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必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高中学科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体现着极强的国家意志,由政府强制推行,它是实施,而不是试验和实验,由不得学校及教师的半点犹豫和敷衍。高中课程类型、内容、体系、目标以及相关的考试类型、学业成绩评定(判)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环节——课堂教学必须随之改变。否则,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两者间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冲突,且会导致高中学科教学的混乱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流产或异化,进而严重影响高中学生的毕业、升学和终身发展。高中学科教学服从于和服务于高中课程改革,因此,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必须针对课程改革,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有序而有效的具有根本性的改革,即伤筋动骨或脱胎换骨式的改革,而不是只动皮毛或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式的应付性改革。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感悟:根据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充分借鉴了山东青岛市几所名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了较大的改变。即预习——教习——练习(运用拓展)推进模式,较为彻底地改变了课改前的“综合杂糅”型模式。具体做法是:①编写预习案或利用配套教辅资料,督促学生做预习,使预习具体化、实在化,以培养学生按预习目标要求学会自主学习,促使其完成有关常识性、知识性学习任务和那些不需要老师帮助的学习任务,并明确自己在教习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相关背景和常识,写课文内容概要和白话诗意,背诵课文,感悟主题和写作特点等,将原课堂教学内处置的问题置于课堂教学之前(之外),让学生预习有事可做,让学生做该自己做且自己能做的事。其间,教师的任务是提供预习案,抽查点评预习案,补充和明确教学任务,修订教习案。②根据预习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结合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习,其主要定位在技能技巧、抽象深奥的知识点、几个知识点的交汇点这些层面上,旨在帮助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解读和体悟文本重点难点,并从中获得教益和启示,进而逐渐生成新知和提升对话文本的能力。比如对文本中个性化语言的理解和体悟、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悟,例如《祝福》中啰嗦语言的艺术效果,鲁妈语言的内涵,祥林嫂挥力砍门槛的心理,古诗词用典的寓意等都需要老师用相关知识作辅垫,进而寻找切入点,直达中心点(本意),这是教学的核心,是学生释惑生(升)能的根本环节,更是非教师讲析能替代的环节。③根据学生能力发展需要和课程目标要求而推进的巩固拓展。我们知道,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元素,而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有赖于知识的转化,其载体是知识的运用,即训练而习得技能(解题技能)。在获取知识后巩固知识,转化和提升能力显得十分必然。在这个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主要通过学生完成,教师精心设计和选择相应的练习题来体现和夯实。它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巩固加深理解,二是运用提升(拓展),学生在其中温故而知新,运用而提升。教师主要起点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其理论基础是课改理念和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即学生不预习不讲,学生自己能弄明白的不讲;学生预习获得常识和知识并发现问题(明白学习的重难点),然后在教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启发下解决问题(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假如按照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无法完成课改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更无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课必然落空;教习课必然眉毛胡子一把抓,满堂灌;巩固课亦将变成教习课。这就是非课改课的弊端所在。而已改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三位一体的,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实践证明其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只是教师的付出更大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及感悟:教学方式的改革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改革。我们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教师切实有效的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学生成果的展示+教师恰当的点评。即: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这两个客观依据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教学问题,以组为单位分配给学生合作探究;②学生把教师分配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形成共识,梳理定型;③小组把梳理定型的解答由某一个同学提交展示,并回答其他组同学和教师的质疑,同组的同学作补充;④教师对所展示的解答作点拨和评价。其中的关键是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和点评。其基本要求是:一是选点必须准确(即扣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是设问必须指向明确(即不能空泛)并切合学生实际(既不能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不能太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三是点评的导向必须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热情,增强学生的信心);四是点评必须客观深刻(即一是一,二是二,理由充分,评价透彻到位,尤其要强化学生问题解答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实践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思维的盲点、误区和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指点和褒扬。其教的方法侧重于引导、点评,学的方法侧重于探究发现。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较为集中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这种改革能真正实现学生获取知识方式的根本改变,即由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发现知识,前者是买来的,后者生成的,前者学生参与的成份远远低于后者。这一改变刚开始时,师生均感不适。在教师方面原有的思维定势束缚了手脚,总认为很多问题不讲学生不懂,不讲不放心;在学生方面原有的学习定势起了阻碍作用,总想等教师来讲。实际上老师放一放,逼一逼还是可行的,甚至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大大的超出了我们老师的教学预期。
