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诊病真的靠谱吗

来源 :凤凰资讯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_10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医疗的概念正当热。除了智能手机上下载的各类健康类APP应用软件,穿戴式科技产品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目前,通过各种应用所收集得到的各种有关个人健康的数据,精确度上尚不足成为专业医生的诊断参考。解决相关纠纷的立法也尚不完善。广东省中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的丁春华主任提醒大家:诊断还得咨询专业医生意见,目前各种移动医疗设备上的数据并未到达诊断级别用途。
  美国一妇女盲信APP 贻误癌症病情 最近,美国一位51岁妇女西安·吉布森在《每日邮报》上用亲身经历给大家提醒:不要被一些不太靠谱的APP麻痹,因盲信APP而贻误病情。据报道,吉布森从小脸上、身上都有不少雀斑。但2008年,她开始注意到自己脚踝上出现了一块指甲大小的斑块,比自己身上其他的雀斑颜色要深、形状也更大。她咨询了一位普通医生,医生告诉她没什么事。她又下载了一个健康类的APP软件,查询了一下,软件提示斑块有可能只是颗痣。吉布森没再操心,但两年后,在一次体检中,她发现那块斑其实是皮肤癌。幸而,2011年她做手术切除肿瘤时,癌症并没有扩散。
  求医不如求APP? 如今,智能手机上的健康类APP产品,花样越来越繁多。在英国,这类产品有近10万种,每周的下载量也越来越大。医学机构是这方面产品的市场领导者。每天这些APP告诉我们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慢跑了多少公里,提醒人们服药等等。有五分之一的健康类APP宣称有辅助诊断的功能,可以将我们的智能手机转变成心电图仪器,监测心律并发送给医生。还有一些可以监测血压、血糖水平。
  2013年,全球健康类APP产品的市场价值是24亿美元。有人预测,2017年,总值有可能上升到260亿美元。包括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也在极力推广这类APP的应用。现在,甚至是心情沮丧这类问题,似乎也可以不找医生而找对应的APP了。这让传统的医患关系发生了变化。病人不再依赖医生和护士的建议,转而去求助APP。有些医生欢迎新技术加入到诊疗当中。英国一位医生就告诉《每日邮报》记者,他的40位病人中有三四个会每天带着智能手机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他们通常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问题。但是更多的专家则指出,花样种类繁多的健康类APP,在推荐给医护人员和病人使用前,需要的是更为严格的监管。至少在英国,目前还没有法规去管理这类健康APP。吉布森的例子是对监管必要性的最好的证明。
  移动医疗 “倒逼市场” 另据《科技日报》报道,3月10日,苹果公司春季发布会,宣布要借Apple Watch进军医疗领域。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认为:“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缺位的。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目前不仅没有解决信息授权问题,信息使用后造成的医疗纠纷怎么防范、怎么处理同样无解。”
  报道还指出,美国近日正式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先期拟投入2.15亿美元。比“移动医疗”更进一步,将生物基因疗法与医疗大数据结合起来,被视为是“国家层面”的启动。在我国,最早的感知来自市场,互联网巨头2014年已经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阿里健康”斥资1.7亿美元,并开始“未来医院”计划。腾讯则投资1.065亿美元开启“智慧医疗”计划,连接医学专业人士、医院和用户。移动医疗的“市场倒逼”机制正在启动。
  移动医疗设备采集到的信号 尚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现在,不少人在跑步时都会打开手机上的一些应用软件,监测脉搏、心跳等生理指标,计算步速、距离。但这是否精准呢?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这类设备发现的血压、血糖异常,是否足以取信呢?
  丁春华提醒大家:诊断还得咨询专业医生意见,目前各种移动医疗设备上的数据并未到达诊断级别用途。“医学诊疗和移动医疗并不是一个概念。”丁春华说,“移动医疗近年确实发展很快,但移动医疗严格地讲不能说是医疗行为,因为医学诊疗却有更为严格的规范,任何国际认可的药物、医疗器材都要经过大量临床测试、临床认证的过程。有一些移动医疗设备的设计者来找我们试用,单就心电图来讲,我所看到的可穿戴设备收集的信号都尚是单导联的,远没达到我们临床要求的同步12导联的精确要求。目前,此类设备还不具备诊断价值,达不到临床诊断级别的要求,如果盲目使用,会导致误诊。这方面法规也尚未完善,面对纠纷也难以保障权益。在这方面,研发者和病人都需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公众一般保健用途,保健级别的使用是可以的。病人也需要知道自己采集这类数据是干什么用的,如果是用来给自己做诊断,目前是完全不可取的。”
  在诊疗方面,丁春华认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当下医生的当面体格检查是任何设备手段不能取代的:“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检体,病人在场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虽然比如说看的是心脏的问题,但通过看病人的眼神、脸色、舌苔的状况,听病人讲话的语速,摸病人手温、干燥程度,以及叩诊和听诊等详细的查体,有经验的医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很丰富的诊断信息。”但是,丁春华也认为,在这一科技领域,使用网络化的手段,让医生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对辅助医生诊断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
