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ght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我院消化内科收集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資料,从中抽取Hp感染患者84例,将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与Hp转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组间对比,观察组(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Hp转阴率组间比较,观察组38例(90.47%)、对照组27例(64.28%),前者优势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纯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胃炎并Hp感染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Hp转阴率明显提高,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慢性胃炎 Hp感染 中西医治疗 临床效果 转阴率
  慢性胃炎又称胃黏膜病,因胃黏膜遭受感染或严重刺激而出现病理性变化,临床表现为饱胀、上腹胀痛、呕吐等[1]。研究证实,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其中药物刺激、细菌或病毒感染、服食刺激性物质是造成病变的最常见因素,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最为普遍,约占60%左右。Hp是微需氧菌,感染后清除困难,临床上多采用甲硝唑、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西药进行治疗,为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采用中医药治疗方式,效果满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84例慢性胃炎并Hp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收治于2014年2月-2016年3月期间,经尿素酶试验与胃镜检查确诊,排除药物过敏者,患者均与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将患者随机均分两组,观察组42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23-70岁、平均(40.4±3.2)岁,病程7-39个月、平均(19.3±2.7)月;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2-69岁、平均(39.7±3.5)岁,病程9-40个月、平均(20.8±2.9)月;于研究前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基础资料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叮嘱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合理膳食,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保证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两组具体用药治疗情况如下:
  1.2.1 对照组 给予该组患者三联用药治疗,选用药物种类与剂量如下:(1)克拉霉素:500mg/d,2次/d;(2)奥美拉唑:20mg/d,2次/d;(3)甲硝唑:40mg/d,2次/d;每7d为1疗程,持续治疗4疗程。
  1.2.2 观察组 给予与对照组同等的医药治疗,此外加服半夏泻心汤,中医成分含有炙甘草、瓦楞子、乌梅、炒党参、炒白术、白芍、延胡索、生姜、三七粉、黄连、大枣、蒲公英、木香、茯苓等;1剂/d,分两次,随早晚餐服用,用药于餐前半小时;每14d为1疗程,持续治疗2疗程。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结束后15d,对两组患者行尿素酶试验、胃镜检查,观察患者胃黏膜恢复状况,以及Hp感染转阴情况。
  1.4 疗效评定
  依据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疗效评价标准包含无效(出现病变的胃黏膜面积无缩小,甚至扩大,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有效(病变胃黏膜面积缩小,临床症状出现好转)、显效(病变胃黏膜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已消失),治疗总有效为有效+显效,。
  1.5 统计学方法
  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x±s)、(n,%)等形式分别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对组间差异行t检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的组间对比
  两组临床疗效统计如表1;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97.62%>78.57%,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Hp转阴情况对比
  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Hp转阴情况,其中观察组转阴38例,比重占90.47%;对照组27例,多占比重64.28%;组间对比X2=18.654,P<0.01,统计学差异显著。
  3 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中慢性胃炎十分常见,致病因素多、发病率高,其病因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多占比重最多。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临床上会表现出恶心、饱胀、泛酸、胃部持续隐痛、嗳气等,病情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需长期服药治疗。机体于正常情况下,胃部存在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正常分泌胃酸与蛋白酶,胃黏膜会对胃壁进行保护,促进胃部规律性蠕动;但胃部遭受Hp感染后,Hp将定植在胃黏膜表面,分泌能够造成细胞损伤的空泡毒素A,同时促进尿素的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致使胃部免疫反应紊乱,胃部黏膜被破坏出现病变[2]。
  临床实践中,多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并Hp感染,选用药物为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甲硝唑;该种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缓解病情,但是难以将Hp清除,病情易反复出现,长期用药后对患者胃部损伤大,无疑会加重病情恶化。中药药方中,依据功能性治疗,用药包含活血化瘀的白芍、丹参、大枣等,疏肝理气的黄连、木香、青黛等,益气健脾的茯苓、党参、白术等,收敛生肌的乌梅、蒲公英等。近几年以来,中医治疗Hp感染取得一定的进展,将中医治疗与西药治疗相结合,临床疗效较西医单一用药效果尤为显著[3]。
  本研究中,采用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两组,均于治疗结束后15d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其观察组总有效41例(97.62%)、对照组33例(78.57%);Hp转阴观察组38例(90.47%)、对照组27例(64.28%),两项指标中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占据显著优势,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并Hp感染,对Hp的根治效果显著,可提高Hp转阴率,并快速促进胃部黏膜的修复,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要方案。
  参考文献
  [1]胡立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2):83-84.
  [2]郝静,闫慧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3,32(1):68-71.
  [3]钟安朴,常建国,周泠等.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70-3272.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抗肝纤维化的疗效 方法 选择12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治疗),6个月后观察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清HA、LN和CL-Ⅳ测定值比较:治疗前后组内比较:A组差异无显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自拟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E组与F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E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联合抗心衰的西药治疗,F组患者则采取自拟强心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F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E组(P0.05)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期以西医治疗为主,应用0.9%生理盐水350ml,加入5%碳酸氢钠150ml,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静点。口服利尿药同时红肿关节处辅以外敷我院自制的消炎镇痛散。对疼痛剧烈的同时加服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消炎药物。结果:本组病例症状消失时间6小时~3天。平均1.8天。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法,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APACHE - Ⅱ评分、腹痛积分、抗生素使用时间、CRP 水平、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
期刊