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按照住院单双号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大。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突然,病程长,致残率和复发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日益成熟,脑卒中病死率逐渐降低,然而一些患者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所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优化生活质量,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之处。我院分组对比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现将整个研究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满足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确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指南标准,并通过MIR、CT予以确诊[1]。排斥重要器官严重并发症、认知障碍、意识障碍患者。其中男70例,女40例,年龄44—87岁,平均年龄(65.2±1.1)岁,发病时间2d—3个月,平均发病时间(1.4±0.7)个月,脑出血74例,脑梗塞46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止血、降压、脱水、营养指导等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操作为:①选择最佳时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病情稳定2d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患者开展床上被动运动。②心理康复治疗。一个良好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应该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和具体病情,对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待到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应该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来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缓解由于不断反复的病情引起的巨大心理压力。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也应该科学指导患者饮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③早期运动治疗。组织患者参与各种运动训练,加快血液循环,并有效预防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④生活能力训练。按照患者不同日常生活能力,帮助其采用针对性的自我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用心鼓励,积极指导,帮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的方法。⑤语言功能训练。在患者清醒早期,应该引导患者积极进行发声和烟愕闭合等口腔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跟着录制好的标准语言进行训练,但是必须对训练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防止过于疲倦。⑥功能位置的塑造。早期患侧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对于康复功能恢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瘫痪肢体的上肢肩关节稍外展,肘关节呈微屈;手指关节保持伸展功能位呈稍屈曲,可在手中放一海绵卷进行训练;在足部外侧部可放一支撑物,避免下肢外旋,在足底下放硬枕,避免出现足下垂现象。
  1.3评价指标
  运动功能恢复评价:通过为期6周的早期康复护理,采用上田敏偏瘫运动恢复法评定患侧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
  认知功能恢复评定: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研究对象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评分提高4分级以上者,功能显著改善;评分提高1—3分着,功能有了一定的改善;评分没有变化或降低者,无效。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2]。生活独立自理为100分;生活基本自理为60分以上;生活部分自理为41—60分;生活需要他人帮助,症状没有任何改变为40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 ±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值、卡方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结果
  2.1运动功能恢复评定
  相比于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均有所恢复,但是研究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更优,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通过为期6周的护理,研究组认知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35,P<0.03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通过6周护理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快,致残致死率高。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长,年轻化趋势明显,已经引起了医学界广泛关注。脑卒中后偏瘫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这不仅同疾病密切相关,还同患者缺乏早期康复护理相关。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对于偏瘫患者具有显著的恢复作用,已经得到了一些临床研究的证实。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改善运动功能,而且对于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能力,降低并发症,有效改善临床体征。本文研究结果证实,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充分说明了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魏秀梅,唐珍丽,薛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J].临床研究,2016(01):156-157.
  [2]陈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02):273-27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妇科养荣胶囊对人工流产手术后出血量与子宫复旧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益母草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妇科养荣胶囊治疗,服药一周后观察患者的出血天数、出血量及子宫复旧率。 结果:两组人工流产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表示: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天数、出血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在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1例,两组患儿给予传统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临床效果为:观察组51例中,治愈26例,显效23例,无效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精神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实现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精神科2011年1-12月的153例出院病例进行检查,对其中的40例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有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临床检查和用药等。结果 其中有40例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安定类有25例,抗精神病药有6例,抗生素类有3例,安坦类有3例,其他的不合理用药有3例。结论 精神科不合理药的原因非常多,在临床中不仅要注重药物疗
期刊
摘要 目的 使用溴隐亭医治妇科高泌乳血症患者,对患者给予不同的给药方式,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收集院内妇科高泌乳血症患者168例进行评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患者采用阴道给药的方式使用溴隐亭进行医治,和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使用溴隐亭进行医治。将两组患者医治两个月之后的临床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 使用溴隐亭医治两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80例(95.2%)
期刊
引 言 在当前临床医学中,妇科疾病中存在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即功能性子宫出血,它属于分泌疾病,简称功血,这种疾病产生的原因与患者内分泌有着极大的关联,是由其功能失调引起的血症,是非器质性疾病,具体临床表现为:子宫出血没有规律性、经血量多、淋漓不止、月经周期紊乱等等。这类疾病的高发人群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青春期人群,其二是更年期人群,一旦发生,将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千金片联合奥硝唑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科共治疗74例急性子宫内膜炎患者,37例采用奥硝唑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奥硝唑联合千金片治疗,共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β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
期刊
摘要 目的 总结性探讨分析乳酸杆菌结合小剂量甲硝唑在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达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乳酸杆菌结合小剂量甲硝唑,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甲硝唑单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阴道壁出血、尿路灼痛、白带异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抗菌素药物合理使用 。方法 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对抗生素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株的产生,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抗生素 合理应用  分析近年来,我国医院越来越多的医药不断的增加,抗菌药物的品种也不断增多,各 种新合成、半合成抗菌药物相继出现,随着众多药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ICU护理中,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ICU危重患者106例,按照患者住院日期的奇偶性,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3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ICU监护时间、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CU监护时间、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1月~72014年11月所收治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临床治疗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三组,A组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B组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C组患者给予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A、B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大,无统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