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的组织、市场与公共行政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ao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特别高兴有机会在此做约翰·高思(John M.Gaus)讲座。我的文件中仍然保留着几封他写给一个年轻同事(即西蒙自己)的雅函,其中一封是在我们参与了1950年的全美政治学年会之后,另一封是对我在1953年《美国政治学评论》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的评论。
其他文献
现代化是一种以物质生产活动转变为基础,进而推进到经济、政治、文化及思想观念的全方位转变,现代化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越来越具有跨学科性。根据对区域现代化15个考核指标的计算,浙江省有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等共7项未达标,但差距较小,因此,总体而言浙江省已经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浙江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包括三点:一是浙江特有的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与适应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人文精神;二是“民本”但又“多元”的所有制形式;三是具有产业集群与规模效益的市场化运行载体。
儒学作为中国文化之主脉,历代学者无不乐于寻其精粹而不疲。为推动儒学研究,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倡导下,以“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为主题的系列研讨会,按计划分先秦、汉唐、宋明、近现、现代依次进行。2011年5月13日至15日在杭州举办的“宋明时期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即属该系列研讨会之一。
依据框架理论,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浙江基层民主兴盛创新的思想根源和特征。这些思想特征包括:功利主动型、功利动员型、公益主动型和公益动员型四种。主框架的形成以及五种框架联合方式,使四种思想类型的人们在不同地区的组合和排序存在差异,决定了各地区民主兴盛创新的路径和策略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对关于民主条件研究的学术理论进行不同程度地验证。
浙江海洋学院创建于1958年,半个世纪以来,学校数易校址、历经变迁,积淀形成了“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以海洋为特色,理学、农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发展的省属高校。
卢梭将现代政治制度的正当性建立在人的自由之上,也就是说,自由证成了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从人的自然自由出发,到人的政治自由结束,卢梭完成了他对社会制度的建构。在卢梭的道德理想国里,公意是正当性的判准,公意通过民主投票程序而获得,但其真正的基础却依赖于公民教化。通过公民教化,卢梭试图构建一个同质性的国家,但是这却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方向背道而驰。
20世纪美国的“公共神学”是基督教神学界积极参与公共领域的建设的一种努力。其中,普林斯顿神学院的伦理学教授斯戴克豪思的工作显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典例。他一贯对时代发展的最新征兆具有敏锐的把握,并倡导积极有为的肯定和介入;近十多年来他更是关注当代最大的公共领域变化——全球化。对其思想的梳理研究有助于人们回顾当代美国神学界是如何尝试与现代性公共领域互动的,并可以从中梳理出某种反主流的“强者政治学的公共神学”。这种强者政治学,或许依然与弱者政治学有内在的关联。
浙东的三门湾是我国的天然良港,唐末尤其是宋代,三门湾航帮与日本、朝鲜、东南亚诸国频繁往来,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谱写了灿烂的篇章。清末民初,意大利欲租三门湾为军港,遭清廷拒绝。之后,大批有识之士先后数次对三门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但均告失败。至今为止,人们对于三门湾屡次开发失败的原因没有作很好的分析与总结,尚无人对此进行研究,而当今三门湾开发已经列入了国家乃至浙江省政府关于海洋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之中,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这意味着三门湾的开发进入
本文利用浙江兰溪的清末鱼鳞图册样本,计算出该地区地权分配之吉尼系数,其数值与江苏、安徽地区的吉尼系数同样的低,这反映出江南省份的高人口密度,并与华北地区较高的吉尼系数形成鲜明对照。
对哲学我们有多种发问方式,哲学是什么?哲学在哪儿?哲学为了什么?为什么而哲学?当哲学对自身以“是什么”的方式发问陷入窘境的时候,哲学就在“为什么而哲学”之“为”中从书斋中的哲学出走了。哲学走进了前哲学的生活世界。哲学从“师法传统”到“师法造化”,从“意料之中”到“意料之外”,从“哲学的终、始划界”到“哲学的圆圈”,从而从“哲学之中”到了“哲学之外”。哲学之“道,行之而成”。
本文是对妇女学以及妇女/性别社会学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学术领域在中国之兴起和发展的回顾。基于知识社会学,作者极大地典型化了中国妇女和性别议题的内容和原因,解释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遗产、国家/政党管理、经济改革、政治变化、本地状况以及全球化等历史和社会政治因素是如何在这两个领域产生影响,形成特征以及进行知识生产。尤其是,作者根据学术地位、立场、内容、研究方法、课程变迁以及教学等因素,检视了妇女/性别社会学在中国知识发展的动态轨迹。最后,作者还论述了上述两个领域所共有的特征和议题是如何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女权/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