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允苓:中国美容业要有自己的品牌

来源 :创业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oooo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美容为本,植根于医学,严肃于科学,提升于美学,依附于人学,这是我一路走下来的经典总结。这句话是中国国际健康美容协会的执行主席任允苓对美容行业发展的一句肺腑之言。
  这位运动员出身的美容专家,一次次地在人生这个舞台上变化着角色,只是想以不断地挑战自我和开辟创新为中国的美容事业也是自己喜欢的事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作为这个协会的“舵手”,任允苓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中国的美容事业变成一个真正懂得艺术、美学、人学的高素质行业。因为美容行业每年以22%的速度在增长,如何把美容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在素质、管理、技术、服务意识上提高,她担负着使命感、责任感。
  岁月流转,到2004年任允苓已在美容行业行进了16载。网球运动员出身的任允苓,从职业医生到医疗整形专家又到美容行业的第一个职业经理人、化妆与美容的培训者、各种美容大赛的策划人到2004年出任中国国际健康美容协会的执行主席,任允苓的人生是很戏剧化的,甚而带着传奇的味道。
  
  从事美容行业是我人生历程的一次洗牌
  
  任允苓的语言和语调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她直率、富有激情的谈话方式就像她人生的“跳跃方程式”,让你的思维空间也随其跳跃。
  我12岁就是北京网球队的运动员了,18岁又成了总后部队的篮球运动员,曾在全军运动比赛获得过大奖。转业后进入大学学习中医药专业,毕业后开始了职业医生的生涯。说到接触美容这个行业,应该是在1985年。那时,恰逢郑明明在北京西苑饭店举办美容的培训班,我在那儿学了2个月。但以我专业的角度来看,这种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技术等不够深。因为对美容整形很感兴趣,再加上我科班出身的背景,我想我是能做出一些事的。而当时,日本是亚洲做美容整形技术最好的国家。经过朋友的推荐,我到了日本,在一所叫山川爱子的美容机构学习,但学了几个月,觉得它的师资、技术等都不够份量。当年到日本留学前我曾在心中发誓:把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学回来报效祖国。所以,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其实当时日本最著名,含金量最足的是日本的伊发美容学院,但其学费极其昂贵。由于没有足够的学费,我开始了在日本美容院边打工边学习的生涯,虽然比较辛苦,但成绩始终名列前矛。让我自豪的是:迄今为止,我是那个学院惟一的中国学生。毕业后,我留在了日本,开始做医疗整形师和管理工作,可以说那时在日本我的各方面的待遇都很可观了,但我还是决定回国。一方面是想回来做些事,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带回来;另一方面,因为女儿要上中学了,需要我。
  
  放弃已拥有的只为重新开辟
  
  在采访中,任允苓不止一次说自己是个喜欢创新的人:只要有想法,想到了,所有事情不怕重新开始。人生就这么一次,为何不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1994年任允苓回到北京,在地安门开了一家叫“梦境”的美容院,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她的美容院不管从装修还是技术算是当时的之最了。1996年,一家经营香港品牌的美容院招聘总经理,凭着在日本的管理经验和专业背景,任允苓从100多人的应聘者中胜出,同时她也是中国美容行业的第一个职业经理人。两年后来她又跳槽到丽波形象设计中心任副总经理。后来她又辞职开始策划活动,搞培训……
  对于过往的每一次转位,任允苓谈笑指间:其实,到今天也有好多人不理解我,在日本有可观的收入放弃了,明明有自己的美容院而且是一流的,收入也是可观的却跑去给人家打工。我的一些朋友说如果我一直把美容院开下去,如果我一直把美容整形做下去,到今天我在经济方面肯定是非常可观的。可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开始职业经理人生涯。为什么呢?我在国外学的是美容整形和美容管理,再加上我大学学的是中医,可以说是科班、技术、管理集一身,所以我一直想做好美容系统工程学。而我又是这样的人,只要有想法想到了,我就会抛开一切重新来过,不在乎失败。人生就这么一次,为何不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我不担心我在美容行业中的角色。之所以放弃高薪做经理人、做培训、搞活动,主要是想在美容教育上有所突破,不仅仅侧重于技能或是管理,再有是想培养一些综合素质很高的美容师,让她们成为老板的好助手。后来我开始负责“世界美容师行业协会”中国办事处的工作,也就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1998年我开始策划组织活动,比如98年在北京举办的600多家美容院参加的美容精英春节联谊会、99年全国妇联的“世纪婚礼”、文化部的“金色结婚庆典”、第二届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我都是参与者。但最终发现,这些活动离我想象的还有差距,不够精。所以我又策划了“首届美容师全能大赛”和“中国美容院现代化经营管理与国际美容师大会”,都比较成功。
  
