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语文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最终达到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措施
  当前,“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审美能力、文化与思想价值等内容,这样做,不仅能够为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还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能力、道德修养得到更好的提升,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小学语文学科素養的真谛进行深入探究,并找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核心素养培养措施,使我们的培养过程更为有效,更具实效性。
  一、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基本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学生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这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一条有效途径。笔者经常将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寓于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如演讲、辩论等。如学习《谈礼貌》这篇文章时,笔者就在课后组织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结合本课的内容为学生设置了正反两方的辩题。正方是:礼貌就是要做到对人彬彬有礼,不说脏话。反方是:对人彬彬有礼,不说脏话,并不代表一个人真的有礼貌。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去搜集资料,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辩论。在本次的辩论活动中,笔者的身份就是一个公正的裁判,不仅要发现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的闪光点,也要总结一下他们在本次活动中所呈现出的不足。辩论结束后,笔者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一次综合性评价,学生都能清楚地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为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如,学习《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时,笔者就以“我是演说家”为主题,为学生组织了一场演说活动,要求学生对海伦身上的优点以及道德品质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作为自己演说的论点,自主选择演讲角度,组织好语言,进行一场3-5分钟的演讲。在学生演讲完毕后,笔者会根据他们的演讲内容与效果给予一个中肯的评价,在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有效。
  二、以课外阅读提高文化内涵
  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他们的知识积累,同时,课外阅读还能够有效地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具备一定的判断标准与判断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应该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更具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展开一系列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如学完《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和《神奇的克隆》后,笔者就组织学生阅读《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对于其中比较喜欢的科学故事以及震撼的句子,都可以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这样,学生对于地球生态、古代历史、世界文明等方面的至少都会得到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也会不断增强,与此相应的审美情怀也会不断形成。
  为了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还为他们开设了不同的兴趣小组,有的学生喜欢世界各国的文明以及文化古迹,笔者就选择了《讲给孩子的世界历史》来帮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笔者将每周五的下午定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日,学生可以在这个时间内进行阅读,也可以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探索。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更新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来,不需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渗透自身的价值观与思想体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以国学经典培养思想价值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与国学经典的学习分不开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国学经典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明白国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渗透国学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在每天的程度活动中,笔者都会抽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诵读《弟子规》,并对“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内容进行反复的诵读,每隔一个月举行一次诵读比赛。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能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亲近感。当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熟悉后,他们就会尝试着去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用于指导自身的日常行为,促进道德素养的提升。
  此外,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将其充分地利用起来,围绕传统节日展开教学。如端午节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屈原的故事,阅读屈原的某些作品,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自身的审美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实施教学创新,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真谛进行探究,并将探究所得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在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文化内涵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
  【2】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语文知识,2016(20)
其他文献
指出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探索;实践证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现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
结合民族高校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从实验教学的创新理念和实验室建设模式出发,介绍了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管理的创新特色,提出了完善民族高校提升
【摘 要】  阅读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构造。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注重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生 掌握 正确 阅读 方法  阅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也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阅读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构造。由此可见,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达成情感目标,就要带着学生去咬文嚼字,当学生的思维出现瓶颈时,就要及时进行点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去想一想,这样才能让情感目标的达成更有效,更真实。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达成 情感 目标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述。并强调“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
目的总结体外心肺复苏(ECPR)技术用于成人院内心脏骤停(IHCA)患者抢救性循环辅助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
根据UPS原理,制作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24 V交流单相在线式UPS电源。系统主要由整流模块、蓄电池充电模块和逆变模块组成,以单片机和FPGA为核心,进行数据采样,控制输出SPWM波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能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融会贯通呢?  一、润物无声,动之以情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为中心思想比较强,好支配别人,事事要别人听自己的;易妒忌
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兽医、兽药行业日渐兴盛,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很多农学院校增设了与此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动物药品制剂》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已不再单纯是教师对知识的死板传授,更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推陈出新,讲究教学策略
当前,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常受到焦虑、胆怯、厌倦、自卑和急于求成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些心理问题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严重影响了英语学习效果,使学生逐渐对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