高中语文课堂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及感悟:课堂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和效率。我们把学习评价作为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学习结果来反制学习过程。其主要做法是:①强化课堂现场学习状态和水平的评价,并记入课堂成绩册,如学生回答问题出彩给予奖励分数;对学习不在状态者给予制约分数;对课堂作业抽查者据实记分,例如,对《导学评价》中迁移拓展的前几个选择题发纸条让学生现场作答评分。②强化预习和课后作业评价,给予阶段性总评记分。③强化模块考试评价,对不及格者或某些特定题目解答不达标者一律补考,例如模块考试对默写、基础题都有明确要求,同时把平时课堂学习状态纳入模块考核,实行“考试分数+平时评价=是否合格”的评价模式。④强化水平考试,即期中考试和期末市县统考,水平考试高于模块考试(合格考试),水平考试成绩与学期学年评奖挂钩。课堂教学状态和水平的评价改革,旨在督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其积极学习,创造性学习,这不仅强化了学习结果,而且强化了学习态度和过程,对消极学习者和旷课者以惩诫,一改过去一考定成败的片面评价方式,尤其是改掉了以前学了不考,考的又未学,语文课上与不上,学与不学大致一样的消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教、学、考的基本统一,避免了高一语文考高考组合题的现象,进而提升了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变了课堂学习评价,就强化了课堂学习过程,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就一定能取得课堂教学较好的结果。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的一种具体体现。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改变及感悟: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最令教师头痛的是教学的量与教学时间的尖锐矛盾。其解决的办法除了科学取舍外,就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具体地讲就是改以前的手工操作为现在的半机械化操作。我们采取学校出大头,教师出小头的方式,给每个教师购置了手提电脑,每个教室配置了展示投影仪和电视。教学手段的更新方便了教与学,例如语文相关知识的介绍用电脑展示,语文问题的呈现用电脑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用投影仪展示,教师备课用电子教案,查阅资料可在网上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全年级资源共享,甚至直接借名校资源为我所用。再比如散文、诗歌的朗读、课文相关资料的选用以及课外的拓展训练,借助于多媒体,既便捷,且更有效度和深度。试想,没有这些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仅凭教师手口操作,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没有办法和时间来解决的。教学设备配置是课程改革必备的硬件,没有这个金刚钻,我们教师就揽不了这个瓷器活,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学科现既有共性,更有其自身的个性,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实践、探究、总结、反思,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吃透课改精神,脚踏实地地认真实践,办法总比问题多。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感悟:根据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充分借鉴了山东青岛市几所名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了较大的改变。即预习——教习——练习(运用拓展)推进模式,较为彻底地改变了课改前的“综合杂糅”型模式。具体做法是:①编写预习案或利用配套教辅资料,督促学生做预习,使预习具体化、实在化,以培养学生按预习目标要求学会自主学习,促使其完成有关常识性、知识性学习任务和那些不需要老师帮助的学习任务,并明确自己在教习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相关背景和常识,写课文内容概要和白话诗意,背诵课文,感悟主题和写作特点等,将原课堂教学内处置的问题置于课堂教学之前(之外),让学生预习有事可做,让学生做该自己做且自己能做的事。其间,教师的任务是提供预习案,抽查点评预习案,补充和明确教学任务,修订教习案。②根据预习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结合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习,其主要定位在技能技巧、抽象深奥的知识点、几个知识点的交汇点这些层面上,旨在帮助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解读和体悟文本重点难点,并从中获得教益和启示,进而逐渐生成新知和提升对话文本的能力。比如对文本中个性化语言的理解和体悟、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悟,例如《祝福》中啰嗦语言的艺术效果,鲁妈语言的内涵,祥林嫂挥力砍门槛的心理,古诗词用典的寓意等都需要老师用相关知识作辅垫,进而寻找切入点,直达中心点(本意),这是教学的核心,是学生释惑生(升)能的根本环节,更是非教师讲析能替代的环节。③根据学生能力发展需要和课程目标要求而推进的巩固拓展。我们知道,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元素,而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有赖于知识的转化,其载体是知识的运用,即训练而习得技能(解题技能)。在获取知识后巩固知识,转化和提升能力显得十分必然。在这个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主要通过学生完成,教师精心设计和选择相应的练习题来体现和夯实。它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巩固加深理解,二是运用提升(拓展),学生在其中温故而知新,运用而提升。