其他文献
近日,一年一度的白宫记者协会晚宴在华盛顿希尔顿酒店召开,全美2000多名媒体人士、社会名流和知名政客出席。  美国总统奥巴马依旧同往年一样,充分展露其幽默天分、在晚宴上化身“段子手”。今年,他的身后还多了一名愤怒“翻译”,两人唱起“二人转”。  总统幽默演说为晚宴卖点 白宫记者协会成立于1914年,是美国政府与媒体记者沟通的桥梁。上世纪30年代后,时任总统参加年度晚宴成为惯例,而总统发表幽默演说更
期刊
今年初,崛起于也门北部的胡塞民兵打进首都萨那,总统哈迪先是被民兵软禁,后又奇迹般逃脱,撤到亚丁重建政府,并引来海湾阿拉伯国家武装干涉。然而,即便如此,支持哈迪的武装力量依然在内战中处于下风,就连哈迪本人也被迫暂时避居沙特。不过,有专家指出,哈迪堪称也门政坛的“三朝元老”,尤其在军界拥有一定的人脉,是个不折不扣的“不倒翁”。  首次内战 逃亡北方 阿卜杜·拉布·曼苏尔·哈迪,1944年出生于也门南部
期刊
美国前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J布什)近来拼命节食,“日渐消瘦”,被视为意欲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强烈信号”。美国历史上,不少人在竞选总统前会健身减肥,希望以健康潇洒的形象走入选民视野。例如共和党人迈克·赫卡比2008年竞选总统时曾成功减重50公斤,尽管后来竞选失败后体重有所反弹。  再见!双下巴 不少人注意到,J布什2014年年底时还是圆脸、双下巴,如今脸部轮廓更加分明,瘦身效果相当显
期刊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4月23日发表了题为《关于白宫记者晚宴的五个不实传言》的文章,编译如下:  1921年,50名白宫记者聚会庆祝他们的新主子上任,那只是一次小型行业性宴会。如今,它已成为华盛顿社交日程上的一大盛事。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由来已久,但它常常被人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破解关于它的一些不实传言。  它是华盛顿顶级优雅之夜 大家看到的照片是:身着礼服的总司令与喜剧巨星相视大笑,媒体大腕向光彩照人
期刊
在很多人看来,也门动乱是国内宗教纷争引起的,属于国内政治问题。但自从3月26日以沙特主导的阿盟联军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代号为“果断风暴”的空袭行动后,也门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国际分析人士指出,也门局势不仅是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角逐,也有西方国家背后的支持,今后一段时期内,也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血与火的考验。  也门局势如何步步升温 此番也门危机的导火索,要回溯到去年7月份。当时,也门政府削减燃油补贴引发
期刊
经常伸长脖子吃树上的叶子,长颈鹿的脖子便越来越长;经常到健身房锻炼肌肉,人的身体便越来越壮。如此类推,人的性器官和性能力会不会也是性生活做得越多,就会越强大发达呢?人们常常听闻一晚可以做七次的“猛男”——这究竟是个别“非正常人类”的特例,还是“用进废退”规律的典型?  用进:刻意多做或者节制性生活都不妥 当然,也有专家并不同意“用进废退”的观点。他们认为男人的性生活频率应以次日不感到疲劳为宜,建议
期刊
近日,俄电视台将播出纪录片《总统》,纪念普京担任总统15周年。普京在片中亲自讲述自己的经历,揭开“普京时代”鲜为人知的一面。  《总统》的制作人是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他是俄家喻户晓的人物,每天主持时事辩论节目,收视率极高,其锐利、深刻和哲理式的主持风格深入人心。索洛维约夫表示,为拍摄该纪录片,他对普京进行长达1小时52分的采访。访谈内容是纪录片的核心,但部分内容未被收录。 
期刊
英雄本是寻常人。  施耐庵老先生没像我这么说,他用著作说话,他不厌其烦描写好汉们的日常生活,至少讲了两个意思:好汉们不但相当节俭,颠沛流离之中还不忘养生。  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拼命三火烧祝家庄》里,杨雄、石秀、时迁这个前政府官员、前肉铺掌柜、前盗墓贼的奇怪组合,亡命梁山途中,借宿祝家庄酒店,典当一只钗儿换了一瓮酒,五升米,一碟儿熟菜。这三人一路夜宿晓行,走了整整一天,从蓟州都跑到了郓州
期刊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4月26日凌晨2时,著名诗人汪国真因肝癌不治逝世,享年59岁。他的诗句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掀起了一股“汪国真热”,激励了无数青年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我们在缅怀汪国真的同时,也需要了解怎样保护我们的肝脏。  肝癌已经超越胃癌,成为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之首,被称为“癌中之王”。肝癌这种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的癌症,查出时往往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手术
期刊
营养专家最近指出,其实很多人都误会了“适量喝酒有益健康”这种说法。事实上,专家并不建议没有喝酒习惯的人出自保健目的而开始喝酒,适量喝酒是要求本来有喝酒习惯的人,将酒量控制在适量的范围内,不要酗酒。  不应为了健康而去喝酒 “适量喝酒有益健康”这个说法不仅仅在酒类营销中经常强调,许多医学、营养和科普界人士也经常提到。而日前,在美国公布了2015版膳食指南的专家报告中也提到了“成人适量喝酒”,这很容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