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官氏排名
在《百家姓》中,上官位居复姓第三,仅次于万俟、司马之后,且位于欧阳之前。上官姓氏约有二十七万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6%左右。在明代杨慎所纂《稀姓录》及其同代人杨树基所纂《奇姓通》中,均未见载有上官氏,故可知,上官姓氏既非稀姓也非奇姓,乃普通姓也。
起源与分布
上官源于芈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为氏而姓了上官。也有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其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后来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上官氏名人
观明代《万姓通谱》,有载上官氏名人四十余,发现除少数属权贵外,多为文人雅士。如宋代书法家上官必克、词人上官怡及祖孙三代进士上官凝、上官均、上官喑,明代画家上官伯达,清代文学家上官鉴等等。
上官仪:字游韶(约608-664),唐朝诗人,尤其善于做五言诗,在技巧上独树一帜,许多人都很赞赏,也有人模仿他的这种五言诗,当时这种写法称为“上官体”。上官仪举为进士后做官,但因反对武则天而冤死狱中。
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宋代文士,庆历二年(1042年)举为进士而做官,为人刚正纯直,不受馈赠,善决疑案,有政声。他的儿子上官均,孙子上官恢都举为进士。
上官音:字仲雍,政和二年进士。尚书吏部员外郎。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史统》、《史旨》等。
上官恢:字闳中,宋元丰五年进士,历知深州、南剑州、徽州。胡安国上书宰相,言其谙历世务,端重有守,遂与杨时同荐于朝。官至中大夫。
上官婉儿:上官仪之孙女。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则天执政被杀,婉儿与母亲被配入宫廷。婉儿辩慧能文,习吏事,武后爱之,拜婕妤(女官名),秉机政。她14岁起就为武则天草拟诏令。中宗李显即位后,她被立为昭容,掌管文学音乐,经常为皇后和公主作诗,韦后夺权失败后,被斩于旗下,时年46岁。
上官涣酉:字元之,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历知真州、池州、尚书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议大夫等。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时,散兵劫掠富室,过其门摇手相戒曰:“个官人不要钱,不得犯!”
在《百家姓》中,上官位居复姓第三,仅次于万俟、司马之后,且位于欧阳之前。上官姓氏约有二十七万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6%左右。在明代杨慎所纂《稀姓录》及其同代人杨树基所纂《奇姓通》中,均未见载有上官氏,故可知,上官姓氏既非稀姓也非奇姓,乃普通姓也。
起源与分布
上官源于芈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为氏而姓了上官。也有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其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后来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上官氏名人
观明代《万姓通谱》,有载上官氏名人四十余,发现除少数属权贵外,多为文人雅士。如宋代书法家上官必克、词人上官怡及祖孙三代进士上官凝、上官均、上官喑,明代画家上官伯达,清代文学家上官鉴等等。
上官仪:字游韶(约608-664),唐朝诗人,尤其善于做五言诗,在技巧上独树一帜,许多人都很赞赏,也有人模仿他的这种五言诗,当时这种写法称为“上官体”。上官仪举为进士后做官,但因反对武则天而冤死狱中。
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宋代文士,庆历二年(1042年)举为进士而做官,为人刚正纯直,不受馈赠,善决疑案,有政声。他的儿子上官均,孙子上官恢都举为进士。
上官音:字仲雍,政和二年进士。尚书吏部员外郎。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史统》、《史旨》等。
上官恢:字闳中,宋元丰五年进士,历知深州、南剑州、徽州。胡安国上书宰相,言其谙历世务,端重有守,遂与杨时同荐于朝。官至中大夫。
上官婉儿:上官仪之孙女。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则天执政被杀,婉儿与母亲被配入宫廷。婉儿辩慧能文,习吏事,武后爱之,拜婕妤(女官名),秉机政。她14岁起就为武则天草拟诏令。中宗李显即位后,她被立为昭容,掌管文学音乐,经常为皇后和公主作诗,韦后夺权失败后,被斩于旗下,时年46岁。
上官涣酉:字元之,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历知真州、池州、尚书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议大夫等。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时,散兵劫掠富室,过其门摇手相戒曰:“个官人不要钱,不得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