教师主要起点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其理论基础是课改理念和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即学生不预习不讲,学生自己能弄明白的不讲;学生预习获得常识和知识并发现问题(明白学习的重难点),然后在教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启发下解决问题(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假如按照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无法完成课改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更无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课必然落空;教习课必然眉毛胡子一把抓,满堂灌;巩固课亦将变成教习课。这就是非课改课的弊端所在。而已改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三位一体的,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实践证明其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只是教师的付出更大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及感悟:教学方式的改革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改革。我们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教师切实有效的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学生成果的展示+教师恰当的点评。即: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这两个客观依据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教学问题,以组为单位分配给学生合作探究;②学生把教师分配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形成共识,梳理定型;③小组把梳理定型的解答由某一个同学提交展示,并回答其他组同学和教师的质疑,同组的同学作补充;④教师对所展示的解答作点拨和评价。其中的关键是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和点评。其基本要求是:一是选点必须准确(即扣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是设问必须指向明确(即不能空泛)并切合学生实际(既不能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不能太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三是点评的导向必须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热情,增强学生的信心);四是点评必须客观深刻(即一是一,二是二,理由充分,评价透彻到位,尤其要强化学生问题解答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实践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思维的盲点、误区和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指点和褒扬。其教的方法侧重于引导、点评,学的方法侧重于探究发现。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较为集中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这种改革能真正实现学生获取知识方式的根本改变,即由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发现知识,前者是买来的,后者生成的,前者学生参与的成份远远低于后者。这一改变刚开始时,师生均感不适。在教师方面原有的思维定势束缚了手脚,总认为很多问题不讲学生不懂,不讲不放心;在学生方面原有的学习定势起了阻碍作用,总想等教师来讲。实际上老师放一放,逼一逼还是可行的,甚至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大大的超出了我们老师的教学预期。
高中语文课堂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及感悟:课堂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和效率。我们把学习评价作为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学习结果来反制学习过程。其主要做法是:①强化课堂现场学习状态和水平的评价,并记入课堂成绩册,如学生回答问题出彩给予奖励分数;对学习不在状态者给予制约分数;对课堂作业抽查者据实记分,例如,对《导学评价》中迁移拓展的前几个选择题发纸条让学生现场作答评分。②强化预习和课后作业评价,给予阶段性总评记分。③强化模块考试评价,对不及格者或某些特定题目解答不达标者一律补考,例如模块考试对默写、基础题都有明确要求,同时把平时课堂学习状态纳入模块考核,实行“考试分数+平时评价=是否合格”的评价模式。④强化水平考试,即期中考试和期末市县统考,水平考试高于模块考试(合格考试),水平考试成绩与学期学年评奖挂钩。课堂教学状态和水平的评价改革,旨在督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其积极学习,创造性学习,这不仅强化了学习结果,而且强化了学习态度和过程,对消极学习者和旷课者以惩诫,一改过去一考定成败的片面评价方式,尤其是改掉了以前学了不考,考的又未学,语文课上与不上,学与不学大致一样的消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教、学、考的基本统一,避免了高一语文考高考组合题的现象,进而提升了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变了课堂学习评价,就强化了课堂学习过程,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就一定能取得课堂教学较好的结果。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的一种具体体现。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改变及感悟: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最令教师头痛的是教学的量与教学时间的尖锐矛盾。其解决的办法除了科学取舍外,就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具体地讲就是改以前的手工操作为现在的半机械化操作。我们采取学校出大头,教师出小头的方式,给每个教师购置了手提电脑,每个教室配置了展示投影仪和电视。教学手段的更新方便了教与学,例如语文相关知识的介绍用电脑展示,语文问题的呈现用电脑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用投影仪展示,教师备课用电子教案,查阅资料可在网上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全年级资源共享,甚至直接借名校资源为我所用。再比如散文、诗歌的朗读、课文相关资料的选用以及课外的拓展训练,借助于多媒体,既便捷,且更有效度和深度。试想,没有这些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仅凭教师手口操作,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没有办法和时间来解决的。教学设备配置是课程改革必备的硬件,没有这个金刚钻,我们教师就揽不了这个瓷器活,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学科现既有共性,更有其自身的个性,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实践、探究、总结、反思,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吃透课改精神,脚踏实地地认真实践,办法总比问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