪律方面的因素,即非秩序性的课堂纪律可造成课堂提问“短路”。但概括来讲,以下两点是其一般性成因。
  1.教师提问的方式不恰当
  笔者参考了近年来的听课记录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发现教师提问方式不恰当是课堂“短路”现象产生的最常见、最直接的原因。部分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脱离学生的心智水平和兴趣,以自我为中心,为表现和突出教师的水平,把简单的问题描述复杂了,使学生感到迷惑;有的提问缺乏启发性,只留给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这类判断型问题,把师生“双向”交流变为学生的“单向”听取,这些都是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会给学生造成困惑或倦怠,因此在提问环节很可能产生“短路”现象。
  2.教师提问的难度较大
  教师提问的难度较大,指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水平或表达能力不足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思维受阻,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这样的提问多了,学生的思维惰性便会萌生并发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下降。倘若是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够恰当,教师一旦注意到了,还可以及时应变处理,不至于使“短路”时间过长,造成课堂“断路”。但如果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把握不了提问的难度,应变处理就无从下手,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一体性便得不到保障了。
  三、解决课堂提问“短路”现象的对策
  解决课堂提问“短路”现象,需要教师和学生“同向而行”,形成师生和谐互动、和谐交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就需要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出色的教学艺术,也需要学生专注于课堂,积极思考与之相配合。
  1.教师要修炼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想在课堂提问中避免“短路”现象,就要把不断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当作必修课。
  一是要对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课堂提问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活动。因而,在设计课堂问题之前,教师要对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就可以在设计问题时更具有层次性或针对性,使课堂提问能够因人而异,从而推动有效课堂提问的生成。
  二是在备课或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没有目的性的课堂提问是随意的、无效的。问题要突出目的性,就需要教师吃透整个教材,深刻理解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既有对教材的全局观,又能具体而微地依据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设计问题。只有明确了提问的目的性,提问的意义才能得以凸显。
  三是要注意提问的完整性。有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语言过于简单,甚至模棱两可,这会使问题失效。小学生的思维尚未成熟、知识储备少,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完整、意义明确、指向明确,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接收信息、整理信息并及时反馈信息。
  四是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小学各学科教学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式的教学。在课堂提问环节上,教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做到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层层推进。而且这样也有助于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坐标,有利于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2.教师要遵循科学的提问程序
  人们做事如果能够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统筹安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提问也是一样。课堂提问不应“无中生有”地出现,也不应在课堂教学的任意一个环节随意地出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遵守科学的课堂提问程序,这将有效避免课堂提问的“短路”。完整的课堂提问,由以下三个步骤构成。
  一是为提问设置情景。教师的提问不能过于突兀,而是要在设置好提问情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先要经过引导生成问题,然后再转入提问阶段,这样将使学生在心理有一个准备时间。
  二是为思考问题留足时间。教师在准备好有目的性、针对性、完整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后,不能因为学生的“短路”而缩时抢功,急于公布答案,而是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补充或引导学生补充。
  三是引导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当提问环节出现“短路”的苗头时,教师不要急躁,也不要指责或批评学生,而是要调整问题难度、尝试换一个角度提问、替换一些词句等方式,耐心引导学生,鼓励并启发学生作答。
  综上所述,避免课堂提问“短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提问艺术。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其他文献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是普及发展校园足球的主体力量。为切实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管理与考核,教育部办公厅就有关事项下发通知。通知包括:明确日常监管主体和监管责任;明确质量建設第一责任人;强化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部网站,2018-03-22)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有阳光体育意识,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训练环境,为学生精选运动内容、创新运动形式、延伸运动维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阳光下展开多种形式的体育训练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江浙一带出现了创业高潮。他们多为草莽出身,学历不高,他们白手起家,勤劳肯干,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可是这其中,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的并不多。
生境破碎是导致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生境破碎的一个有效方式是建立连续的自然保护区使物种可在保护区内自由移动。不加选择地把大片土地都转为保护区是实现连续的一个途径,但资源是有限的,应当以最优的方式分配。如何最优化设计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效的保护区成为生物保护领域一个重要议题。从一组备选地块中选择一部分组成自然保护区,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种解法:启发式方法和最优化方法。启发式方法虽然灵活且运算
动物在野外生境中的活动能力通常会受到许多方面(例如,运动基质表面粗糙程度、遭遇障碍物的大小与形状)的影响。在特定体温(30℃)条件下,测量主要分布区重叠的两蜥蜴种类(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在四种不同基质表面(塑料草坪;表面粗糙不透底的塑料地毯;光滑具透底网格的塑料地毯和表面光滑的塑料地毯)的运动表现,以及两者的攀附能力和最大游泳耐力。基质类型显著影响两种蜥蜴的运动表现。两种蜥蜴在粗糙表面运动时的疾跑
笔者发现有一部分三年级学生还没有接触作文就已经对作文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不会写作文”被家长送进了作文补习班。为什么学生视作文为“洪水猛兽”呢?笔者决定在二年级的学生中作一些尝试,使低年级的学生将“写”视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开启他们“乐写”的天性,从而使他們顺利过渡到三年级的写作学习。  一、活动引路,边玩边写——我愿写  喜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切入“
近日,为全面落实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山东省肥城市教育局对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大幅改革,精简镇街教办人员,调整教办管理职能,全面推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扁平化管理,充分赋予校长领
徐州高新区应急管理局以优化安全生产营商环境为抓手,围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创建“一提升一落实一规范”服务品牌。品牌内涵:“一提升”即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适时引入实验内容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感知体验,教师要注意精选实验内容、准备好实验材料、优化实验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形成丰富的学科成长动力。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珍藏着一张奇特的古代地图。这张古地图是18世纪初发现的,看样子是一份复制品。地图上,只有地中海地区画得十分精确,其余地区.如美洲、非洲都严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