  我们能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2001年,已成功策划组织过多项美容大赛的任允苓又开始考虑自己的下一步要做什么了?因为这一年,一个美国的化妆品要进入中国市场,而且要在中国建生产基地以占领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希望他们的化妆品能用在每个中国人的脸上。这对任允苓而言有一种刺痛感。
  这个化妆品的是运用中国中医学配方研制的,说白了就是把中国古老的东西改进一下再推销给中国的消费者。就像SPA,大家的印象它是舶来品。其实SPA的发明者是唐代的杨贵妃......这也让我想起当年我到日本学习的情景,其中有一项最高级的课程其实是我们中国的东西,只是人家拿回去再进行提炼,深究,最后就成了自己国家的“独创”。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总是说国外的东西好,技术先进,反而把祖宗留的东西弃如敝履,很可惜。所以要有人来做这件事。这样,2003年底,我发起成立了中国国际健康美容行业发展联合会,我希望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资讯等引进中国,再把中国的古老的发扬、改进,打造出我们自己的品牌,把它引向世界,让东西方的美容业文化有不断地碰撞、交流。当然,这需要我们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和美容行业都要有提升。所以,每个行业需具有科学的管理才能提升达到目的。我特别喜欢《西游记》,我认为它是中国最好的一部管理学书。你看:唐僧是老板,运筹帷幄,制定目标;猪八戒和孙悟空属于那种忠心又时常爱犯些小错的员工,但这两人又能相互监督,沙僧是最好的后勤人员;这里孙悟空是最能干的,所以唐僧要懂得如何利用人才达到目的。也就是说,能力是老板发现和培养出来。
  眼下,我最希望能为行业做点实事,和美容业的同仁们打造出我们的行业品牌,为消费者做点微薄贡献。
  人,需要在人生价值上给自己一个定位。因为,在天地逆旅中,我们都是过客。在这一点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在生命的不变律中,我们或一帆风顺,或禹禹独行。就凭这一点,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此生。这段话是我在采访任允苓后由感想到的一段话,这段话诠释了任允苓对待人生的态度。
其他文献
今年夏初,经营某房地产公司的付女士突患宫颈癌的消息让她身边的朋友们着实吓了一跳!从未听说她哪有过不舒服,更少去医院。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和癌症挂上号了?而且最让人吃惊得是,付女士还不到35岁。这个原本多发于50岁左右女性的宫颈癌,如今盯上了年轻的职业女性?    相关案例    32岁的Judy是个忙碌的上班族,自从去年年初接管了北京分公司的业务以来,Judy真正成了个一刻都停不下来的陀螺,每天应
期刊
女人身在职场犹如历经一次次意气飞扬的飙车,在路途中交替着季节,变换着情怀,消散着年华,彰显着生命。无法停驻的奔忙,惋惜中轻慢了恩情,凋零了爱情,流逝了友情。  过尽千帆,青春痴狂不再,来时的路已模糊。  多少男子来了又去了,多少缘分聚了又散了,只有在某个沉寂的黄昏,有风吹过如琥珀般莹透的生命,看悠悠飘落的栀子花,才会蓦然忆起曾是暗香流动过岁月的甲乙丙……    甲方—— 一杯水的感恩    收购
期刊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立足今天,告别昨天,迎接明天。  我们要永远微笑,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郑佳珍  郑佳珍: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总院长。有着30年幼教经验。EMBA。  1998年北京市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普教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教育系统德育先进个人、北京市家教先进个人、北京
