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tiedaoxue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人教版第三章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多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二、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措施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多练,并不是采取题海战术把有关辅导材料上的练习全部解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练习。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教学氛围的民主和谐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化学课的特点。
  《化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学会交往,学会交流,能与人和睦相处,利用自然、乐于助人,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进行实验。只要最大限度的释放出师生的能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是进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对如何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从概念本身和学生认识发展的两个维度对当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要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由“浅层”向“深层”转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全社会的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总量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与科研经费相关的违法案件层出不穷,为了保证科技资
通过 引入、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可用如下七法:  一、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来引入新知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知识出发,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在需要中 进入新知学习。  例如“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先让学生做等分除法,4 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2个饼平均 分给两个小朋友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着人口、资源、环境、效率与公平等错综复杂矛盾的挑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包括公共卫生事件在内的各类突发事件接踵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提高学习效率是关键。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效率就高。数学学科高度的抽象性就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虽然觉得困难,也勇于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  一、动手操作中产生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要弄清知识与思维的关系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
教材分析和地位  教材把本节课放在了直线方程和圆方程之后,作为直线方程和圆方程的直接应用,突出体现了解析法的特点,也体现了平面几何知识在解析几何中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2、了解平面几何知识在解析几何中的作用。  3、会用第一种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