期刊
[你的金钱观可靠吗]     ● 对于存钱和储蓄,你的观点是:   A.我知道我应该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但我往往会不自觉地喜欢炫耀。   B.我尝试着存钱,但可爱的时装鞋、新上市的小套装之类的东西经常会诱惑我打开钱包。   C.我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去考虑存不存钱的事。   D.我经常担心存的钱不够多。   E.存钱是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要用手上的钱赚到更多的钱。   ● 一次好运不期而至,买彩票的
期刊
21世纪是“她世纪”,开小店逐渐成为一些女性创业者的首选,但怎样才能财源滚滚、钱财不断呢?本文中的几位女性就非常精明,于人们熟知的投资理财门道之外,另辟蹊径,经营别致的个性小店,既富有情趣,又能吸引众多爱好时尚的都市青年男女前来消费。     一、色彩咨询室  时尚指数:☆☆☆☆  获利指数:☆☆☆  店主:赵梅,26岁,兼职做色彩顾问  我开色彩咨询室应该说是发挥特长,体现一下自我价值和经商能力
期刊
一个人的说服能力,可以显示他的力量,口才好的人,说话说得使人钦服,往往可以很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说服力,无论立身处世, 还是交友支持人,都会轻松自如。    第一章 说服上司    把对领导的批评隐藏在玩笑背后  一般说来,对人进行说服、劝导,应当正面说理,严肃认真,但从人的心理角度考虑,那些固执己见的人,往往不容易接受正面直言劝导。如果同他争辩,更易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期刊
一家中美合资公司新上马一套生产流水线,在进行操作人员培训时,美方经理把所有原生产线上操作人员的名单全划去了。中方经理与之沟通,认为那些员工原来就在生产流水线上,熟悉工作程序,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胜任新岗位。美方经理说:“不,应该选用新员工。老员工也许很优秀,但他的动作已经成型,可能会给新上马的生产流水线以致命的危害。”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必然会在管理方式、思维方式上出现分歧。 
期刊
曾丹——中国时装业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人,填补了中国时装业的诸多空白。与中国的服装业同时起步,在荒芜的中国服装大地上,参与、创造了许多中国服装史上的第一。     曾丹与中国时装业有关的几个“第一”  完成了中国第一笔与国外合作的服装加工定单;  担当了中国第一本服装杂志《时装》的技术版面编辑;  组织了中国第一次服装大奖赛和第一批服装模特培训;  主办了中国第一届杂志社与电视台合作的“春秋时装大奖
期刊
夏天是一切生命最活跃的季节,就像一枝花朵,在孕育与绽放的过程中承载了果实凝结的所有细节。在夏天的熏风中,你会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短暂而真实,如同你躺在松软的草坪上,聆听蝉儿们的细语,看一颗流星从你的身边划过,品味你心绪中烟云般升起的人生景象。那一刻,夏天所赋予你的生命寓意,凄美而绚烂。就像一首名叫《 生如夏花》的流行歌曲所唱的: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一路春光啊,一路荆棘呀,惊鸿一
期刊
很多创业家和经济学者都寄望“振兴东北”的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在热切关注着曾在计划经济的轨道上领跑中国经济数十年的东三省能否迅速转轨,是否能营造出市场经济的“生态环境”,和长三角等区域一起挺立潮头。     体制反差大于经济落差     改革开放之初,东三省与长三角相比,如同“龙王”与“叫花子”。东北是拥有巨量国有资产的大区,被称为“新中国工业摇篮”,当时中国约有60%的工业家底集中在东北。而长三角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